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体经络按摩使用手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956903
  • 作      者:
    任修瑾编著
  • 出 版 社 :
    九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求医不如求己”,医者自古有限,且多为病后急就章,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且很多时候还难以治愈。因此,将身体和疾病的管理权交给自己,并告诉自己如何去管理,这对保持健康是很有效的。《家庭健康手册-人体经络按摩使用手册》正是一本教人用按摩就能拯救无数疾病痛苦中的人的书,是一本老少皆宜、非常实用的书。书中主要介绍了:奇经八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内科常见病症按摩法等按摩方面的知识。
  从我国古代大医学家对经络的精解和论述中。我们能够知道“人体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体内的相关经络的失职或失控”。所以说通过按摩经络穴脉,能够激发经络的潜能.使其恢复调控机能,从而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运转和健康。
  古代医掌家认为,生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也不倒外,其运行规律应与天地万物完全缝一。这种一元论的观点指导着中国古代的医学,使之与当时的天文、地理、物理和哲学等学科紧密结台了起采,形成了以经络藏像学说为核心的一整套医学理论。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头身的四海为总纲,以二十经脉为主体,其“内属于腑脏,外络于髓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求医不如求己”,医者自古有限,且多为病后急就章,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且很多时候还难以治愈。  因此,将身体和疾病的管理权交给自己,并告诉自已如何去管理,这对保持健康是很有效的。其实人身上的穴位就是人体随身的药囊,每个人只要懂些简易的医学知识,就能够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护理。
展开
内容介绍
  《家庭健康手册:人体经络按摩使用手册》是一本教人用按摩就能拯救无数疾病痛苦中的人的书,是一本老少皆宜、非常实用的书,是一本既能治疗身体疾病更能治疗心理疾病的书,是一本能够给人们生活带来幸福和健康的书,是一本让人读后用后能够感恩的书。
展开
精彩书摘
  (8)阳维脉联络诸阳之脉,起始于足跟外侧金门穴,向上出于外踝,沿小腿、大腿外侧之胆经上行,经髀枢(髋关节)、腹侧部、胸侧部、腋窝之后上肩,经颈部、面部至前额,沿头部向后至顶部,与督脉会合于风府、哑门穴处。
  联系的经脉:联系膀胱经、胆经、小肠经、三焦经和督脉。
  功能与主治病症:阳维脉维络诸阳经,交会于督脉的风府、哑门。在正常情况下,阴阳经脉互相维系,对气血盛衰起调节溢蓄的作用,而不参与环流。如果功能失常,则出现病症。主治发冷、发热、腰痛、肢节肿痛、头项疼痛、手足热、盗汗、自汗、肢体乏力、懒于行动等。
  病候举要:恶寒发热.腰痛。   {十五络脉的循行分布和病症}
  十五络脉是从十四经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分出来的斜行的支脉,再加上脾之大络,共成为十五络脉。凡由阴经分出的督脉联络与其互为表里的阳经,凡由阳经分出的络脉则联络与其互为表里的阴经,从而能够起到调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气血之偏盛偏衰。
  十五络脉的分布有一定的部位,其中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四肢肘膝以下分出,表里两经的别络相互联络。任脉之络分布于腹部;督脉之络分布于背部:脾之大络分布于身之侧部。
  (1)手太阴肺经的络脉从腕上一寸半列缺穴处分出,联络手阳明大肠经。另一支与肺经并行,进入手掌散布于鱼际处。
  病症:本经发病,实征为手部腕侧锐骨和掌中发热,虚征为哈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可取列缺穴治疗。
  (2)手少阴心经的络脉从腕上一寸之通里穴处分出,联络手太阳小肠经,另一支沿着本经上行,进入胸内心中,再上行联系舌根,归属于目系。
  病症:本经病变,实征为胸中支满,虚征为不能言语,可取通里穴治疗胸膈撑满.气虚不能说话。
  (3)手厥阴心包经的络脉从腕上两寸内关穴处分出,联络于手少阳三焦经。另一支沿心包经上行入胸,联系心包和心系。
  病症:本经病变,实症为心脏疾患,虚征为头项强,可取内关穴治疗。
  (4)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从腕上三寸的偏历穴处分出,联络手太阴肺经。一支沿着前臂和臂上行至肩,沿颈部上至面颊,偏络于齿;另一支进入耳内与宗脉会合。
  病症:本经病变.实症为龋齿、耳聋,虚征为牙齿寒冷酸楚、内闭阻隔,可取偏历穴治疗。
  
