成年人感到滑稽的情景,儿童却很可能觉得扫兴。但成年人如果发现自己“像儿童”一样滑稽,可能是由于儿童易产生期望也很容易上当的典型性格。
显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需要,这与那些反对精神分析方法的人们的幽默研究中所谓的“天真”绝不一样。即使这样,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释弗洛伊德的观点。
对弗洛伊德的解释最好从分析与滑稽截然相反的神秘离奇感(the feeling of uncanniness)开始。我认为不解释神秘离奇感就没办法理解滑稽,虽然绕路而行,但又是必须的。
1919年,弗洛伊德认为神秘离奇感是恐惧感的一个分支,后来他又将其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压抑的婴儿情结的复苏,第二种是被抛弃的原始信仰的复兴。
实际上,这两种类型趋向合并,因为事实上原始信仰是从婴儿情结发展而来,与婴儿情结是紧密相连的。弗洛伊德称神秘离奇感是隐秘而又为人熟知的情感,这种情感被压制后又挣脱了。诸如思想无所不能、愿望能够瞬间实现、神秘力量可以作恶、死者可以生还这些迷信思想虽然也会受到嘲笑,但其根还是扎得很深。一旦这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迷信就会以神秘离奇和半信仰的方式出现。当然,如果人们最终完全消除了万物有灵论,也就不会产生神秘离奇的感觉了。
1934年①,我开始着手将新的精神分析的结论与弗洛伊德关于神秘离奇感的研究结合起来,为了与我关于焦虑的理论②保持一致,我修正了先前的一些观点。我现在认为神秘离奇以异常凝缩的方式包含了婴儿自大狂以及精神受虐狂倾向(它终结并取代了婴儿自大狂)的整个历史。神秘离奇感对自大狂、暴怒进行闪电般快速的检查,通过“婴儿七重恐惧”粉碎自大狂,将进攻转向自身,最后产生原欲恐惧。离奇感有可能是人类能感受到的最强有力的恐惧,它的强度决定了它以游戏的形式流露出来的频率。看电影、读书甚至唯灵降神会(spiritualistic se-ance)的过程中要想偶遇离奇必须满足两点:一是要有从受虐中感受愉悦的需求,二是安心的需求,“这只是游戏”而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