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99514
  • 作      者:
    王东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东,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重点学科、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大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列宁思想研究会会长,文化哲学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发表论文200来篇,主要成果凝聚为10本书:“创新学五部曲”和“中国学五部曲”。专著《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列宁构想”》一书,1992年获第二届吴玉章奖金,2000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他论著多次获得北京大学和北京市科研成果奖,专著《马克思学新奠基》一书提出的相关问题,被《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等评为2007年中国理论界十大热点问题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第2部):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坚持、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之一。立足于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作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新回答,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新思路。“从哲学高度看时代”、“从时代高度看哲学”是《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主题;危机创新时代观与综合创新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第2部):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两大焦点问题与核心理念,由此决定了本书内容的三个层次。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第2部):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阐明了改变世界面貌的三大时代潮头,决定全球化命运的三个基本矛盾,新型文明难产期的六大危机,尤其是当代国际金融危机背后的全球资本主义普遍危机。其次,提出了走出危机的综合创新之道,主张中国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大道,把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四大支柱,支撑中国到2020年率先成为21世纪创新型国家。最后,提出了哲学创新的全新思路,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中国化、系统化、大众化的创新之道,成为中国创新的哲学奠基。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第2部):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一部阐发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博的创新之作,适宜关注时代精神、中国命运的广大读者阅读。

 

展开
目录
导论  当代世界向何处去——时代主题与时代精神的七种提法辨析
第一节  “历史终结”时代论
第二节  “文明冲突”时代论
第三节  “混乱失控”时代论
第四节  “反恐战争”时代论
第五节  全球化时代论
第六节  全面调整时代论
第七节  改革创新时代论
第八节  改革创新时代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篇  改变世界面貌的三大时代潮头
第一章  以劳动社会化为根基的经济全球化潮头
第一节  当今时代最大特征:千年之交走向经济全球化新阶段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一股最强大的时代潮头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改变着人类存在方式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的深层实质:生产关系的国际化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的深刻根源:劳动社会化
第二章  以交往普遍化为根基的科技信息化潮头
第一节  科学发展信息化
第二节  技术发展信息化
第三节  产业发展信息化
第四节  社会发展信息化
第五节  时代发展信息化
第三章  以信息网络化为根基的政治民主化潮头
第一节  劳动社会化与经济全球化呼唤政治民主化
第二节  交往普遍化与信息网络化呼唤新型民主
第三节  当代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第二篇  决定全球化命运的三个基本矛盾
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垄断化的基本矛盾
第一节  全球性巨型跨国公司新发展
第二节  跨国区域经济集团化
第三节  从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到跨国垄断、全球垄断
第四节  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帝国
第五节  生产关系的国际化:全球范围的两极分化
第五章  政治多极化与单边化的基本矛盾
第一节  从经济上的全球垄断到政治上的全球帝国
第二节  从“两极对立”到“一超多强”国际关系体系新特点
第三节  “六瓣梅花”、“三国演义”式的世界格局
第四节  多极化,还是单边化——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争论焦点
第五节  必须建立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新秩序
第六章  文化多元化与单质化的基本矛盾
第一节  从经济全球化到文化全球化——世纪之交的争论焦点
第二节  文化全球化的特殊复杂性
第三节  世界文化的单质化,还是多元化——文化全球化的两种主张
第四节  多元对话,还是一家独霸——文化全球化的两种构想
第五节  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并行不悖的两大趋势
第六节  从生态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理念
第三篇  新型文明难产期的六大危机
第七章  天人关系中的生态危机
第一节  当代生态危机的三大表现形式
第二节  生态危机的经济基础:近代工业化生产方式
第三节  生态危机的社会症结:资本主义异化劳动
第四节  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征服自然的主体性观念
第五节  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生态危机
第六节  灭绝之路,还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八章  国际关系中的战争危机
第一节  战争危机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的历史特点
第三节  当代战争的五大根源
第四节  走向战争的思想根源
第五节  走向永久和平的哲学探索
第九章  南北关系中的贫富分化危机
第一节  南北矛盾加剧的六个层面
第二节  全球化过程中的南北矛盾上
第三节  生产关系的国际化和两极分化的国际化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危机
第五节  南北矛盾激化的思想根源
第六节  激化对立之路,还是共同发展之路?
