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学术统制前夜的最后一片海洋,《淮南子》汇聚了自天地开辟以来的百家异说和诸子群议,上至天文,下达地理,中通人事,无一不有,实是窥探中国上古文化的一面镜子。在《淮南子》问世250年后,许慎、马融、延笃、高诱等东汉名儒相继为之注解,从此揭开了古人研读《淮南子》文本的热潮。惜马融和延笃注本如今片瓦不存,许慎和高诱注本也残垣断壁。许、高二君去淮南王未远,已有为《淮南子》作注的必要,就如《离骚》去西汉未远,而刘安为之作传;《楚辞》去东汉未远,而王逸为之章句。对于研学者来说,这类注疏著作皆是渡河之舟楫、登山之阶梯。现在仅存的许注8篇和高注13篇,同样是精熟《淮南子》的必由门径。利用《淮南子》许高二注,我们能够更好地探寻原著的思想内涵和文学特征,窥探汉代学术的面貌。故此二注本身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许、高二人的注释传至于今,出现了很多复杂的问题,亟待系统考察和研究,故而笔者将许高二注作为研治《淮南子》之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