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通九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78416
  • 作      者:
    单波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单波,哲学博士,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比较新闻学和跨文化传播研究,其他著作还有《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和《跨文化传播新论》(主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唐君毅(1909-1978)是20世纪有着重要影响的中国哲学家。他重建了道德理想主义,其哲学思想又是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桥梁,呈现出多源头、多根系、多向度的致思气象,以及融通儒佛道、涵化中印西的学术途径。《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学的精神空间》立足于同情的理解与理性的批导,对唐君毅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其中心观念“心之本体”做出了客观的阐释,又从道德哲学、文化哲学和宗教哲学等视角多方位呈现了唐君毅哲学的内在张力及其时代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不得不承认,回到人的宗教精神要求上去看宗教,而不是限于宗教信仰的形式去看宗教,的确是一种睿识。它给予我们的启迪是,宗教信仰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有满足人的宗教精神要求才是目的,亦即只有满足人的终级关怀与安身立命的精神要求才是目的。回到这一目的上来,就回到了人的超越性的生命存在本质。而只限于宗教信仰的形式去看宗教,实质上是只把“神”当成目的,而没有把人当成目的。这就是形成宗教生活的“荒谬”开始。在唐氏那里,这种“荒谬”乃缘于内在的宗教精神的分裂,即宗教精神未能饱满地充实于其形式中,而将形式游离出去,外在化其形式,导致排斥异端,裁判异端,远离宗教精神。也就是说,只剩下了宗教的躯壳与表面上近乎狂热的宗教冲动,而真正的宗教精神早已神魂俱逝。按这样的思路下来,唐氏的目的就非常明显:一方面回到人的宗教精神要求本身,把宗教精神推向圆融自足的、多元化的发展,把宗教意识提高到更为宽容的水准,使人们能直接面对各自的信仰。另一方面让宗教信仰的形式安住于人的宗教精神之中,使人在面对自己的信仰时也能同时拥有自己的“心理容器”,以减少现代人无家可归、漂泊无依的心理失衡。显然,这一睿识中也隐含缺失,即忽略了民族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各方面的原因对宗教冲突的影响,过于天真地把宗教冲突的消融寄托于宗教精神的圆融自足的发展。
    可以说,回到人的宗教精神要求,把外在超越的宗教诠释系统转变为内在超越的诠释系统,是唐氏宗教哲学的根本方向。而在他那里,人的宗教精神要求是立根于人的仁心本性的,因此,他所阐论的新宗教精神,并非新创一个宗教,而是在人的充量发展而至乎其极的仁心处而言宗教;他对宗教意识的十种形态的判定,对世界各大宗教的分判,取的是人间标准,即人的良知。其说明方式是天人合一、情理合一的说明方式。而各大宗教的存有之理,则依于它们对现实人生的作用,如基督教可对治人的自满与自卑;佛教是针对那些对生命的苦病烦恼感到疲厌,而又自信能消除这苦病烦恼的人而设;儒教则是针对那些能自我肯定,又自觉生命应有一绝对的形上根源而且希望与此根源有一联系的人而设。
    ……
展开
目录
现当代新儒家研究丛书总序

再版自序:重温河流般的哲思
第一章 精神空间的开拓
——唐君毅哲学导论
一、体验唐君毅哲学的精神空间
二、从生命里流出的哲思
(一)原始性情的昭露
(二)立心立命的思考
(三)花果飘零的悲情
(四)生命苦痛的体验
(五)理想主义的绝唱
三、唐氏的哲学思考方式与方法
四、唐君毅哲学特点的检视

第二章 生命之真的追寻
——唐君毅心本体论
一、唐君毅心本体论的发生
二、本体追寻方式
三、“心之本体”透视
(一)内部之自己,即是我心之本体
(二)心之本体应是恒常的、真实的
(三)心之本体是至善的、完满的
(四)心之本体即世界之主宰
(五)心之本体的无限渗贯于有限
(六)心之本体是充内形外的精神实在
(七)合“心”与“生”为性及“性道一元”
四、心通九境论阐要
(一)心与境相涵相摄,互为感通
(二)“生命之真实存在”的意义
(三)主体与超越
(四)理想由理性综合而成并植根于人的性情
五、唐君毅心本体论批导

第三章 人生意义的体验
——唐君毅人生道德哲学
一、人生之本在心
二、人生的目的在于实现自我
三、人生智慧在童心
四、人为万物之灵
五、人生与道德
(一)现实自我的超越
(二)一念之陷溺的克服

第四章 道德自我的展开
——唐君毅人文精神论(上)
一、唐君毅人文精神论的缘起
二、唐君毅人文思想阐要
(一)一切文化之精神,都是人文精神
(二)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表现或创造
(三)文化是道德理性的分殊表现
(四)文化的地位及其兴衰皆依于“本心”
(五)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

第五章 中西文化的融合
——唐君毅人文精神论(下)
一、中西人文精神的比较、会通与重建
(一)中西文化比较的价值标准
(二)人类精神之行程:人文一超人文一人文
(三)中西文化精神的根本对照:人文与超人文、非人文
(四)中西文化的精神病痛
(五)中西文化的融合之道
二、人文与科学
(一)科学:价值和限制
(二)科学置于人文之下而非置于人文之上
三、人文与宗教
(一)宗教是天人之际之一种文化
(二)人文包涵宗教,亦依赖宗教
(三)科学与宗教的整合
四、唐君毅人文思想批导

第六章 内在超越的把握
——唐君毅的宗教哲学
一、哲学、道德与宗教
(一)哲学与宗教
(二)道德与宗教
(三)建构“哲学、道德与宗教”关系的意义
二、宗教意识论
(一)宗教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意识
(二)宗教意识的十种形态
(三)宗教意识与其他文化意识间的相反相成的关系
三、比较宗教论
(一)基督教、佛教、回教、道教特点之比较
(二)消融各种宗教冲突的可能性
(三)儒学的宗教性与“一心通九境”的判教法
四、唐君毅宗教哲学的意义
附录一唐君毅学术编年
附录二唐君毅哲学思想研究综述
附录三唐君毅研究文献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词条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