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87569
  • 作      者:
    郭齐勇主编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是对邓晓芒《儒家伦理新批判》一书的回应。共收录24位作者的43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亲亲相隐”与儒家伦理的评价;第二部分涉及孔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在亲情、家庭观上的共同性以及对柏拉图《游叙弗伦篇》的理解;第三部分论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容隐观念与制度及其现代意义;第四部分主要阐发牟宗三的康德哲学研究。并且辨析牟宗三是否“误读”了康德。这些文章对于正确理解儒家传统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价值。正确把握中西哲学与文化的特点和共性,乃至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树立既具包容性、又具根源性的文化观念。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牟先生指出:“性是道德行为的超越根据……性体既是绝对而无限地普遍的,所以它虽特显于人类,而却不为人类所限,不只限于人类而为一类概念,它虽特彰显于成吾人之道德行为,而却不为道德界所限,只封于道德界而无涉于存在界。它是涵盖乾坤,为一切存在之源的。不但是吾人之道德行为由它而来,即一草一木,一切存在,亦皆系属于它而为它所统摄,因而有其存在。所以它不但创造吾人的道德行为,使吾人的道德行为纯亦不已,它亦创生一切而为一切存在之源,所以它是一个‘创造原则’,即表象‘创造性本身’的那个创造原则,因此它是一个‘体’,即形而上的绝对而无限的体,‘吾人以此为性,故亦日性体’。”①
    儒者所讲的本心或良知是根据孔子所点醒的“仁”而来的。仁与天地万物一体,仁心体物而不遗,所以仁即是体,即是创造原则。但是,我们如无法妙悟本心,则本心受限制而忘失本性,乃转为习心或成心而受制于感性,梏于见闻,即丧失其自律性。然本心、仁体的本质是无限的,具有绝对普遍性,当我们就无条件的定然命令而说意志为自由自律时,此自由意志必是绝对而无限的,此处不需另外立上帝,只是一体流行,孟子所谓恻隐之心即本心之呈现。所以不能只是一个假设,而是一个事实。
    牟先生说:“智的直觉既可能,则康德说法中的自由意志必须看成是本心仁体底心能,如是,自由意志不但是理论上的设准而且是实践上的呈现。智的直觉不过是本心仁体底诚明之自照照他(自觉觉他)之活动。自觉觉他之觉是直觉之觉。自觉是自知自证其自己,即如本心仁体之为一自体而觉之。觉他是觉之即生之,即如其系于其自己之实德或自在物而觉之。智的直觉既本于本心仁体之绝对普遍性、无限性以及创生性而言,则独立的另两个设准。 
    ……
展开
目录
“亲亲相隐”“容隐制”及其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启迪——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论道德心性的普遍性——兼评儒家伦理是所谓“血亲情理”
批评传统是怎样成为一种“传统”的?——邓晓芒对儒家伦理“澄清”之再澄清
逻辑、法律与“原子”公民——邓晓芒先生的“连环锁子甲”
反思与反省——邓晓芒〈儒家伦理新批判〉题外之思
“逻辑”是否可以取代“仁德”?——答邓晓芒先生对儒家“亲亲”伦理的质询
批判的前提——回邓晓芒教授
“植根于身体感受”之心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邓晓芒〈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我见
指“误”者之误——〈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一文谬误举隅
辩误者再误——析〈就“亲亲互隐”问题答四儒生〉
迷误者终误——回应邓晓芒先生,兼答张传文、黄邦汉两先生
全盘皆错的“判决性实验”
诬妄的批判——答邓晓芒教授
《儒家伦理新批判》的贫困
为“亲亲互隐”正名——回应邓晓芒教授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孔子的“亲亲互隐”及家庭伦常观
苏格拉底对“子告父”表示赞赏吗?——就柏拉图〈欧绪弗洛篇〉的“虔敬”问题等商榷于邓晓芒教授
逻辑、理性与反讽——就《游叙弗伦篇〉的解读与邓晓芒教授商榷
从《游叙弗伦》看苏格拉底的敬神
亲属权利的法律之痛——兼论“亲亲相隐”的现代转化俞荣根
“期待之可能性”与我国刑事法的“法治圣贤定位——从“亲亲相隐”的角度观察
“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
“亲亲互隐”的迷局
“父子相为隐”与亲属间举证——亲情、法律、正义的伦理中道问题
关于“亲亲相隐”问题的若干辨正
孔子“父子相隐”思想新解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