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美德伦理学是什么
上卷 幸福
第一章 幸福概念
一 幸福界说
1 需要和欲望
2 快乐和痛苦
3 幸福与不幸
二 幸福结构
1 幸福的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
2 幸福的主观形式、客观标准和客观实质
三 幸福类型
1 物质幸福、社会幸福、精神幸福
2 创造性幸福与自我实现幸福
3 德性幸福与利他幸福
4 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
四 两种幸福概念:快乐论与完全论
第二章 幸福价值
一 快乐:善
二 幸福:至善
三 快乐和幸福:道德善
四 快乐和幸福:人生目的
五 快乐和幸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六 快乐主义
第三章 幸福性质
一 幸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二 幸福的真实性与虚幻性
三 幸福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四 幸福性质的两种理论:主观论与客观论
第四章 幸福规律
一 事实律
1 强弱律
2 久暂律
3 先后律
二 价值律
1 折合律:各种幸福因某种量的不同而导致价值大小之规律
2 等级律:各种幸福因性质不同而导致价值大小之规律
三 实现律
1 欲望:幸福实现的负相关要素
2 才:幸福实现的正相关要素之一
3 力:幸福实现的正相关要素之二
4 命:幸福实现的正相关要素之三
5 德:幸福实现的统计性正相关要素
6 欲、才、力、命、德:幸福实现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第五章 幸福规范
一 幸福普遍原则
1 认识原则:对幸福的认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
2 选择原则: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一致
3 行动原则:求幸福的努力与修自己品德相结合
二 幸福特殊原则
1 争取自由:创造性幸福的正面原则
2 消除异化:创造性幸福的负面原则
3 争取自由与消除异化之原则
三 幸福基本规则
1 幸福意义规则
2 幸福类型规则
3 幸福选择规则
中卷 良心与名誉
第六章 良心与名誉概念
一 道德评价概念
1 评价与道德评价
2 具体道德评价与抽象道德评价
二 良心概念
1 良心定义
2 良心结构
3 良心类型
三 名誉概念
1 名誉定义
2 名誉结构
3 名誉类型
第七章 良心和名誉的客观本性
一 良心与名誉起源
1 良心的直接起源与良心的目的
2 良心的最终起源和原动力
3 名誉的外在根源
4名誉的内在根源
二 良心与名誉性质
1 良心性质
2 名誉性质
三 良心与名誉的作用
1 良心的作用
2 名誉的作用
3 良心与名誉的作用之比较
第八章 良心与名誉的主观评价
一 良心与名誉的标准及依据
1 动机与效果概念
2 动机效果分别论:行为本身与行为者品德
3 良心与名誉评价依据的理论:动机论、效果论和动机效果统一论
二 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
1 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概念
2 良心与名誉真假对错之证明
3 良心与名誉真假对错之意义
下卷 品德
第九章 品德概念
一 品德定义
1 个性
2 人格
3 品德
二 品德结构
1 个人道德认识
2 个人道德感情
3 个人道德意志
4 结论:品德可教与不可教之争
三 品德类
1 美德与恶德:两种美德之辨析
2 一全德、五主德和八达德
3 对待自我的品德与对待他人的品德:道德德性与非道德德性
第十章 品德本性
一 品德性质:为什么是道德的?
1 品德价值
2 品德目的
二 品德境界
1 品德境界概念
2 恶德境界
3 美德境界
4 美德他律境界
5 美德自律境界
6 无德境界
三 品德规律
1 德富律:国民品德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2 德福律:国民品德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3 德识律:国民品德与科教的内在联系
4 德道律:国民品德与道德的内在联系
第十一章 品德培养
一 品德培养目标
1 君子:品德培养基本目标
2 仁人:品德培养的最高目标
3 圣人:品德培养终极目标
二 制度建设:国民总体品德培养方法
1 市场经济:培养国民品德道德感情因素的基本方法
2 宪政民主:培养国民品德道德感情因素的主要方法
3 优良道德:培养国民品德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两因素的复合方法
4 思想自由:培养国民品德道德认。识因素的基本方法
三 道德教育:国民个体品德培养外在方法
1 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界说、起因与优劣之辨
2 言教:提高个人道德认识的道德教育方法
3 奖惩:形成个人道德感情的道德教育方法
4 身教:形成个人道德意志的道德教育方法
5 榜样:培养个人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教育方法
四 道德修养:国民个体品德培养内在方法
1 学习:提高个人道德认识和形成品德所有因素的道德修养方法,
2 立志:陶冶个人道德感情的道德修养方法
3 躬行:培养个人道德意志的道德修养方法
4 自省:培养个人道德认识、个人道德感情和个人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修养方法
5 结论:两种品德培养方法——教育修养与制度建设——之关系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