  功能与主治病症:带脉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而约束诸经。带脉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发之处,故带脉与冲、任、督三脉有密切关系。主治痿症,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腹胀满、脐周围腹痛、阴股痛、胁肋痛等。
  病候举要:腹胀满,腰冷如坐水中。
  (5)阴跷脉起始于足内踝之下的照海穴,经内踝之后、小腿和大腿内侧面上行至阴部,再经腹部、胸部至颈部缺盆(锁骨上大窝).继沿颈部上行至面部,于目内眦与阳脉相会合。
  联系的经脉:联系肾经、膀胱经与阳脉。
  功能与主治病症:阴跷脉从下肢内侧上行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调节肢体运动的功能,故能使下肢灵活跷捷。卫气的运行主要通过阴阳跷脉而散布全身,卫气行于阴,主目闭而欲睡。主治阴跷脉气失调出现的肢体外侧肌肉弛缓而内侧拘急、咽喉气塞、小便淋沥、隆闭、膀胱气痛、肠鸣、肠风下血、黄疸、吐泻反胃、大便艰难、难产昏迷、腹中积块、胸膈痉挛胃气上逆、打嗝、梅核气等。
  (6)阳跷脉起始于足外踝之下的申脉穴。沿外踝之后、小腿和大腿外侧、腹侧部、胸侧部上行,经腋窝之后上肩,再沿颈部上行至面,挟口角,进入日内眦,与阴跷脉相会合,沿足太阳膀胱经上额.经头顶部向后至项部,与足少阳胆经会合于风池穴处。
  联系的经脉:联系膀胱经、胆经、小肠经、大肠经、胃经和阴脉。
  功能与主治病症:阳跷脉从下肢外侧上头面,具有交通…身阴阳,调节肢体运动的功能。故能使下肢灵活跷捷。卫气的运行主要是通过阴阳跷脉而散布全身。卫气行于阳,主目张不欲睡。主治腰背强直、腿肿、恶风、自汗、头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两眼发红、眉棱骨痛、手足麻痹、拘急、厥逆、吹乳、耳痛耳鸣、鼻衄、癫痫、骨节疼痛等。
  (7)阴维脉联络诸阴经之脉,起始于小腿内侧筑宾穴,沿小腿、大腿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相会合,继而上行,经胸部至颈部,与任脉相会合于颈部天突,廉泉穴处。
  联系的经脉:联系,肾经、脾经、肝经和任脉。
  功能与主治病症:阴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阴维脉维络诸阴经,交会于天突、廉泉。在人体各项生理机能正常时,阴阳经脉互相维系,对气血盛衰起调节溢蓄的作用,而不参与环流。如果功能失常,则出现病症。主治心脏疾患、胃痛、胸腹痛、中满、痞胀、肠鸣泄泻、食难下膈、腹中积块、胁肋疼痛、心烦。
  
