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20023
  • 作      者:
    白雯婷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为什么有些事情看似合理实则不合理,看似理性实则不理性,看似平常实则不平常?为什么有些事情表面看平淡无奇,实际却充满了玄妙?为什么有人能够看见自己“灵魂出窍”?为什么有人会患上恋童癖,对儿童极度迷恋?为什么网络和口头都在流行“神马都是浮云”?《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揭示了生活中各领域的异面,剖析那些我们不易察觉的失常行为,诠释生活和生命的本质和真相。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什么我们会在超市里疯抢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有些人能从一个人的笔迹中看出他的品性?为什么心情不同的时候,时间的长短也不一样?你以为经过思考就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吗?你以为深信不疑的记忆就一定真实存在吗?你以为商品物美价廉就一定会占到便宜吗?学会驾驭非理性,做生活掌舵手!《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知识,对生活中常见却百思不解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在自我认知和现实生活之间建立一座桥梁。

展开
精彩书摘

    世界上常会发生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来到一处完全陌生的场所或者做出某些动作时,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初次见面时,宝玉就感觉见过黛玉一般。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次去打猎,在追赶一只兔子时,马蹄不慎陷入坑里,他也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这个时候,他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场景:自己在前世也曾这样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甚至连时间他都记得很清楚,他肯定那是200年前的事情。
    我们常说的前世今生,现在常被小说、影视作品渲染得神乎其神,如忽然感觉对某场地、某人、某物似曾相识,似乎能准确地描述每一个细节,甚至好像能预测接下来事态的发展。
    根据调查,有2/3的成年人至少经历过一次这样似曾相识的感觉。调查显示,常年在外阅历丰富的人比宅在家里的人更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同时,想象力丰富的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普通人更容易产生这种感觉。但是,这样的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那么,我们真的有前世吗?如果没有,那些神奇的“记忆”又是怎么回事呢?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的产生是一个叫做海马回的区域在作祟。海马回是位于脑颞叶内的一个部位的名称。人有两个海马回,分别位于左右脑半球。海马回是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担当着记忆以及空间定位的重任。它的名字来源于其类似海马的弯曲形状。
    海马回主要控制记忆活动的区域,负责形成和储备长期记忆。而记忆承载于被强大的化学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脑细胞群,当我们要从脑中“抽出”某个记忆时,实际上就是在寻找特定的脑细胞并将其激活。而海马回可以帮助我们对脑中已经存在的记忆进行“索引”,并找出其他相类似的情况。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做过类似的事情或者说过类似的话,就会恍然大悟般感慨:“哦!这件事(这些话)我以前好像做(说)过!”但是,有的时候,这样的记忆“索引”也会出现差错。海马回有时会将此时此刻的所知所感与某种未曾发生的“记忆”关联在一起。比较典型的情况有,我们看到电影或者小说里面的某些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遗忘。这种遗忘并不是真的忘记了,对其的记忆还是储存在大脑里的。然后忽然有一天,当我们处于类似的场景中时,我们可能会误以为那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从而产生对前世的猜测。
    对于前世,如果我们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娱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痴迷于这种说法,我们就会受到不必要的消极影响。社会上很多“江湖人士”“算命大师”就是利用这样的说法对人们进行欺诈,而且许多人似乎也对此“乐此不疲”,最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所以,与其执著于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前世,不如好好地把握当下,活在今天。只要保持着认真活在当下的心态,就能在为人处世时保持自制、理性而又不失活泼的生活态度,拥有更好的明天。
    许多较为偏远的地方,至今还有“叫魂”的说法,即小孩子受到惊吓,精神变得恍惚时,大人就会带着他到受惊吓的地方喊他的名字,如:“××,回来吧,回来吧。”民间也还有很多关于灵魂的说法,“灵魂出窍”就是其中一种。天,子林向朋友说起他某一晚的古怪经历。那晚,由于疲倦,子林早早地就躺下睡觉了。也不知道睡了多久,他迷迷糊糊地觉得自己有些醒了,但并不是完全清晰.而是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他忽然觉得有些口渴,于是慢慢地爬起来,可总觉得有些费劲,他想可能是因为自己睡得有些久了。之后,他有些费劲地走向放水杯的桌子,却忽然心惊似的回头看了一下。
    这一瞧把他自己吓了一大跳,他看见自己还好好地躺在床上,似乎还能感受到床上的“自己”那细微的呼吸。这一惊像是一阵吸力似的,把他直直地拉向了床上的“自己”。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慢慢地睁开了眼,他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马上打开灯,发现自己还躺在床上……有人觉得这种现象其实就是灵魂出窍,即认为在人放松下来,思想开始放空的时候,灵魂较易脱离肉体的束缚。这就像很多濒临死亡的人在昏迷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灵魂脱离肉体漂浮了起来,然后看到医务人员焦急地抢救自己。在恢复知觉后,他们也能准确说出当时的抢救情况。
    其实,心理学家认为,灵魂出窍的现象可能是由右大脑皮层的角脑回引起的。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做了一个实验:用电极刺激一名患有癫痫性痉挛的妇女的头部。当研究人员向这名妇女的角脑回发出微弱信号时,经她后来形容,当时的感觉是:“我从高处看到自己躺在床上,但我只看到自己的脚和下半身。”后来研究人员又向她的角脑回发出两次刺激信号,结果这名妇女又产生了类似的感觉,甚至还有瞬间的轻盈感。所以,研究者认为,角脑回主要负责整理有关身体的视觉资料(来自眼睛)以及有关碰触和平衡的资料(来自皮肤和内耳)。一旦角脑回对这些资料整合不当,人就可能产生灵魂出窍的感觉。
    但是,角脑回功能紊乱并不足以解释有关灵魂出窍的全部疑问,因为感觉灵魂出窍的人除了感到意识脱离身体外,那个分离出来的自己还能以外人的视角看到自己的身体以及周遭的事物,这些信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见怪不怪:那些奇怪的现象就是这样发生的
抹不去的前世“记忆”
当你看到自己“灵魂出窍”
“鬼压床”是怎么回事
“笔仙”为什么这么准
真的有UFO吗
为何波利菲尔大桥自杀者多
为什么眼见不一定为实
“度日如年”和“度年如日”

