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很多的学派,过去的翻译有问题,包括没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有那么多主义,以前我们只知道马克思主义,怎么还有那么多主义?但是大家都习惯了,已经改不过来了。应该叫做一个学派、一个观点,所谓结构主义、行为主义都是一个观点、一个学派。这个学派、这个观点现在看起来也是完全跟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我们给大家举一些心理学的实验案例,多数都对社会有过重大的影响,供大家参考。在座的都是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希望大家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其一是暴力行为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这个研究很简单,找来一些3~6岁的孩子,分成三组,把他们分别带到有一个芭比娃娃和一根棍子的屋子里。让第一组的孩子看电视,里面有一个成年人先玩一分钟的拼图,再用棍子敲打芭比娃娃后离开;第二组孩子看完电视节目中的成人玩拼图后直接走开。第三组的孩子不看电视节目。分别观察三组孩子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凡是看到成人打芭比娃娃节目的孩子多数在成人走了以后还会模仿成人行为自己去打芭比娃娃。由于在社会上,攻击行为主要是一种极其典型的男性行为,因此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模仿攻击行为,尤其是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成人为男性时这种差异更加明显。这次研究公布以后,使发达国家的电视节目受到了很严格的控制,当然一些色情和暴力内容的电视节目依然存在,不过只有成人可以躲在什么地方看。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就是只要有人要看就可以看,因为他们可以收钱,但是给孩子看的话就是犯法。由此可见,我们成人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凡是经常打架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教育起来都比较困难,原因是孩子从小就看惯了打架。
第二个实验是关于什么原因阻止见义勇为的研究。我们经常说什么事情都是人多了好办。我们来看1964年发生在纽约的一件凶杀案。一位女士在回家路上遇袭,她大声呼喊救命。歹徒本来打算逃走,发现并没有人赶来救援,就又返回行凶。受害人继续呼救直到最终有人报警。警察接到报警后两分钟便赶到了现场,此时受害人已经死亡,凶手不知去向,整个袭击行为持续了35分钟。
警察在调查中发现,共有38个人目睹了这一袭击事件,但最终只有一人报了警。有一对住在附近公寓的夫妇(他们说他们以为已经有人报警了)特意把两把椅子移到窗前,为的是观看这一暴力事件。杀人犯一直没有被抓住。纽约市民和全体美国人感到震惊。人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他们谴责居住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情感淡漠,谴责人类的本性。
心理学家作了一个研究,当时是针对美国人的,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把其他条件都控制成一致,比如说都是大学生,性别都是一样的,学什么专业也一致,就看一旦我们的同伴发生问题,会不会及时地报告,立刻进行抢救。这个实验很简单,分几个房间,告诉大家我们要搞一个内部沟通实验,沟通过程当中要看一下大家沟通的效率,可以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在不同的房间打电话。里面有一个人,突然发出了痛苦的声音,一下子倒下了,就看这些人怎么办。结果发现,只有一个人在场的,都去报告说那个人晕倒了,你们老师赶快去看看。两人组有80%~90%都报告了,到四人组很少有人报告,都在想,有人倒了,怎么办?这个实验还做不做?于是就得出一个结论,由于社会责任分散,导致事情难以进行,想法不易实现。
刚才我跟大家汇报了,我们有一个倾向,觉得你心理上面有障碍就是精神病。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赚钱,把很多人都搞成精神病,他们好收钱。因为如果你说得了感冒那么吃一下药就好了,可是如果得了精神病,长期治疗也好不了,所以赚的钱就多。但是不是收到精神病院的人都是精神病呢?这篇文章发表在Science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研究是这样做的,有8个青年人,有的是博士研究生,有的是博士刚毕业,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进人精神病院,他们先打电话说自己的情况,比如说觉得有很多影子在晃,如果医院不理就继续打电话,我感觉有镜子在晃……最终都被精神病院找来了,让他到那里去看病。一到医院他们就说明并告诉其真相.,我是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是来作实验的,我没有任何问题,老师让我打电话是看你们的反应。结果他们的解释全都没有用,8个人都被精神病院收进去了。因为当时精神病诊断比较传统,没有什么仪器测量,全靠人来看,其中有一条就是,不承认有病就是有严重的病!学生们被精神病院收进去以后,学校很快就知道了,比如说我的学生被某某医院收走了,我就赶快打电话,说对不起,我是科学心理研究所的,×××是我的学生,我们是在作一个社会沟通的研究,请赶快把他放出来,他没病。可是精神病院的人说,他有病,有病了怎么能放!放出去危害社会,谁负责?最后这8个人被关了7~52天不等。他们住进医院后都要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最初,学生们试图隐藏这种行为,后来发现这种隐藏没有必要,因为这种“记录行为”本身就被医院认为是一个“症状”。在全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假病人被任何一个医务人员认为不是精神病。
当医务人员没能鉴别出假病人时,其他真病人却不那么容易被欺骗。三所医院有118个真病人,其中的35个怀疑这些学生不是真正的精神病人。他们说:“你和我们不一样,你不是疯子,你是记者或编辑,是来检查医院的!”
