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摄影测量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54790
  • 作      者:
    王之卓编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之卓(1909~2002年),祖籍河北丰润,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土。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小系,1934年赴英国留学,1939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博十学位的航测专家。1939年回国后,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陆地测量局技术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工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名誉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工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委测绘专业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荣誉会员,湖北省测绘学会名誉理事长,湖北省遥感中心主任委员,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六、七届政协常委,湖北省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主要著作有《摄影测量原理》、《摄影测量原理续篇》、《摄影测量原理(带遥感)》(英文版)、《航空摄影测量学》(与夏坚白、陈永龄合著)、《大地测量学》(与夏坚白、陈永龄合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为二十六章,系统地讲述了摄影测量的解析基础,单像、双像、单航线、区域网(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光束法)解析摄影测量原理,大规模方程式演算,像片纠正和正射像片微分纠正原理,立体测图仪结构及其测图原理,以及摄影测量数字化与自动化;还介绍了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特殊摄影测量原理;最后将像片解析基础知识和有关数学知识与常用公式列入了附录。本书可供摄影测量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专著问世至今,已近30年了,如今摄影测量已完成了模拟、解析和数字三大阶段的转变,但该书的理论学术思想仍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纲领。 为了向读者再现当年的这部不朽著作,重新出版该书,即按原有章节、原有内容、原有的文字、公式和图表及其编号重新出版该书。改正了原版书中残存的少许差错和疏误外,仅对少量术语、个别文字和符号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解析基础
第一节 空间坐标系统
第二节 摄影的外方位元素
第三节 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式
第四节 旋转矩阵
第五节 微小的转角

第二章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严密公式
第三节 竖直摄影情况下的公式
第四节 空间后方交会的精度
第五节 空间后方交会的不定性

第三章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第一节 单独像片对相对定向的解析法
第二节 像片连续衔接相对定向的解析法
第三节 相对定向的精度分析
第四节 模型坐标的计算
第五节 相对定向元素误差对模型坐标的影响
第六节 解析法模型绝对定向
第七节 绝对定向的精度
第八节 方位元素的整体求解

第四章 单航带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相对定向及模型连接
第三节 带有模型连接条件的相对定向
第四节 单独像片对定向法中模型角方位的连接
第五节 航带网的绝对定向

第五章 航带网坐标的误差特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误差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航带网中空中导线的单元误差
第四节 航带网最弱点模型坐标的精度估算
第五节 偶然误差累积的系统现象
第六节 航带网非线性改正公式

第六章 航带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误差方程式
第三节 法方程式的结构
第四节 法方程式的解算
第五节 控制点带有误差时的平差理论
第六节 逐渐趋近的算法

第七章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元模型的三维线性变换
第三节 平面与高程分求的方案
第四节 平面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的具体运算过程
第五节 法方程式结构的一般分析
第六节 独立模型单个趋近的算法
第七节 投影中心空间坐标的确定

第八章 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第一节 运算原理及其法方程式的结构
第二节 两类未知数交替趋近法
第三节 利用分区多组平差法的解算
第四节 区域网加密运算中最小带宽的计算

第九章 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运算的其他方法
第一节 利用共面条件的构网法
第二节 利用等效像片构网法
第三节 根据光束角锥体原理的构网方法

第十章 辅助数据在航带及区域网平差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测微高差仪记录的利用
第三节 测高仪记录的利用
第四节 其他辅助数据
第五节 相对控制的应用

第十一章 大规模方程组的解算
第一节 法方程式解算的特点
第二节 法方程式的直接解法
第三节 法方程式的迭代解法
第四节 矩阵的范数及其应用简介
第五节 等效误差方程式
第六节 斜量法

第十二章 区域网平差中的地心直角坐标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理坐标与地心直角坐标的换算
第三节 切面直角坐标

第十三章 区域网加密的精度
第一节 理论的精度分析
第二节 实验方法测求精度
第三节 系统误差的影响

第十四章 像差改正及仪器差改正
第一节 像片坐标量测仪的检校
第二节 像片在坐标量测仪上的定向理论
第三节 底片变形
第四节 光学畸变差
第五节 大气折光差
第六节 地球曲率的影响

第十五章 摄影机的检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室内检定方法
第三节 恒星摄影检定法
第四节 实验场摄影检定法
第五节 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的自检法

第十六章 像片纠正原理
第一节 平面间的透视关系
第二节 透视旋转定律
第三节 纠正仪的光学条件
第四节 纠正仪的结构轴及其纠正元素
第五节 主合点控制器原理
第六节 像片纠正的解析公式
第七节 安置元素的纠正
第八节 多级纠正的理论
第九节 仿射纠正
第十节 分带纠正
第十一节 单个投影器的转绘原理

第十七章 全能型立体测图仪的结构原理
第一节 全能型立体测图仪的典型结构
第二节 像片不作倾斜的仪器设计原理
第三节 平面型的立体测图仪
第四节 变换光束类型仪器的设计原理
第十八章 全能型立体测图仪测图原理
第一节 投影点点位的移动规律
第二节 全能仪中的相对定向
第三节 全能仪中的绝对定向
第四节 投影器转节偏心装置时的仪器定向理论
第五节 变换光束测图原理
第六节 在全能仪上畸变差的改正

第十九章 与数字计算机联用的测图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数字计算机“机助”的测图系统
第三节 解析测图仪
第四节 混合式测图仪
第二节 微分纠正单元中的改正理论
第三节 中心投影类型的微分纠正仪器
第四节 函数投影类型的微分纠正仪器
第五节 微分纠正中等高线的绘制
第六节 立体正射像片对的测制原理

第二十一章 立体测图仪的自动化
第一节 电子扫描系统
第二节 电子相关系统
第三节 自动化的解析测图仪
第四节 自动化的全能型立体测图仪
第五节 光学相关
第六节 数字相关
第七节 一维及二维的影像相关
第八节 全数字化自动测图仪

第二十二章 数字地面模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数据点
第三节 摄影测量内插
第四节 最小二乘配置法
第五节 等高线的自动绘制

第二十三章 微分型立体测图仪结构原理
第一节 基本公式
第二节 立体量测仪LCY-2型
第三节 X-2型立体测图仪
第四节 立体测图仪(德)Stereotop
第五节 立体测图仪(英)CP-1型

第二十四章 地面摄影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面摄影测量的理论公式
第三节 摄影基线长度的确定
第四节 光学机械法测图
第五节 误差理论
第六节 解析法地面摄影测量

第二十五章 近景摄影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共线及共面条件方程式的算法
第三节 直接线性变换的算法
第四节 像点坐标变形参数的引入
第五节 近景摄影机的检定
第六节 摄影的布设
第七节 利用反光镜进行多面立体量测

第二十六章 特殊摄影的测绘原理
第一节 缝隙连续摄影机的摄影
第二节 全景摄影
第三节 X光透视的立体量测
第四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摄影处理
第五节 双介质摄影测量
第六节 侧视雷达测图
附录一 像片解析的基本知识
附录二 矩阵的基本知识
附录三 正交矩阵
附录四 方差与协方差
附录五 广义误差传播定律
附录六 平差运算公式的矩阵表示
附录七 矩阵与矢量的对应
附录八 摄影测量基本公式的矢量表达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