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京古城宫苑丛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445526
  • 作      者:
    赵纯厚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北京古城宫苑丛谈》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为北京古城。主要介绍辽、金、元、明、清北京城的城垣遗迹和皇城、宫城建设。以及历朝代遗存下来的坛庙寺观等文化古迹情况。第二篇为北京故宫。主要介绍故宫建筑的规划与布置、每座宫殿建筑的结构与用途,以及与这座宫殿有关的历史故事与典故。第三篇为北京御苑。着重介绍西苑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的布置、景点建筑及其用途,以及与这些建筑有关的历史故事和典故。
  《北京古城宫苑丛谈》旨在使读者深入全面地了解北京古城,增进游览北京城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对北京古迹的兴趣。
展开
精彩书摘
  2.2中都的内城 内城,又称皇城,位于大城中部偏西南,原址在今北京广安门以南,呈 长方形,城墙每面各设一门,共4门:南面为正门,名宣阳门,东门为宣华 门,西为玉华门,北为拱辰门。皇城内的西部为皇家花园,是帝后妃嫔们休 闲游乐之地。园内引莲花河水,修筑了瑶池、蓬瀛、柳庄、杏林等景点。宣 阳门前有从御花园引出的小河东流而过,河上建有三座石桥,称龙津桥,中 间的桥道为御道。桥为汉白玉构筑,洁白似玉,栏柱上镌有浮雕。南宋诗人 范成大出使金国曾写诗描述:“燕石扶阑玉雪堆,柳墙南北抢城回,西山剩 放龙津水,留待官军引马来”。正中的御道宽广笔直,南通大城的丰宣门, 北至宫城的正门应天门。从应天门至宣阳门,御道两侧为水沟,沟的外侧植 有柳树,形成一条绿色的林荫道。林荫道的东西两侧为各有二百余间的千步 廊,千步廊始于宣阳门东西两侧的文楼和武楼。文楼、来宁馆、太庙在千步 廊之东;武楼、会同馆、尚书省在千步廊之西。千步廊在应天门横街南,又 分别转向东西一百余间,直到东西左右掖门。这样,应天门与宣阳门之间便 形成了一个“T”字形广场,从而使宫廷广场气势宏伟,同时也烘托出帝王 皇宫的庄严氛围。来宁馆和会同楼是接待宋朝和西夏使臣的招待所。
  2.3中都的宫城 宫城位于皇城中轴线偏东北,周长9里30步,设4门:南为应天门,北为 拱辰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应天门为宫城的正门,门楼高大,高8 丈,四隅设垛楼,皆覆琉璃瓦。正门左右相距一里许,为左、右掖门。
  中都宫城内有门、殿9重,楼阁36座。宫城的前半部为皇帝处理朝政的 处所,后半部为帝后妃嫔的生活区。自应天门进入禁宫,过大安门便是宫中 的第一大殿——大安殿,面阔11间,此殿为皇帝举行大典或盛大朝贺的场所 。据《金史》记载,金大定七年(1167年)正月,金世宗“服衮冕,御大安殿 ,受尊敬号册宝礼”;金明昌四年(1193年),金章宗天寿节“御大安殿,受 朝贺”。大安殿之后为仁政门,过仁政门则是仁政殿,这里是金朝皇帝常朝 听政之所,是在辽代旧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仁政殿之东为太子居所东宫和 太后住所寿康宫;仁政殿之西为十六凉位,为妃嫔居住之地。大安殿前东西 庑建有广佑门和弘福门,仁政殿前东西庑建有鼓楼和钟楼。
  金中都宫殿不仅在建筑规划上仿北宋的汴梁,甚至所用的建筑材料,除 部分取自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潭园”的木材外,也多拆卸自汴梁。南宋诗 人在其《揽辔录》一书中记载:“遥望前后殿屋崛起甚多,制度不经,工巧 无遗……其屏虔臆牖,皆破汴梁都辇致于此”。
  中都的宫城内,殿堂楼阁迭起,皆朱漆彩绘,雕梁画栋,参差错落,华 丽无比。据《日下旧闻》描述:“其宫阙壮丽,廷亘阡陌,上切霄汉,虽秦 阿房、汉建章不过如是”。