  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八条脉同脏腑都没有直接的属络,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中医理论认为,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予以补充。奇经与肝、肾、子宫、脑、髓等奇桓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有一定的联系。
  (1)督脉起始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长强穴,向上行于脊柱内项后风府穴处,进入脑内,上行至头顶。经额部下行至鼻柱。
  联系的脏腑:与脑、脊髓、肝、肾、子宫有联系。
  功能与主治病症:督脉在循行中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神经、循环、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头面部、项、背腰骶部病症。第l~7胸椎的腧穴,主治心肺疾患;第8~12胸椎的腧穴,主治肝、胆、脾、胃疾患;第l一5腰椎的腧穴,主治肾、膀胱、肠疾患;骶椎部的腧穴,主治泌尿生殖疾患;头部的腧穴,主治头面疾患和神经病。
  病候举要: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
  (2)任脉起始于小腹内,下行出于会阴部,上行与外生殖器联络,经过耻骨处入腹,沿着腹内正中线上行,通过横膈肌进入胸腔,上行经咽喉至口唇部承浆穴,环绕口唇,分别上行进入目眶下(承泣,属足阳明胃经)。
  从胸部分出的支脉:下行注入肺中,与肺经相通。
  联系的脏腑:与肺、子宫等主要脏器联系。
  功能与主治病症:任脉在循行中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主治泌尿生殖、神经呼吸、消化、循环系统病症;面部、颈、胸、腹部病症。如肺病、心病、胃病、胸膈病、小肠疝气、赤白带下等。
  病候举要:疝气,赤白带下,腹中结块。
  (3)冲脉起始于小腹内,向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之内,其外行的脉于气冲(腹股沟股动脉)处于足少阴肾经交会,沿着腹部、胸部两侧上行至颈部咽喉,再上行至面,环绕口唇。
  联系的经脉:联系肾经与任脉。
  功能与主治病症:冲脉为兑统诸经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之海”和“血海”之称。其脉气在头部灌注诸阳,在下肢渗入三阴,能容纳来自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气血。主治胸腹痛、气上冲心、胸脘满闷、结胸、反胃、肠鸣、水气、泄泻、胁胀、脐痛、胎衣不下、血崩昏迷、小腹疼痛、月经疾患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按摩可以治百病
第一节 中医诊治疾病的方法
引起疾病的原因
四诊
八纲
第二节 按摩治病的原理与作用
调整阴阳
疏通经络
调和营卫
补虚泄实
活血化淤
理筋整复
第三节 按摩治疗原则
按摩治疗原则
选穴处方原则
按摩治病的次数与补泄
第四节 按摩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按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按摩的注意事项
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第二章 按摩常用手法
第一节 推法
第二节 拿法
第三节 按法
第四节 摩法
第五节 捏法
第六节 揉法
第七节 搓法
第八节 摇法
第九节 抖法
第十节 弹法
第十一节 滚法
第十二节 拍法
第十三节 刮法
第十四节 掐法
第十五节 叩击法
第十六节 拔伸法
第十七节 点按穴位法

第三章 经络分布与主治病症
第一节 什么是经络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的作用
第二节 经络的循行与病症表现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走向和主治病症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和病症
十五络脉的循行分布和病症

第四章 腧穴取穴定位及所治疗的病症
第一节 十二经脉上的穴位与所主病症
手太阴肺经(11穴)
手少阴心经(9穴)
手阳明大肠经(20穴)
手太阳小肠经(19穴)
手少阳三焦经(23穴)
手厥阴心包经(9穴)
足太阴脾经(21穴)
足少阴肾经(27穴)
足阳明胃经(45穴)
足太阳膀胱经(67穴)
足少阳胆经(44穴)
足厥阴肝经(14穴)
第二节  奇经八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
任脉(24穴)
督脉(28穴)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第三节  十五络脉上的穴位及其所主病症
手太阴络脉——列缺
手少阴心经络脉——通里
手厥阴心包经络脉——内关
手太阳小肠经络脉——支正
手阳明大肠经络脉——偏历
手少阳三焦经络脉——外关
足太阳膀胱经络脉——飞扬
足少阳胆经络咏一光明
足阳明胃经络脉——丰隆
足太阴络脉——公孙
足少阴络脉——大钟
足厥阴肝经络脉——蠡沟
任脉之别络——尾翳
督脉之别络——长强
脾之大络——大包
第四节  经外奇穴
头面部(12穴)
躯干部(11穴)
四肢部(20穴)

第五章  内科常见病症按摩法
感冒
头痛
失眠
支气管哮喘
肺结核
高血压
低血压
心脏神经官能症
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怔忡、心悸)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慢性胃炎
胃下垂
溃疡性结肠炎
肝硬化
慢性胆囊炎
便秘
糖尿病
尿频、尿失禁
阳痿
肥胖病
神经衰弱
半身不遂
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
癔病(歇斯底里)
……
第六章 外科常见病症按摩法
第七章 五官科常见病症按摩法
第八章 妇科常见病症按摩法
第九章 儿科常见病症按摩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