第十章  文明关系中的冲突危机
第一节  “文明冲突论”的理论张目
第二节  “9·11”事件:文明冲突危机加剧的历史性标志
第三节  文明冲突的重要根源——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殖民主义
第四节  反恐战争及其意识形态化——文明冲突加剧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第五节  文化全球化等于文化单质化——文明冲突加剧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
第十一章  主体关系中的道德危机一
第一节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背后是道德危机
第二节  战争危机后面的道德危机
第三节  生态危机后面的道德危机
第四节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当代人类困境背后的道德自律问题
第十二章  义利关系中的价值危机
第一节  当代世界突出矛盾:万能工具理性与狭隘价值理性
第二节  价值目标:道义论,还是功利主义
第三节  、人的观念:单主体性,还是多元交互主体性
第四节  狭隘功利主义大泛滥
第五节  义利观中的价值危机——全球问题、人类困境的深层哲学根源
第四篇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暴露的全球资本主义普遍危机
第十三章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向何处去——危机过程三个阶段、五个特点
第一节  积蓄酝酿阶段(1971一2006)
第二节  危机爆发阶段(2007一2009)
第三节  走出危机阶段(2010年以后)
第四节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五大特点
第十四章  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探究
第一节  直接根源:美国房贷资本的泡沫化倾向
第二节  内在根源:金融资本、虚拟资本的过分膨胀的泡沫化倾向
第三节  政策根源:金融资本的自由化、全球化、信息化、泡沫化
第四节  体制根源:盎格鲁一撒克逊式的金融自由化体制
第五节  理论根源:鼓吹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
第六节  深层根源:从商品拜物教到金融资本全球帝国的普遍危机,从国内到国际的两极分化
第十五章  当代金融危机实质新探:金融危机,还是普遍危机——现代资本主义的第五次普遍危机论
第一节  局部危机还是普遍危机——当代国际金融危机性质新论
第二节  近150年来的四次普遍危机——1856年,1873年,1929年,1974年
第三节  第五次普遍危机及其三个新特点——全面性、全球性、深刻性
第五篇  走出当代危机的综合创新之道
第十六章  科学创新之道
第一节  从科学革命到知识创新——当代世界的研究轨迹
第二节  马克思的科学观
第三节  什么是科学创新
第四节  现代科学创新的两大阶段
第五节  科学创新实质与发展模式新探——综合创新论
第六节  两大先锋学科群的综合创新——现代科学创新走向
第七节  两大航程的综合创新——现代科学创新的新特点
第十七章  技术创新之道
第一节  什么是“技术创新”
第二节  改变世界历史的十大技术创新
第三节  当代技术创新的新特点
第四节  当代技术创新的新目标——必须根本超越资本垄断造成的“技术异化”
第五节  当代技术创新的新路径
第六节  中国技术创新之新道路
第十八章  制度创新之道
第一节  现代西方制度创新理论轨迹
第二节  马克思制度创新论的重新发现
第三节  自我毁灭还是制度创新——命运攸关的人类抉择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
第五节  中国政治改革的体制创新之路——建立权力运行的人民监督机制
第六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选择、新道路
第十九章  文化创新之道
第一节  文化模式与文化战略——国内外流行的六种观点辨析
第二节  张岱年首倡多元文化综合创新论
第三节  综合创新是文化发展大道
第四节  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六个要点
第五节  走全球化与民族化统一的综合创新大道
第六节  中华文明综合创新与现代复兴的十大目标
第二十章  从单项创新走向综合创新之道
第一节  人化:潜在的综合创新
第二节  古代农业化:自在的综合创新
第三节  近代工业化:自发的综合创新
第四节  创造中国式的国家创新体系
第五节  综合创造的创新机制
第六节  四元综合的创新主体
第七节  多元综合的创新体系
第六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道路
第二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前提
第一节  必须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第二节  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与基本原理
第三节  必须对苏联模式哲学教科书体系作出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第二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根据
第一节  从历史成就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可能性
第二节  从历史变化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要性
第三节  从问题现状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迫切性
第二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途径
第一节  解读模式创新
第二节  文本体系创新
第三节  文献资料创新
第四节  中西马综合创新
第五节  哲学问题创新
第六节  哲学体系创新
第七节  教学体系创新
第七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目标
第二十四章  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新形态
第一节  “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统一
第二节  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新形态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的七条标准
第二十五章  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新体系——列宁《哲学笔记》思想底蕴与当代意义新解读
第一节  为什么会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问题
第二节  探索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列宁构想”
第三节  六个片断纲要构成的总体构想
第四节  列宁体系构想中包含的八条基本原则
第五节  建构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骨骼框架
第二十六章  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必要——中国特殊性的七个层次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五个契合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实现——七个层次结合论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创新——重点抓住两大历史源头、两大时代潮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