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学良究竟为什么晚年没有返回祖国大陆,最后客死在异国的檀香山,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话题。
当张学良和夫人从台北桃园机场踏上赴美探亲之旅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中共中央格外重视。特别是张学良在台北机场登机前对中外记者的谈话中,曾公开表示有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向。当时,作了四项安排:一是当年六月在北京为张学良举办九十一岁寿庆活动;二是纪念“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三是修葺大帅府和元帅陵;四是派出一位负责同志,亲自赴美转达向张学良欢迎之意这个人选是吕正操。他和张学良是同乡,属于东北军旧部袍泽,又是西安事变直接参加者,他们有着至深的私人感情。邓颖超根据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意见,以私人名义亲笔给张学良写了一封欢迎信。
五月二十九日,吕正操在纽约曼哈顿贝祖贻夫人的住所,首次会见了老上司张学良,进行礼节性的晤谈和赠送寿礼。第二天上午,他们又避开所有外人,进行一次单独谈话。他首先转交了邓颖超的亲笔信。张学良看后,感慨万端,动情地说:“周恩来我熟悉,这个人很好。请替我问候邓女士。”吕又转达了中央领导人对他的问候,以及欢迎他借赴美之便返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张学良颇受感动,说:“我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就会牵动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意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六月四日,张学良在纽约的祝寿活动结束以后,又主动提出会晤吕正操,地点安排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李道豫的官邸里。这次谈话持续了三个小时,谈话的范围相当广泛。吕正操着重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张学良深表赞同,并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一份微薄之力。尽管他坦言不能马上返回祖国大陆探亲,但仍亲自执笔给邓颖超写了回信,说:“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而后不久,即与夫人经夏威夷飞回台湾。
为什么已经有了回乡之便,张学良却又不肯返回祖国大陆?海内外媒体对此议论纷纭。是不是由于张氏夫妇当时身体欠佳呢?不是。那个阶段,他们的身体尚好。还有人猜测,赵一荻阻拦少帅回归故乡。赵四确曾公开表示过不希望张学良回去,但这并非老将军未能回归的根本原因。从赵四的一些家书中可以看出,她对祖国和故乡的感情非常深厚。她之所以不愿意张学良回来,主要是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因为他一接触到故乡亲友便激动万分,情绪久久安定不下来,多少天吃不好、睡不好。
应该说,政治阴影始终笼罩在这位一生热爱祖国、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台独的民族英雄身上。众所周知,自西安事变起,张学良就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友谊。所以,当张学良一九九。年恢复自由后,他面对海外媒体,曾数次表露出对中共领导人,特别是周恩来的敬慕之情。邓颖超病故,他曾专电叮嘱北京友人,代他和赵四小姐为故世的邓颖超送上一只花环,以志哀悼。而这一切,都触犯了台湾当局的忌讳。
据深深了解内情的张捷迁说:“张将军非常想念家乡,愿意在适当时候回去看看。但是,由于海峡两岸的政治关系影响,现阶段还不想回去。他总觉得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不想再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愿意继续等下去;待政治气候晴朗下来,海峡两岸谈判有了完满的结果后,在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下,再考虑回大陆。”张捷迁还透露一个鲜为人知的信息:“张将军于一九九。年秋天,曾打算去香港。那次是因为他有位朋友的儿子结婚,很想前去参加,但因受到当局的阻拦,以致没能成行。”他们怕张学良一旦到了罗湖桥边,就会迈过那条界限,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大陆。
由此可以看出,张学良晚年未能回归故乡,根本原因在于台湾当局给予他的精神打压过于沉重,特别是表面上以张学良基督教友自居而实则台独分子的李登辉,从中制造了重重障碍。据台湾报纸披露:“贝夫人讲,少帅居停纽约时,北京派不少人来看他,中共当局已经备妥一架专机,只要少帅愿意返回大陆,专机即随时飞至纽约搭载少帅。贝夫人当时曾力劝少帅回大陆看看,说这是大好机会。少帅说:李登辉只准许他到美国来,他不能借此机会就跑去大陆,这样做对李登辉不好交待。而他又是讲义气的人,不愿意难为李登辉。贝夫人劝他,不要管那么多,就利用这个好时机回去走走。少帅一直犹豫不决,想回到台湾请示李登辉,待批准后再回大陆。贝夫人说:‘你不用问他,问也白问。他一定不准。’请示的结果,果然不出所料,李不准他回去。贝夫人说,少帅上了李登辉的当……”
上李登辉的当,是因为张学良没有看清他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轻信。从前轻信蒋介石,最后又轻信了李登辉。结果,抱憾终身,始终未能圆此还乡之梦。若是说最终的遗憾,这该是最大的一项。当然,问题的核心还在于他并没有真正的人身自由。他返回台湾之后,为了实现回大陆的愿望,足足等了两年半时间,一次次地试探,一次次地遭到回绝,最后带着满腔幽怨,愤然走出国门,掉头不顾,永生永世再也不想返回台湾了。目的就是为了摆脱控制。只是,风烛残年,身体日渐衰颓,终于有心无力,完全丧失了回归的条件。
说到这儿,我想起二〇〇一年十月十五日张学良逝世后,报刊上登载的一篇短文:
一个秋天的午后,张学良来到上帝面前报到。
上帝见他眉头紧锁着,一改平日常见的开朗笑容,便问:“怎么回事?”
他说:“我和赵四是同命鸟,比目鱼。本想跟她一块走,你偏偏扣住我不放;也罢,那就再活上几年,好抽空儿回东北老家会会老少爷们儿,可你又猴急猴急地忙着把我招呼来。总是‘瘸子屁股——两拧着’。”
一席话逗得上帝噗哧笑了,说:“你还不知足啊?得到的够多了:功业、爱情、寿命,要啥有啥,称得上‘英雄儿女各千秋’啊!”
张学良听了大声吼叫起来,“可是,我一辈子缺乏自由!”
很形象,又很概括。确确实实,功业、爱情、寿命集中一个人身上,中外古今无人可比。当然,就失去自由这一终生憾恨来说,也是少有其匹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