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389193
  • 作      者:
    黄璐琦,郭兰萍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全面展示了中药领域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包括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生产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涉及到当今生态学研究的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环境胁迫、植物自毒、光合生理、菌根问题、空间分析、生态恢复、野生抚育、无土培养、生物菌剂等。
展开
作者简介
    黄璐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中药)合作中心主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生物物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中药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学和分子生药学的研究。先后负责国家级和部局级课题2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6项。<br>    郭兰萍,博士,副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专业方向为中药资源生态学,长期从事道地药材形成的环境机制研究。2000年以来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级、省部级奖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为第一部关于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分为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生产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4 个部分,涉及到当今生态学研究的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环境胁迫、植物自毒、光合生理、菌根问题、空间分析、35技术、生态恢复、野生抚育、无土培养、生物菌剂等。<br>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作者均为中药资源领域一线的研究人员,《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源自其多年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系统的科研积累。全书特色在于有理论、有实践,不乏独特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对于中药资源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可提供重要的、鲜活的学术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基础理论研究将得到加强<br>    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许多生态问题有待进一步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探讨。对濒危中药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定量地揭示中药材质量与气候因素的关系,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及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都迫切需要更多正确有效的理论指导。<br>    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些可通过借鉴普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克服,如可以借鉴普通生态学的方法和原理解决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中样本代表性、统计分析方法等问题,借鉴农业生态学中对作物微生态、气候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解决中药材生态学研究中类似问题,但更多的与中药质量相关的环境问题,却无法生搬硬套。<br>    种类多、基原复杂、分布范围广等特点为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增加了难度,但研究目的的不同造成研究方法和思路的不同却是制约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例如,普通生态学主要关注的是生物的生存、发育及繁育等问题,研究中常用的指标有存活率、发芽率、分蘖数、生物量等等。通常,该指标越高表示生物的生存力越强,即与环境的适合度越高;而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除关注上述指标外,更关注植物体内所含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及含量与环境的关系,即既关注药材产量与环境的关系,更关注药材质量与环境的关系。<br>    因此,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不能完全套用普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亟需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的出现,使之充分体现出生态学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等学科紧密结合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展开药材质量与环境关系的研究。通过对各生态因子及其综合作用进行研究,明确影响中药材产量、质量(包括商品质量和药效质量,商品质量包括药材的性状、生长发育情况等,药效质量指有效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的限制因子和主导因子及其作用特征和规律,揭示生态主导因子影响药材质量的作用机制,并根据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对中药资源进行科学的生态适宜性区划,找出生态适宜区、最适宜区,进而提出中药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对策。<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br>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及进展<br>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理论框架<br>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种群生态学<br>药用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br>3S技术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br>基于3S技术的中药道地药材空间分析<br>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br>两种不同模式中药适宜性区划的比较<br>不同生态环境类型药用植物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br>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br><br>第二章 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br>中药材产地与活性成分含量<br>生态环境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br>植物药用成分的环境调控<br>环境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道地药材的形成<br>植物内生菌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br>我国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及其影响因子<br>影响苍术挥发油组分的气候主导因子及气候适宜性区划<br>丹参的地理变异及其道地性<br><br>第三章 中药资源生产的生态学研究<br>中药材野生抚育的理论与实践<br>施肥和土壤肥力对药用植物产量品质和环境的影响及对策<br>植物溶液培养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br>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br>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br>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光合和蒸腾特性<br>丹参土壤发生学特性<br>丹参的道地性与其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br>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水提物生物活性研究及化感物质的鉴定<br>不同化学型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提取物生物活性及化感物质的比较<br>土壤中无机元素对茅苍术道地性的影响<br>苍术根际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br>栽培苍术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br>柴胡生物学性状的种质与土壤效应<br>药剂消毒对西洋参根际微生物及根病的作用<br>钾对番红花球茎膨大的生理生态效应<br>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br><br>第四章 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br>药用植物栽培种植中的土壤环境恶化及防治策略<br>长白山区参后地生态恢复与再利用模式<br>刺五加种群更新机制<br>不同环境下刺五加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与生长规律<br>粗茎鳞毛蕨种群形态性状及其生态可塑性<br>基于TCMGIS-I的道地药材附子产地适宜性分析<br>道地药材茅苍术的资源遥感监测<br>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br><br>附录<br>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简介<br>本书主要作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