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地球科学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768058
  • 作      者:
    廖永岩著
  • 出 版 社 :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大气科学、海洋学、地史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等资料,《地球科学原理》系统论证了生物的演化引起冰川周期性形成和消融;周期性的冰川形成和消融,造成固体地球周期性的膨胀和收缩;固体地球的膨胀和收缩,导致地球周期性的构造运动,以及地磁场形成和反转、生物大灭绝、矿床形成、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现象周期性地发生;以上作用导致地球的演化。应用以上理论,《地球科学原理》合理解释了岛弧形成、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大陆增生、山脉隆升等多地学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对将来地球的演化趋势及全球变化进行了推论。《地球科学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地球科学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和地球科学爱好者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地球演化的另一个时期(也可能和地球膨胀同一时期)或相位,因果种原因地球收缩,这样地壳表面积必然缩小。因此,地壳将发生皱缩,直至将造成地球收缩的力量释放完为止。因大陆壳远比海洋壳厚,刚性强,不易变形,而海洋壳薄,相对大陆壳来说,刚性较弱,容易变形,所以,一旦地壳发生皱缩,应主要发生于海洋壳。一旦海洋壳发生皱缩,要么向上形成褶皱一地背斜,要么向下形成褶皱一地向斜。地背斜不断扩大,就形成海岭。地向斜不断扩大,就形成海盆。若海盆两侧刚好又是大陆壳,由于大陆壳的风化作用远比海洋壳强,大量的风化产物进入海盆,在持续的地球收缩的切向压力和海盆里大量沉积物的重力共同作用下,海盆就有可能形成地槽。在地槽形成的早期或早中期,地槽里的沉积物越来越多,地槽下沉得越来越深。当地槽底部的弯曲度超过海洋壳的承受度时,出现地槽底断裂。由于地槽底深插入地球深处,就好像将一个空水桶口朝上压入水里一样。压入水里的水桶一旦底破裂或出现眼洞,水将在浮力的作用下,涌进水桶。一旦地槽底破裂,地槽底部下的地球深处的高温、高压物质,由于降压作用而形成岩浆。和压入水里的水桶一样,岩浆将通过破裂处涌入地槽,也有可能涌出地壳而形成溢流玄武岩式火山喷发,直至将地槽下沉造成的压力释放完为止。在地槽的两侧,由于切向挤压力的存在,在形成地槽的同时,在其两侧肯定会形成地背斜,通过地槽的下沉和地背斜的上升来共同维持重力平衡。在地槽形成的中期或中晚期,由于地槽的不断下沉,地背斜将不断上升。地背斜下面的压力下降,形成负压腔。负压腔周围的高温、高压物质,由于降压的作用,将形成液态的岩浆j当变形超过连接地槽和地背斜地壳的承受力时,连接地壳将断裂,造成地槽两侧的地背斜地壳塌陷,冲击其下的岩浆。岩浆在塌陷地壳的冲击力和本身的压力共同作用下,将沿断裂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与两侧地背斜分离后的地槽,也失去了两侧地背斜的牵制。由于地槽里沉积了大量沉积岩,而沉积岩的比重,远小于海洋壳的比重,所以,总体来说,由海洋壳和大量(可达几万米)沉积岩共同构成的地槽,比重小于两侧的海洋壳。在重力均衡作用下,地槽将相对两侧的海洋壳上升,这就形成了地槽的中央隆起。经地槽过程褶皱的海洋壳,厚度大大增加,当其高出海平面时,就变为大陆壳。这样,海洋壳(没有褶皱和变质)经地槽作用,转变成了褶皱和高温、高压变质的大陆壳。
  随着地球的不断收缩,以及水平切向压力的不断增加,地背斜形成的海岭,也会进一步加剧褶皱而隆升。当其隆升时,地壳下的压力下降,地壳下的高温、高压物质,由于降压作用而形成岩浆。又由于地球不断收缩,海岭顶部的地壳不断弯曲,当弯曲度超过地壳的岩石承受度时,海岭顶部就有可能发生断裂。一旦断裂发生,地壳下的高压岩浆将沿断裂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在海洋壳和大陆壳的交接处,由于有大陆不断提供风化后的沉积物,也有可能形成地槽,这种地槽,也会引发相应的火山喷发和地震。而在海洋壳和大陆壳交接处与洋中脊间的大洋中心,由于沉积物缺乏,只可能形成较深的宽大海盆,其进一步转化为地槽的可能性较小。
  这样,就地震来说,它主要分布于洋中脊及地槽形成处(如大陆与大陆之间的地槽处,及海洋壳与大陆壳之间的地槽,也即海洋与陆地的边界处),在海岭处若形成火山喷发,也有可能形成地震。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地球演化和构造运动的假说
1.1 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及地球的基本结构
1.1.1 太阳系的构成
1.1.2 太阳系起源的假说
1.1.2.1 灾变假说
1.1.2.2 康德一拉普拉斯假说
1.1.2.3 摩耳顿一张伯伦假说
1.1.2.4 太阳俘获气一尘埃一流星云的假说
1.1.2.5 现代得到最多支持的假说
1.1.3 地球的形成和年龄
1.1.3.1 地球的年龄
1.1.3.2 陨石冲击事件
1.1.3.3 地球外圈的形成
1.1.3.4 地球内部圈层的形成
1.1.4 地球构造概述
1.1.4.1 地球的基本圈层
1.1.4.2 固体地球的圈层结构
参考文献
1.2 地球演化及构造运动的假说
1.2.1 概述
1.2.2 目前提出的对地学界有一定影响的假说
1.2.2.1 地球收缩说
1.2.2.2 地球膨胀说
1.2.2.3 地球脉动说
1.2.2.4 涌流构造(Surge Tectonic)说
1.2.2.5 大陆漂移说
1.2.2.6 海底扩张说
1.2.2.7 板块构造说
1.2.2.8 热点一地幔柱说
1.2.2.9 地槽与地台说
1.2.3 地球演化、构造运动和动力学方面已得到公认的部分事实和证据
1.2.4 现有假说的比较分析和对“理想”假说的模拟
1.2.4.1 对现有假说的分析
1.2.4.2 对“理想”假说的定性模拟
1.2.4.3 地球演化和构造运动的能量来源
参考文献

第2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及其证据
2.1 冰川的地质作用
2.1.1 地幔浮力面理论
2.1.2 冰川及其分类
2.1.3 诱发地震及冰川形成时的造海作用
2.1.4 冰川消融时的造山运动
2.1.5 古岩石壳的形成及大陆的演化
2.1.6 地球均衡调整和岩石圈具有塑性的证据
参考文献
2.2 冰川地质作用的证据
……
第3章 地球的去气作用和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平衡
第4章 生物对冰川的作用及太阳系的生命
第5章 地球构造演化的现状
第6章 火山和地震的形成
第7章 地球演化对矿藏形成的影响
第8章 冰期旋回对地磁场和生物演化的影响
第9章 地球将来的演化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