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确实可以拿来和儒家孟子行事的风格作一个比较,由此可看到二者很重要的区别。孟子去游说君王,是怀着平治天下的信念而去的,所以他决不会投其所好,曲意逢迎,他竟然迂阔地去与君王论辩,弄得君王下不了台,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卫鞅却是一个极现实的人。他的知识结构似乎有相当的广度,帝道、王道、霸道,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侃,但他似乎并没有什么确定的信念。这些知识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在司马迁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商君的精明,也看到了他的投机。商君的精明与投机与他对世界的看法相关,他曾说:“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尚贤而悦仁,下世贵贵而尊官。”他所说的“下世”,就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这也就是说,商君是一个明白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世道就是谁能做官,谁就受人尊敬。在这一点上,商鞅和苏秦对世界的认知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应对人生的策略也大致相同。但是,以苏秦之诈伪反覆,却要去组织一个国际联盟,精明而投机的商鞅,也要一手主持国家的政治改革,上帝真的很会拿中国的子民开玩笑。
商鞅变法,在当代中国史学中具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不幸遭遇也受到广泛的同情。“商君身死法未败”,似乎是一项功垂千秋的大事业,商鞅,被描述为一个为政治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政治家。可我们来检讨商鞅变法的内容,最主要的是连坐法、奖励军功和重农抑商之类。在商鞅变法的理念中,完全没有社会公义以及人道的思想因子,完全是国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东西。不错,商鞅变法似乎使秦国很快崛起成为一个让诸侯恐惧的军事强国,但与此同时,也使其彻底堕落为一架暴力机器了。秦的成功崛起与其迅速崩溃,大约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商君的法治理念中有所谓“壹刑”之说,主张“一任于法”,似乎是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者,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这看来是有点平等的意思了,可这种平等,只是为了让所有臣民都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地匍匐于王者的权杖之下。
得到秦国最高统治者支持的商鞅变法来势汹汹,顺之者生,逆之者亡。可偏偏第一个撞到商鞅枪头上的人,或者说第一个故意要来撞商鞅枪头的人,却是商鞅所惹不起的。这个人就是太子。《史记》记载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