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汉书·艺文志》,先秦诸子百家实为《九流》,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其中的名家是本书的主角。
《名家》翻译成英文,有《Sophists(诡辩家)》、《Logicians(逻辑家)》、《Dialecticians(辩证家)》。从名家的论辩来看,的确与诡辩家、逻辑家、辩证家有相同之处,但在睿智与诡辩之间,名家之为《名家》,有其独特之处。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为避免混淆,如要强行翻译,还是按字面直译为《The School of Names》。这样可以提醒外国人注意中国哲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名实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所具有的求真、求善、求治的政治伦理特色。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同时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兴盛了数百年的周朝典章制度,在列国纷争中,由于新的经济关系的诞生,已无法挽回,出现了《名实相淆》、《名实相怨》、刑罚?清的混乱局面。如何重新实现对中国社会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就成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出于《思以其道易天下》的政治抱负,产生了诸子百家。他们都在通过自己的谈说论辩来播其声(主张),扬其道(理想),释其理(理由)。《百家争鸣》产生在这样的时代,具有非常深刻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其中,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就是我们所说的名家,又称《辩者》、《刑(形)名家》。
按,《名》就是指称事物的名称,用今?的话说,就是《概念》;《实》就是《名》所指称的事物。
名家之所以被称作《名家》,就是因为他们同样是在《思以其道易天下》的过程中,为了播其声,扬其道,释其理,最先围绕《刑名》问题,以研究刑法概念著称;以后逐渐从《刑名》研究,扩大为《形名》研究、《名实》研究。围绕着《名》和《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他们的研究方法奇特,按汉代司马谈所言,是《控名指实,参伍不失》,因此,虽然名家擅长论辩,但其论辩又流于《苛察缴绕》,疙疙瘩瘩,诡谲奇异,所以历史上一直名声不好。
苟子就认为,名家不效法先王,不遵从礼义,喜好传播奇谈怪论,玩弄诡异的辞藻。虽然理论十分精细但又不合急需,善辩但又显空谈,没有什么实际效用。因此,不可以成为治理国家的原则纲纪。同时还认为名家之流,不顾是非,然不然、可不可地相互攻击,相互羞辱,不像个君子。所以,尽管名家的论辩办法有一定的效用,但也不能算作是仁人处事的方法。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们借助名家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来看一看名家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