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本读懂儒释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01798
  • 作      者:
    李布编著
  • 出 版 社 :
    京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百家争理,九流同源,没有一种思想能够界限分明地与其他思想分割出来。儒释道从不同的方向出发,最终都是为了能够达到共同的目标——收获智慧与幸福。
    《论语·坛经·道德经》全破译。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文化体系。这三种文化体系有一种是外来文化,有两种是本土文化。一开始,三种文化体系之间有矛盾与冲突,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开始在矛盾与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最后形成了既各竖旗帜,又合力互补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我国古代,纯粹的儒家人物,或道家人物,或佛家人物是很难找到的。绝大多数杰出人物,都是受到这三大文化体系影响的。他们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将各种有用的思想拿来为己所用,从不拘泥于某一个文化体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思想来调控自己的生活和心态: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淡然的时候是个道家,堪破世事的时候便转入佛家。
    这三种文化体系是紧密联系、贯通衔接的。儒家教人进取,用积极的态度去认同和构建社会规则,力争在社会上能够建功立业、生活圆满。而道家本着顺应自然的态度,是自我实现之后的自我超越,让生命进入一种自然、永恒的状态。佛家是讲究放下与自我修为,进而普度众生。这三者可以让国人的心灵时时刻刻找到可以慰藉的理论依托。
    归根结底,儒家讲的是生活,道家讲的也是生活,佛家讲的还是生活,这是儒、释、道三家的本质。因为本质相同,所以它们之间才可以相通,可以互相作注解,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石。
展开
精彩书评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净禅师
    人法地,地法人,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展开
精彩书摘
    知己识人的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即位为帝后,既积极发挥个人才干,又积极听取群臣意见,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其中,他和魏征的君臣故事更是一直被人们传诵。
    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决不会在背后议论。有一次,李世民和魏征、长孙无忌等一起说话,李世民说,魏征每次向他进谏时,只要他没接受,魏征就总是不答应,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他问的是长孙无忌,可是还没等长孙无忌说话,魏征就接过话头,他说皇帝做事不对,他才进谏。如果皇帝不听劝告,他又立即顺从皇帝的意见,那就只有依照皇帝的意思行事,那岂不违背了进谏的初衷吗?
    李世民说,魏征这样直接进谏,让他很没面子,不妨先当面奉承一下他,等到背后没有人的时候再进谏,这样更好些。魏征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从前舜告诫群臣,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表示同意。
    在国家政策上,魏征主张首先要取信于民,朝廷不要朝令夕改,不然会让人民感到不知道如何行事。原来,唐朝规定18岁的男子才能参加征兵服役。一次,边境需要加强防守,为了增加兵力,李世民要求16岁以上男子全部应征。对此,魏征坚决不同意。他说:“您这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为了充数把不够年龄的人也弄来,一来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因为兵不在多而在精。二来,这是失信于民。”李世民听了不舒服,问自己是否有失信于民的事,魏征立刻就给他举了三个例子。虽然魏征言词尖刻,难听刺耳,但李世民心中仍很高兴,认为魏征忠于朝廷,凭着一颗精诚之心,积极辅佐自己以信义治国。于是,李世民便下令不改变征兵政策。同时,他还奖赏魏征一个金瓮,以示鼓励。
    在皇帝的私人生活方面,魏征也经常犯颜直谏。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对十分可爱的鸽子,他很喜欢,就常常带在身边。恰好魏征来见他,他担心魏征会因为鸽子的事情批评他,就把鸽子藏子衣服内。可是,魏征这话总也说不完,等他说完走了,鸽子早就闷死了。其实,魏征知道李世民衣服内藏着鸽子,才故意把话越说越长的,他希望以此能够让皇帝从玩物丧志的危险边缘走回正路来。
    还有一次,李世民想去南山打猎,车马都准备好了,可是最后他还是决定不去了。魏征知道了,就问他为什么没有出去,李世民说:“起初,我是很想去打猎的,可是回头一想,你或许会因此责备我,怕你责备,就不去了。”不久,李世民从长安去洛阳,因为洛阳当地供应的东西不好,李世民就生气了。魏征就对他说:“因为追求享乐,隋炀帝才一步步走向灭亡的。现在,您因为供应的物品不好发脾气,以后官员们必然上行下效,拼命讨好陛下,以求陛下满意。可是物品总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此下去,又要重蹈隋朝的覆辙了。”李世民听了这番话,肃然心惊,日后更加注意节俭。
    李世民的品德修养,也与魏征有很大的关系。魏征曾经直言不讳地对李世民说:“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引用荀子“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来告诫李世民。这句话对李世民震动很大,他一直都牢牢记在心里。
    关于如何做一个明君而不做一个暗君,魏征给李世民的建议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提出好的建议,并不一定总要言辞尖刻。魏征虽然是一个历史有名的的峥臣,但是他并非不讲究语言艺术。他有时也会委婉地开导李世民,使他醒晤改过。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儒
第一章  立身
取信于人
知已者明
第二章  处世
权变通达
多闻阙疑
名正言顺
知错能改
第三章  为人
良心常在
义然后取
重义轻刑
仁心无价
中庸为本
第四章  修身
修心节欲
节欲养身
敏而?学
习行德修
第二篇  释
第三篇  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