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自然之人到公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001333
  • 作      者:
    孔新峰著
  • 出 版 社 :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孔新峰,男,1980年生,山东曲阜人。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2009年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理论、中西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有著作及译著多部,在《哲学研究》、《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从自然之人到公民:霍布斯政治思想新诠》希望通过揭示霍布斯政治思想中较少为人强调的一个面向,提请读者注意:对于西方现代性政治丰富复杂的内涵,无论理论上的研习乃至实践中的应对,均不宜过分简化而流于皮相。对于正处在政治社会巨大转型与发展时期、面临“古今中西”智识遗产与历史际遇的中国读者而言,似乎更应作如是观。
展开
精彩书摘
    正因为霍布斯把公民自我保存看作正义的第一要义,所以在他看来正义的前提是平等。“正义或许就是某种平等”,这种平等就是在自我保全上,“谁也不应认为自己获取比他应允给别人的权利更大的权利,除非他是通过协议获得这种权利的。”正义以自我保存为第一要义,衡量人们行为或品行正义与否就是看其行为是否合乎这一理性。正义“用于人时,所表示的是他的品行是否合乎理性;而用于行为时,所表示的则是……某些具体行为是否符合理性。”但是霍布斯认为,“仅仅行为正义并不能使人获得正义之名,而只能说是无罪”,真正的正义不仅仅具有正义的行为,而且具有产生正义行为的“一种罕见的高贵品质或狭义的勇敢精神,在这种精神下,人们耻于让人看到自己为了生活的满足而进行欺诈或背信”。显然,从理性的角度来理解,正义是具有完全的个人意义的。从意志的角度来理解,正义是一个政治概念。信约订立之后,人们仍然存在着对方失约的畏惧,这就使得信约可能归于无效,人们仍随时处于回到自然状态的危险。而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可以为了自我保存运用自己所有的力量,这就没有正义和不义的区分。所以,只要社会出现正义与不义的区分,则一定是有了强制性的共同权力的存在。这种共同权力就是国家权力。霍布斯认为,正义实质上是对于所有权的确认和分配。不论是在“前政治”的自然状态,抑或是在“非政治”的主权缺位状态,人们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地享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社会没有什么正义或不义可言。国家产生之后,规定了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明确了所有权的归属,如果某人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所有权,这人的行为就是不义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发现霍布斯思想中的公民之维
第一节 霍布斯政治思想研究简况
一、霍布斯政治思想的“体系性”问题
二、霍布斯政治思想的历史定位问题
三、从宏大理论构建走向日渐细密化的研究
四、从文本中心主义走向日益多元化的诠释
五、略述中国学界霍布斯研究简况
第二节 论题的提出与本书的结构及方法
一、“人”与“公民”的凸显
二、预备性考察:对若干重要术语的澄清
三、本书的结构与方法

第二章 “公民科学”:形成及其背景
第一节 由战争思考和平
一、刀剑与言词
二、以修昔底德为师
第二节 近代新科学的影响
一、运动与时空
二、“认识你自己”

第三章 “质料”:自然之人与自然状态
第一节 自然之人的个体分析
一、想象及其序列
二、激情及其特征
三、理性及其局限
四、竞赛喻:自然之人的悖论
第二节 自然状态考辩
一、“致命的”平等
二、自然状态与政治创世

第四章 恐惧:由自然之人走向公民
第一节 “孪生兄弟”?
第二节 恐惧的理论渊源
一、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二、伊壁鸠鲁主义及卢克莱修
三、马基雅维利
四、《圣经》
第三节 恐惧析论
一、恐惧的定义
二、恐惧的政治功效
三、恐惧的“过”与“不及”
四、恐惧的分类及宗教批判
五、恐惧与主权者
六、恐惧与自由

第五章 “创造者”:公民及其美德
第一节 霍布斯公民理论的内涵
一、霍布斯公民理论的主题:权利与秩序
二、公民服从的逻辑:积极公民
三、公民自由与权利的逻辑:消极公民
四、正义:在个人与国家之间
第二节 公民服从的宗教论证
一、服从上帝:对上帝至上权力的论证
二、服从主权者:上帝至上权力向世俗权力的转移
第三节 公民美德
一、古典美德的批判与保留
二、恐惧之为现代美德

第六章 “新民”:霍布斯的政治教育
第一节 公民科学的教育功效
一、政治哲学与政治教育
二、政治教育家霍布斯
第二节 比希莫特教育利维坦
一、“比希莫特对抗利维坦”?
二、《比希莫特》的题材、体裁与梗概
三、大众的腐化:政治教育的失败
四、大学之改革:政治教育的救赎
五、两次“造人”
结语:霍布斯与现代公民
一、霍布斯公民理论的基本特征
二、“人权”、“公民权”与“主权”
三、观念史脉络中的霍布斯式公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