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都采行君主制,所以君臣之间的相对地位与相互关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形成根深柢固牢不可拔的观念,而两者之间如何能够妥当配合,善为运用,便在政治上能够产生一些微妙的效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陈亮提出了正体的主张,他认为君臣各有其体,君以仁为体,臣以忠为体。遍覆包含犹如天地之无不覆载,这种仁爱的本性,是君体;公家的事情只要知道的没有不竭力去做,这种忠贞的态度,是臣体。所以君主要广赐恩惠,而臣子要严格地执行法令,让君主受人爱戴拥护,而臣子们却必须任劳任怨。澶渊之役,群臣都主张追战,章圣皇帝独侧然许和,议订赠送岁币时,章圣皇帝对于数量的多少,不想深加计较,但当时的宰相寇准却告诫主持其事的官员,绝对不能超过三十万。天圣初年,契丹来借兵攻伐高丽,明肃太后召见契丹的使节,言下已有允许的意思,而宰相吕夷简却以为不可,一口回绝了。这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君臣之间相互配合运用而产生的效果。而当时的情形刚好相反,孝宗皇帝锐意图治,不顾浮议,而臣子们却为了保持己身的爵禄,稳固官位,一味地讨好别人,滥施恩惠;孝宗皇帝立志中兴,不屈于丑虏,而臣子们却事事委曲随从敌人,以求得一时的苟安,使主持大计的皇帝孤立,臣子们却安安逸逸地享得美誉,这是不合于君臣之体了。他建议孝宗皇帝内修仁德,外揽大柄,畏天爱民,端己责成,明白严正地告诫大臣,要他们能担当大任,不要推辞小怨,不要畏惧大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