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梗概
第一章 人格异常的家庭治疗:过去与现在
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公布DSM—Ⅲ,首次将人格异常作为轴Ⅱ内的一个单独类别列出来。从那时起,人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开始萌发,有关人格异常的测验及探究其病源与治疗方式的期刊论文呈爆炸式增长。与此同时,人格理论与心理治疗模式也有了很大发展。在这些背景下,很多以前被视为无法医治的人格异常现在有了医治的可能。
有许多理由可以解释人们对探究人格异常问题的兴趣。特别是这样一些兴趣:我们都有人格,我们渴望了解那些患人格异常的个体究竟失去了什么。这对发现我们自己的潜能和弱点非常重要。在一个更为实际的层面上,事实更是如此:人格异常非常普遍,特别是在临床病例中。然而,它们通常与对普通人际关系问题的治疗或者对轴Ⅰ内病症的治疗掺杂在一起,例如,焦虑症、抑郁症以及其他临床综合病症等。绝大多数临床医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着手治疗那些看上去像是普通抑郁症个案或者清晰明了的婚姻问题时,却发现治疗计划被患者根深蒂固的人格特征所阻断,因为这种人格特征妨碍了患者的转变进程。对每一个临床工作者而言,有效地了解与治疗患者的异常人格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直到最近,个体模型才开始在了解并治疗人格异常这个领域显示出优势。在这种模型下,所有的家庭因素都会被考察到,但考察的重点通常会放在那些对病症的起因、发展有明显影响的家庭变量方面,而不是人格异常对家庭的影响,或者家庭能够帮助患者以及提高治疗效率的途径方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