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孙正聿讲演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514590
  • 作      者:
    孙正聿著
  • 出 版 社 :
    长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正聿  1946年11月7日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已出版《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现代教养》、《崇高的位置》、《哲学通论》、《超越意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哲学修养十五讲》、《思想中的时代》和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等学术专著。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1998年、2006年先后三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1年、2005年先后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99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9年获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9年被评选为“吉林骄傲”人物,2010年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曾在2007年出版的《孙正聿哲学文集》的“后记”中讲了这样两段话:其一,“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构成特殊的生活意义。科学家为人们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家为人们激发生命的活力,政治家为人们开辟生活的方式,思想家应当为人们提供真实的思想。真诚的研究,真切的求索,真实的思想,应当是每一个以‘思想’为生的‘思想者’的存在方式”;其二,“我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最为看重的有三个东西,一是思想,二是逻辑,三是语言。所谓‘思想’,就是要有独立的创见,这就需要‘在思想上跟自己过不去’;所谓‘逻辑’,就是要有严谨的论证,这就需要‘在讲理上跟自己过不去’;所谓‘语言’,就是要有优美的表达,这就需要‘在叙述上跟自己过不去’。写作是艰苦而又快乐的创作过程。
展开
精彩书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委员的哲学课,被学生们称为吉林大学的一道靓丽景观:艰深的哲学,在他的讲授下,不仅威为通俗易懂的道理,而且成为亲切的思想交流。
    ——《光明日报》2010年3月5日第3版
    “听孙正聿教授的课是一种令人难忘的享受!”听过孙教授哲学课的人大多发出这样的感叹。孙教授每次走上讲台,只带一支粉笔、一杯茶,都是脱稿讲授,不借助任何材料。从宏观线条的勾勒,微观细节的阐述,逻辑分析的独白,讲解视角的转换,典型事例的穿插,思想感情的交流,疑难问题的提示,人格力量的感染,理论境界的升华,直至恰到好处的板书,均成竹在胸,挥洒自如,水乳交融,把听者带进引人入胜的境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5月19日第2版
展开
精彩书摘
    学问是“做”出来的。自觉地做学问,我感到有五对范畴值得认真地思考和深切地体会:一是名称与概念,二是观察与理论,三是苦读与笨想,四是有理与讲理,五是学问与境界。
    一 名称与概念
    黑格尔有句名言: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最无知的。这是因为,人们用以指称和把握对象的任何一个名词,都既可能是关于对象的规定性的概念,也可能是关于对象的经验性的名称。名称只是一种熟知,一种常识,概念则是一种真知,一种理论。熟知不需要专业性的研究,真知则需要专业性的研究。把熟知的名称升华为真知的概念,就是把非专业的常识上升为专业化的理论。因此,所谓专业地“做学问”,其实质内容就是把名称变为概念。
    比如,非物理学专业的人,也总是使用声、光、电、分子、原子、微观粒子这些名词,‘但这些名词只是用以指称对象的经验性的名称,而不是用以把握对象的规定性的概念。同样,非哲学专业的人,也总是使用存在、物质、规律、真理这些名词,但这些名词同样只是用以指称对象的经验性的名称,而不是用以把握对象的规定性的概念。例如,究竟什么是“存在”?在用以指称对象的经验性的名称中,“存在”就是“有没有”,“有”就是存在,“没有”就是不存在。然而,在用以把握对象的规定性的哲学概念中,“存在”成为全部哲学思想的聚焦点。从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到康德的物自体与现象界,从黑格尔的“纯存在”到马克思的“现实的生活过程”,“存在”这个名词获得了历史性的和开放性的哲学内涵,从而构成积淀和结晶着全部哲学史的哲学范畴。因此,在哲学专业的意义上使用“存在”这个概念,就必须是以“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去辨析这个概念,深化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展开
目录
序言
学问篇
做学问
哲学与哲学教育
学术批评与学术繁荣
赞美理论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对当代中国文化现实的自觉
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
怎样培养博士
思辨与体验
《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哲学
关于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
关于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
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
人生篇
哲学与人生
生存与生活
主体与客体
感性与理性
小我与大我
理想与现实
标准与选择
知识·能力·人格
人的精神世界
人的精神家园

讲话篇
站在大学的讲台上
构建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的标准与选择
趋利避害的生存逻辑
我们共同关切的问题
解放思想与理论创新
有哲学的哲学系
新吉大的理想与理想的新吉大
美其道而慎其行
附录一  哲思:永无止境
附录二  坚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