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这家企业可能不知道,其节能改造的行为本身就有可能是增加能耗和碳排放的行为。实际上,通信服务提供商对于全社会的节能贡献主要并不在于其自身能耗的节约,而是优质的通信服务本身就能降低客户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例如,如果移动上网的速度和质量非常好,那么客户就能够利用无线互联网顺畅地交流信息,能够大大节约见面开会的开销,降低了因交通而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这就是低碳行业中,自身产品能够帮助第三方节能的例子。但这种因通信能力增强而节约的社会节能量和减排量不容易计算,相反,计算企业自身能耗的降低程度则相对容易。
二是其节能的投入肯定能够降低企业自身的能耗,但从碳排放的角度却不一定。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节能与否,可以通过查抄电表来判断。如果通过购买新设备和老设备改造,比上一个运营期的用电量少了,节能效果就达到了。这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但降低碳排放量却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因此,计算方法也不一样。还是以这个移动通信服务商为例,购买新设备和老设备改造都需要增加企业的投入,并传导至上游的设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要将这些设备生产出来,这个过程肯定会增加对更为上游的材料制造商的需求。生产设备的全部上游环节都要消耗能源和增加碳排放。因此,移动通信服务商的节能行为,将导致产业链的生产和排放增加。相对老设备,新设备和改造后的设备的节能量和减排量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能将产业链上游的碳排放完全中和。我们称这个时间长度为“碳中和期”或者“能耗中和期”。如果中和期的时间长度比设备的实际使用年限长,那就意味着企业在节能的过程中,实际上造成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能耗和碳排放增加。只有当中和期短于设备的使用年限时,企业的节能行为才会降低整个行业链,或者全国的能耗和碳排放水平。
因此,从全局来看,节能和低碳并不完全一致。企业的节能投入有可能导致全国性的能耗上升和碳排放增加。企业节能的行为会导致投资增加,投资品的生产需要消耗能源并会增加碳排放。如果企业节能的行为不能收回上游生产所造成的碳排放量,整体来看,微观的节能会导致宏观的增排。这是典型的经济学中的“合成谬误”。比较典型的例子包括,全国人民都存款,则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一个人站起来看球会更加清楚,大家都站起来,就和都坐着时候一样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