连病人都能看出这些人不是精神病,精神病医院的医生还说他们是精神病!后来这个研究成果的发表改变了整个美国对精神病的诊断,不能觉得他是精神病他就是精神病,实验的结论是谨防乱贴“标签”。
下面这个研究的结果对于你们这些领导来说就太重要了,心理学研究很早就证明,你对别人有什么期望,那个人就会满足你的期望变成什么样,这叫做皮格马力翁效应。研究是这样做的,美国加州心理学家到学校去测智商,其实什么都没有测,然后就随机地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智商是高的,这几个学生智商是中等的,这几个智商是差的。在半年、一年、五年、十年时,反过头来调查,结果发现凡是心理学家说好的孩子,以后都比较好,其实学生们的智商是不是高?老师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心理学家说他好,老师就觉得他好,老师觉得他好,他就会变得好。他上课不听讲,老师想,这个学生真的是聪明,上课都不需要听讲!下课以后老师对他和颜悦色,小孩子很高兴,学习动机得到激发,自己很努力。你一旦觉得这个人好,鼓励他,他就会变好,你不停地打击他,他就会变得不好。这就是教育心理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你说我现在不是小孩子了,这个可能不管用,其实,两口子也是一样,你觉得他很好,他就越来越好,越来越美,天天说不好就真的不好了,年纪越小的孩子受到这个效应的影响就越大。
中国有句老话:有奶就是娘,有奶真的就是娘吗?西方人作过这样的研究,有两种假猴,一种假猴有奶,还有一种假猴没有奶,但是身上有软乎乎的毛。把哺乳期的小猴放进去,发现小猴肚子饿了就到假猴这儿喝奶,但是时间很短,绝大部分时间喜欢在没有奶但是毛乎乎的假猴儿这里待着,而不是守护着它的奶源。每当幼猴发现自己正面对一些害怕的事物时,它们便很.快跑向毛乎乎的假猴,并抱住它以获得安慰和保护。随着幼猴年龄的增长,这种反应变得愈发强烈。
其实,人也是一样的,需要得到一种关爱,当父亲或母亲在场时,孩子们会感到安全与放心,他们在这种场合下更充满好奇心,更乐意去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
这个研究带来两个比较大的的影响,一是毛绒玩具制造业在全世界越来越发达,小孩喜欢这个,毛乎乎的抱着感觉很好,这是一种本能的对爱抚的需求。另外也告诉大家,孩子需要经常得到父母的搂抱,这样能够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把孩子扔在一边不管不行,爱的需求不仅仅表现在实物方面,也有皮肤接触和相互的关系的需求。
下面介绍一下国内的心理学研究者做的工作,比如探讨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更加幸福。南开大学作了一个考察当代人的婚恋心理的研究,考察夫妻双方在中国人的4个典型性格维度和28个相对独立的性格契合度状况。
本研究范围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成都、西安、长沙、郑州、南京、沈阳的1073对夫妇,经研究发现,在28个性格方面,夫妻之间竟然有27个地方显著相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