第二章 做人也疯狂:那些“变态”的人和事
心理学中的“变态”与口语中的“变态”是一回事吗
《Vogue》上的“猿人”男模
徐步高枪击案:警察为何成杀人魔
解读《蜗居》中的“二奶”人格
恋童癖让太多的儿童深受其害
《雨人》里的自闭症
为什么高中生会成为“内衣贼”
当感觉自己变成“行尸走肉”与“非存在”
护士为什么会惧怕花圈

第三章 生活要有创意:个性是怎么来的
“网上祭祀”尽显创意思维
微博爆出冷血护士
为什么现代不爱购买反爱DIY
“同学”是怎么变成“TX”的
《非诚勿扰Ⅱ》中的试婚可行吗
鸡蛋饼如何变成了冰淇淋甜筒
植物也爱听音乐吗
烦恼可以用笔“画”掉吗

第四章 洞悉共性:大众都有怎样的普遍心理
“2012”的前兆是真的吗
乘电梯时为什么大家都爱盯着楼层数字
为什么《午夜凶铃》让人望而却步又欲罢不能
为什么有人能在战俘营中打7年高尔夫
“牢骚族”的诉苦是理所当然的吗
别让冷漠“谋杀”了活雷锋
我们为什么不能一手画方一手画圆
喜怒哀乐是怎么回事

第五章 认识自己:为什么“我”会是这样的
Hostem的颓废复古风与“我”的独一无二
核泄漏国居民为何会“自我催眠”
“神马都是浮云”到底为什么
白领为何爱上“网购垃圾”
超女王贝整容致死事件
神奇“穿骨术”
人肉搜索为何流行
灵感是怎么来的

第六章 消费的背后:我们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
1元看电影并赠送瓜子的电影院如何赢利
消费时,“榜样”都有什么力量
优惠券到底优惠了谁
为什么越贵越好卖
商家为什么喜欢扎堆
家具为什么要配套卖
小费要怎么付

第七章 让选择更有价值:我们的决定可以将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盐涨价能“盖”过日本地震
自己挑选的彩票中奖几率是否更大一些
权威说的话真的更“权威”吗
为什么投资要有个人特色
完美主义者为何成“千手观音”

第八章 形象的秘密:造型和礼仪是怎样炼成的
小动作是怎么泄密的
我们的声音只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吗
为何香水能够成为服装秀的催化剂
为什么我们常说“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
为何我们会觉得换了发型就像换了一个人
领带能否反映政要们的心理活动
我们的鞋都是怎样“说话”的

