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水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
1.1.2 北京市水资源与农业用水现状
1.1.3 北京市农村水资源管理现状
1.1.4 参与的界定
1.1.5 参与的形式
1.1.6 参与效果的评价
1.1.7 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引入及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2.1 理论框架
2.1.1 以权利为基础的发展理论
2.1.2 水资源管理中权利配置理论的流派
2.1.3 水资源管理中权利配置理论流派溯源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方法
2.2.2研究过程和逻辑框架
2.2.3 样本特征
第3章 北京市水资源存量增量背景下城乡供需结构分析
3.1 北京市概况
3.2 北京市水资源存量增量背景下城乡供需结构
3.2.1 北京市水资源概况
3.2.2 北京市水资源存量增量背景下的供需结构
3.3 北京市城乡供水、用水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北京市城乡供水、用水情况
3.3.2 北京市城乡供水、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小结
第4章 北京市水资源政策与权利配置分析
4.1 北京市水资源权利配置
4.1.1 农村在北京市水资源权利配置中的劣势地位
4.1.2 农村在水资源权利配置中劣势地位原因分析
4.2 北京市水资源经济管理政策与权利配置
4.2.1 水价与水资源权利配置
4.2.2 水权与水资源权利配置
4.3 北京市水资源行政管理政策与权利配置
4.4 北京市水资源参与式管理政策与权利配置
4.4.1 参与式管理的引入
4.4.2 政府部门大力推动与支持参与
4.4.3 水资源管理中的参与式管理与权利配置
4.5 小结
第5章 不同权利配置机制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分析
5.1 不同权利配置机制的水资源管理手段
5.1.1 城市水资源主要管理手段
5.1.2 农村社区水资源管理手段
5.2 经济管理手段和行政管理手段的局限性
5.2.1 经济管理手段的局限性
5.2.2 行政管理手段的局限性
5.3 水资源管理中参与式管理手段的比较优势
5.3.1 水资源管理中参与式管理引入的必要性和意义
5.3.2 参与式管理对比经济手段和行政管理手段的优势
5.4 小结
第6章 农村社区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理想与实践中参与的缺失
6.1 农村社区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理想
6.2 善治视角的水资源管理参与模式
6.3 农村社区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参与权利的缺失
6.3.1 宏观层面参与缺失的表现
6.3.2 农村社区层面参与缺失的表现
6.4 小结
第7章 中西方制度与现实差异分析水资源管理中权利配置的基础
7.1 西方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经验
7.1.1 西班牙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经验
7.1.2 法国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经验
7.1.3 美国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经验
7.1.4 发达国家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经验总结
7.2 从中西方制度与现实差异分析水资源管理中权利配置的基础
7.2.1 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差异
7.2.2 农民自身素质差异
7.2.3 水权制度差异
7.2.4 参与模式的差异
7.3 小结
第8章 基于水权分析水资源管理中参与的缺失
8.1 宏观层面水权博弈
8.1.1 部门水权垄断
8.1.2农业水权地位
8.1.3 农民水权意识
8.2 农村社区层面水权博弈
8.2.1 政府部门与农村社区间的水权博弈
8.2.2 农村社区内部的水权博弈
8.3 小结
第9章 基于相关利益群体分析水资源管理中参与的缺失
9.1 相关利益群体在宏观水资源管理决策中的角色分析
9.2 相关利益群体在农村社区水资源管理中的角色分析
9.2.1 相关利益群体在农村社区水资源管理中的角色
9.2.2 相关利益群体“参与”的角色分析
9.2.3 各相关利益群体对参与效果的评价
9.3 小结
第10章 农村社区水资源管理中参与的本土化及参与缺失矫正
10.1 农村社区水资源管理中参与的本土化
10.1.1 参与式管理的本土化需要
10.1.2 本土化参与式管理做法和阶段
10.2 农村社区在水资源管理中参与缺失的矫正
10.2.1 内源式途径
10.2.2 外源式途径
10.3 小结
第11章 结论和建议
11.1 研究结论
11.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村级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2 村级农民用水户协会会员问卷
附录3 相关政府机构人员调研问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