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地人文<br> 蒙地重要人物<br> 成吉思汗(1162~1227年)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庙号太祖。公元1162年生于一个蒙古部落首领之家。9岁时,父亲被仇家塔塔尔部毒杀。他随母亲颠沛流离,曾因争夺食物而射杀了同父异母的弟弟。童年的苦难生活磨炼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及冷血个性。虽为文盲,未读过任何兵书战册,但屡经战争磨砺,成为智勇双全的战士和统帅。 公元1206年,44岁的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后南下击败金国,灭西辽,并于1226年西征西夏,次年病逝于甘肃六盘山下清水县的军营中。临终留下了“联宋灭金”的伟大战略,享年66岁。同年西夏灭亡。 成吉思汗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远交近攻,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术,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他野蛮残酷,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1219年以西域花刺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对其发动侵略战争。史称成吉思汗西征。直达克里木岛和印度河流域,给中亚族群带来极大灾难。<br> 成吉思汗用一二十万人的蒙古铁骑及其野蛮屠杀的手段横扫欧亚大陆,无人能敌,成为世界之王,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 史学家认为他创下了12个世界之最: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最早建立了运输联络系统;将军事艺术推向冷兵器时代的最高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最早实行政治民主的帝王;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世界上受祭祀最多的帝王;奉行宗教信仰最自由的政策;最早提出并实现了“全球化”;一生留下了最多的谜。<br> 美不胜收<br> 大召<br> 汉名“无量寺”,蒙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始建于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创建者是阿拉坦汗和其妻三娘子。 大召,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清代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后,定名为无量寺,沿用至今。 大召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布局为“伽蓝七堂式”。<br> 清代时,呼和浩特被誉为“召城”。大召居于“七大召”之首。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和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这里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殿宇、传神的雕塑、精美的壁画、浩瀚的经卷,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独特的“召庙文化”。<br> 清康熙年间,主佛殿加供了皇帝万岁金牌,并将殿顶改铺黄色琉璃瓦,大召遂成帝庙。清代,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城内文武百官均来此朝拜。这样一来,大召便同时成为佛和人间皇帝的供奉地。<br> 巴音郭楞华夏第一州<br> 无论从大地气质还是从地域人群的雄心来说,地处南疆的巴音郭楞都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地方。23个“中国之最”几乎把一切好奇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这里。 这些“最”包括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最大的高山草原——巴音布鲁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最大的罗布麻、麻黄、石棉产区,最大的胡杨林,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矿藏最丰富的地区……但最生动直观的还是其48.27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这个数字占中国总面积的1/20、新疆总面积的1/4,相当于5个浙江省或两个英国,是中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面积最大的,被公认为“华夏第一州”。辖轮台、尉犁、若羌、且末、焉耆、和静、和硕、博湖和库尔勒8县1市。库尔勒市是巴州的首府。<br> 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简称巴音郭楞或巴州。<br> 它北枕天山,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吐鲁番毗邻;南依昆仑,与西藏接壤;两座庞大的山脉之间是流沙滚滚的塔里木盆地;东接青海、甘肃;西邻阿克苏、喀什。天山腹地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是中国第二大草原,也是新疆最美的草原。天山和昆仑山有茂密的森林。境内平均海拔932米,最高点是昆仑山的木孜塔格峰(海拔6973米),最低点是罗布泊(海拔779米)。境内有河流56条,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并在罗布泊消亡。湖泊96个,最著名的是博斯腾湖。雪山、草原、大漠、湖泊、河流、荒原组成了其复杂而又神秘的地貌。<br> 巴音郭楞是蒙古语“富饶的河流”之意。相传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东归到巴音布鲁克草原,看到美丽的开都河后,情不自禁地叫它“巴音郭楞”。巴音郭楞由此而来。<br> 巴音郭楞境内的楼兰、若羌、且末、小宛、戍卢、山国、轮台、焉耆、尉犁、渠犁、危须等十一国,曾是西域古三十六国的重要国家。这些古国留下了无数的遗迹。很多遗迹一百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对它们的神秘性的揭示更是探险者梦寐以求的目标。所以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50年前,一直是探险家们的乐园;它的神秘性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激发了人们的勇敢精神,无数的人希望征服它境内那些荒无人烟的死亡地带,以便证实人类在物欲时代的勇气。其中最著名的是余纯顺,他把自己埋在了罗布泊。此前藏身(或失踪)于罗布泊的更加著名而伟大的人物是我国地质学家彭加木。楼兰和罗布泊虽然早已成了无人区,但有关那里的书籍却有数十种之多。<br> 巴音郭楞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商周时期,吐火罗人由兴都库什山和阿姆河上游东迁至境内。战国时期,大月氏人、龙勒人、羌人从河西走廊西迁至塔里木盆地。西域三十六国在巴州境内的十一个王国中,古楼兰曾盛极一时,它的消亡也成为千古之谜。两汉初年,匈奴进入巴音郭楞境内,将大月氏人驱赶到了伊犁河谷。公元前121年,西汉打败匈奴后,在轮台、渠犁屯兵屯垦,以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18世纪中叶,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并实行移民屯田的政策,蒙、满、汉、回等各族官兵定居巴州。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原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土尔扈特部、和硕部,在民族英雄渥巴锡的率领下,突破沙皇俄国龙骑兵的围追堵截,经过7个月艰苦卓绝的跋涉,回到了伊犁,并迁往巴音布鲁克和包尔图草原等地安居。1867~1877年,阿古柏侵略军占领巴音郭楞,残杀了8万多人。左宗棠率领清军收复失地后.光绪八年(1882年)在焉耆设喀喇沙尔直隶厅。<br> 巴音郭楞属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前平原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山区气候湿润,夏短冬长。天山地区年平均气温一5℃。 可以确信,巴音郭楞有无限的美景等你来看。但你必须准备好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心情。博斯腾湖、铁门关、金沙滩、红蝶谷、满汗王府、巴仑台黄庙、七个星千佛洞、罗布人村寨、小河墓地、楼兰故城、米兰故城、罗布泊、阿尔山自然保护区……哪个都不容错过!<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