第九章 交往艺术: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从人人网看人脉经营
情景喜剧为什么要配上笑声
名人的“推荐热”和“出书热”
人们为什么对未完的事物念念不忘
中国人吃饭抢着埋单是什么心理在作祟
为什么交谈时用“我们”比用“我”更好
为什么待客要“身送七步”
为什么越是被禁止的越禁不了
“迁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对不起”三个字为什么能消解对方怒气
为什么我们总希望交际对象是最好的听众

第十章 嘴巴就是影响力:话要这样说才可以
《越策越开心》为何深受欢迎
毕业生求职时为什么多数对薪酬避而不谈
怎样把逐客令说得动听
“收礼只收脑白金”是怎样应用到辩论上的
800万天价墓地与演讲技巧
为什么推销时要适当地“家丑外扬”
持刀挟人质者如何被说服
为什么谈判中要“黑白脸”轮唱

第十一章 人靠什么养活自己
人为什么工作
职场真的像我们想的那么“黑”吗
毕业生中为什么会出现“上班恐惧症”
为什么企业重视员工归属感
为什么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为什么会出现职场性骚扰
我们怎样定义工作值不值
办公室的“心理污染”是怎样来的

第十二章 发动企业革命:怎样做个优秀的管理者
80后员工为什么会频繁跳槽
怎样清除企业内的“污水员工”
为何美国联合公司要实行走动式管理
华虹集团为何要公开招聘集团CEO
为什么大企业核心层没必要超过100人
“太阳神”如何陷入“决策陷阱”
小天鹅为何要求员工唱《国歌》和《国际歌》
微软公司为什么要设“回馈圈”
对抗可口可乐,百事为何甘做“老二”

第十三章 爱是本能:怎样的爱情才是完美的
为什么越浪漫的爱情死得越快
女追男为什么只是隔层纱
为什么轻熟女会爱上幼齿男
女星配大款,为什么让人觉得可惜
为什么有人把相亲当娱乐
“白骨精”怎么成了剩女
怎样才能阻止爱情的快餐化
为什么说婚姻要像选购鞋
为什么千万别为结婚而结婚
80后为何“闪婚闪离”

第十四章 家庭万能胶:怎样“黏合”家庭关系
单亲妈妈为何会成恶婆婆
儿子为什么结婚后也要和母亲睡
孩子是怎样对家长实施家庭软暴力的
每天逛图书馆的老人到底是为了什么
姑嫂相处为什么就那么难
怎样预防火山爆发式的夫妻之战
为什么环境拥挤容易让人抓狂
为什么厨房要重视色彩搭配

第十五章 培养淡定力:人要怎样自我调整
顶级小提琴家的演奏为何被视作廉价品
刘谦为什么喜欢让大家“见证奇迹”
为什么人们会养成拖沓的坏习惯
警惕摇号买车后的“破窗效应”
兴趣是怎样成为动力的
缓解焦虑:要当心,别担心

第十六章 习惯养成: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生活模式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宅”
掉进“网”中的猎物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开灯睡觉
为什么吃到吐还要继续吃
手痒的赌徒
洁癖者需要清洁的到底是身体还是心灵
胡思乱想是自找烦恼
人为什么需要设定目标

第十七章 两性岔路口:男人和女人的那事
步向“Ta时代”:从“春哥”到“伪娘”
“作女”时代:我的青春我做主
女强人的野心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这八种女人易被男人骗
酒后猛打电话的男人到底是为了什么
结婚时,男人对美女做妻子有何看法
从旅游偏好窥探男人性格
性与爱到底是什么关系
小心“科妮基现象”带来的性冷淡

第十八章 幸福力:要快乐其实很容易
青年人的幸福感都到哪里去了
钱和幸福能画等号吗
“时间能抚平一切”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越是讨厌的工作,越要一气呵成
为什么咬铅笔能让人快乐起来
“四条腿”的朋友为什么让我们更开心
过去工资两千满意,现在三千嫌少
强忍眼泪是在慢性自杀吗
好心情可以吃出来吗

第十九章 生活中的“潜规则”:做好那不明说的事情
餐桌上吃的到底是什么
怎样看“拍马屁文化”
我们为什么会习惯于送礼
能力至上的时代,为什么有人怀才不遇
如何买房不上当
怎样防范购车陷阱
门当户对的观念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