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75252
  • 作      者:
    王茜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的写作主要基于对两个现实问题的思考:一是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二是由现代审美文化领域中的诸种迹象投射出的人的精神生态危机,两者都与现代文明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和理性中心主义有密切关系。生态文化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追求人类的身体与心灵、自我与他者、世俗生存与精神信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类社会文化内部的多元关系一起,共同构成了生态文化的内涵。生态文明的理想境界就包含在自然、世俗生存活动、超越性精神信仰这三者的动态平衡关系里。从本质上讲,生态文明境界是一种高迈的存在论美学境界,而艺术与审美活动则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身心和谐、感性与理性和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试图在哲学美学层面和审美文化现象研究层面论述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
展开
作者简介
    王茜,女,1977年生,山东济南人。2001年在山东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在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海陆空对外汉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西方现代文论、生态批评,已在《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主要内容:“生态”是21世纪的核心话题。在现代文明世界里,自然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与此相伴的则是信仰缺失、欲望泛滥、自我孤立、生存意义平面化等人类精神方面的危机。其实,自然生态危机和人的精神生态危机原本就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现代理性文明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和理性中心主义既是导致自然生态失衡的根源,也对人的精神生态失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仅仅通过生态科学发展提高环保技术、完善环保政策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关键是要通过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的变革来培育一种新的生活世界观和生态文化。<br>    人与自然、人类的身体与心灵、自我与他者、世俗生存与精神信仰的和谐是生态文化的核心精神,生态文明的理想境界就包含在自然、世俗生存活动、超越性精神信仰这三者的动态平衡关系里,生态文明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是一种高迈的存在论美学境界,而艺术与审美活动则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身心和谐、感性与理性和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r>    《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试图在哲学美学层面和审美文化现象研究层面论述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通过阐释中西方哲学美学理论中的生态文化资源,对生态审美精神进行建构,提出天、地、人、神共在的生态价值和谐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当代审美文化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态失衡<br>    “生态”是指地球生命整体,它包括人类与一切非人类生物。人类又不是专在生物学意义上说的,而是心灵与身体统一体的生命存在,人类的精神生态可以被认为是地球生态圈的高级组成部分,人类精神危机正是地球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征兆。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人类精神危机:第一,人类作为生态圈的一部分,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本身就是地球生态失衡的表现;第二,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危机这种危机又在人的心灵中产生了影响,人类由自然之子变成了自然的征服者、统治者,随着在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人类文化世界中被剔除出,人类的心灵活动不再表现出与自然规律、地球生态圈的活动规律的一致与和谐,而表现为一种病态的自我封闭、狂妄自大的痛苦猬琐,精神生态的失衡是导致自然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br>    生态文化的运动最终要指向人的心灵,它的任务是把人与人类文明重新放置回自然的母体中,使人的内在自然、文明观念重新获得与自然生命规律的和谐统一。它不仅把自然理解文明的源头,而且使自然所启示的生命精神渗到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以防止文明异化,并且把遵循自然世界永恒而神圣的生命行规律、人与世界的和谐相片当作人类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想境界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诗意栖居的美学境界,是人的理性、情感、意志对大自然的真正适应,从人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而言,它意味着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的平衡,意味着知识与价值的统一;从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言,它意味着用身体和心灵、理性和与感受力构成的生命整体去理解世界,并从宇宙万物普遍存在着内在联系的角度出发,培育起对他者和一切非人类存在物的爱、尊重与认同。<br>    ……
展开
目录
序言<br>内容摘要<br>ABSTRACT<br>绪论 论文的学术史描述与方法论说明<br>一、生态审美研究的问题视域<br>二、国外生态审美研究状况分析<br>三、国内生态审美研究状况分析<br>四、方法论说明与基本构架<br><br>第一章 当代审美文化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态失衡<br>第一节 真实生存世界的消隐<br>一、现代、后现代文论与艺术活动中的文本化倾向<br>二、现代科技手段营建的虚拟生存世界<br>三、消费社会中人与物的消亡与再生<br><br>第二节 精神之维的丧失<br>一、精神的平庸化与低俗化<br>二、生命存在的肉身化<br>三、大众审美文化与生存的功能化<br><br>第三节 现代艺术内在发展规律的“非自然化”<br>一、现代艺术的否定精神<br>二、现代艺术的观念化<br><br>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美学思想资源<br>第一节 《周易》的生态美学智慧<br>一、二项生成的诗性哲思<br>二、对自然的诗性直观<br>三、《周易》的忧患意识与道德智慧<br><br>第二节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与生态美学精神<br>一、先秦儒家对天人关系的理解<br>二、儒家的伦理精神及其对待自然的态度<br>三、审美与道德、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人生境界<br><br>第三节 先秦道家思想中的生态美学意蕴<br>一、“道”的内涵<br>二、依“道”而行的实践智慧<br>三、  道家与生态审美精神<br><br>第四节 中国古典艺术与文论中的生态美学精神<br>一、中国古典艺术中的“自然”精神<br>二、“游”心太玄<br>三、天人合一的灵性境界<br><br>第三章 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生态美学思想资源<br>第一节 怀特海的生态世界观<br>一、现实事态与普遍联系的宇宙论<br>二、因果效应知觉模式与回复完整生命世界的艺术<br>三、怀特海“终极价值”的概念分析及其对生态文明的启示<br><br>第二节 海德格尔对生态存在论美学的启发<br>一、存在的内涵<br>二、现代科技与文明批判<br>三、诗对生存的拯救<br><br>第三节 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中的艺术生态思想<br>一、物质与意识纠缠的身体<br>二、作为生命发生过程的艺术<br><br>第四节 西方浪漫主义的生态审美精神<br>一、浪漫主义文化运动中的“自然”概念<br>二、浪漫主义与自然人格的培育<br>三、浪漫主义的有机艺术理论<br><br>第四章 生态美学精神的理论建构<br>第一节 生态思维论<br>一、有机整体的生态思维论<br>二、对生命内在神圣性的信仰<br>三、自然生成的生态思维方式<br><br>第二节 生态文化论<br>一、个体的身心和谐关系<br>二、自我与他者的和谐人际关系<br>三、多元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br><br>第三节 生态艺术论<br>一、生态艺术再现论<br>二、生态艺术思维论<br>三、生态艺术语言论<br>四、生态批评论<br><br>第四节 生态审美论<br>一、生态艺术本体论<br>二、通向生态文明的审美化生存<br>三、生态文明的美学境界<br>结语:天、地、人、神共在的价值和谐论<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