  2.4中部的卢沟桥 卢沟桥横跨永定河,历史上永定河曾名治水、湿水、瀑水、桑干河、清 泉河、卢沟河、浑河、小黄河、无定河等,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钦定为 “永定河”。现在的卢沟桥处,当时为渡口,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同时 又具有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意义。古时以船渡河,后各朝修木桥或浮桥渡河 ,金初这里建有浮桥。南宋诗人范成大有诗云:“草草舆梁枕河坻,匆匆小 驻濯涟漪;河边服匿多生口,长记轺车放雁时”。但是,卢沟河在洪水季节 经常泛滥,桥常被冲毁,严重地威胁着这条通衢大道的畅通,于是金世宗决 定修建一座在洪水季节也能通行的大桥。卢沟桥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 开始修建,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
  桥为石砌连拱桥,建在卢沟河渡口处,初名“广利桥”,后改名“卢沟 桥”。桥全长266.5米,宽8米,有11个拱洞,近岸孔跨16米,向中心方向逐 渐加大,中心孔跨21.6米,桥面为石板铺路,桥身两侧各有石雕护栏望柱 140根,每柱之上刻有各样石狮,大小不等,千姿百态,神情各异,栩栩如 生,共有485个。
  清初,于桥头两端先后设立两座石碑,一座记载康熙三十七年维修卢沟 桥的经过,另一座为乾隆御笔亲书“卢沟晓月”碑。
  卢沟桥虽经无数次洪涛恶浪的冲击,至今仍巍然屹立在永定河上,说明 我国当时的造桥技术已达到了非常高超的水平。桥建成后约100年,意大利 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行经这座桥,在其《东方见闻录》中对卢沟桥作了 较详细的描述,称赞它是当时世界上最美的桥,独一无二的桥。
  2.5中都的离宫别苑 中都自隋唐以来一直是北方的重镇,辽代升为陪都,但城市规模一直不 大。金朝立都于此后,城市才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扩大。为了适应帝王将相及 王公贵族们游乐休憩的需要,金统治者不仅大规模地扩展城垣、修建城池宫 殿,而且还在城的外围修建了许多离宫别苑、林园山庄等景点建筑。
  金大定三年至大定十九年(1163~1179年),金世宗在中都的东北,辽代 瑶屿行宫的基址上兴建了大宁宫离宫(今北海公园)。这里原是一片浅湖,辽 称“西海子”,湖中有一小岛,称“瑶屿”(今北海白塔山)。金帝役使大批 士卒、民夫和工匠,挖海扩池,赐名“太液池”,并用挖出来的石土,加高 展扩瑶屿,改名为“琼华岛”。在岛上建广寒殿等楼堂亭榭,栽植花木,堆 砌假山隧洞。
  大宁宫后改名寿宁宫,又改为寿安宫,明昌二年(1191年)更名为万宁宫 。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世宗在香山建香山行宫,金章宗年间又增 建会景楼、祭星台等建筑。金章宗还在玉泉山建玉泉行宫——芙蓉殿。
  自金世宗以后,特别是在金章宗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朝野 上下多有奢靡,苑囿建设之风大兴。金代在北京地区营造了许多园林景点, 著名的就有八处,人称“燕京八景”,即:居庸叠翠、西山积雪(后称西山 晴雪),玉泉垂虹、蓟门飞雨(后称蓟门烟树)、卢沟晓月、太液秋风、琼岛 春荫、道陵夕照(后称金台夕照)。
  2.6中都的寺庙道观 金朝对北京地区的统治时间较短,只有60多年,但佛教和寺院仍有一定 的发展。这个时期新建而至今尚存的寺庙有西刘村寺(广济寺)、圣安寺(普 济寺)、白水寺、三山庵(麻家庵)等。
  2.6.1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宣武区南横街西口,始建于金章宗天会年间(1123~1135年) ,初名圣安寺,由于该寺地处柳湖村旁,所以又称柳湖寺。明正统十一年 (1446年)重修,改名为普济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修缮后,又复称圣 安寺。 ‘ 圣安寺原是北京地区一座名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后殿、瑞象亭及东西配殿等。寺中的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内供3尊明代塑 造的佛像,塑造工艺精湛,体形粗圆浑厚,呈紫红色,衬托有背光,外层透 雕火焰纹,内层浮雕3个小佛座。大殿内,东、西、北三面墙上画有8幅佛教 故事壁画,其中背屏后的3尊菩萨像,绘制得非常细腻,造型丰满圆润,体 态自如。据说,这些壁画为明代画家商喜所绘。
  非常遗憾的是,该寺这些精美的塑像、壁画和建筑,“文革”期间遭到 毁灭,现在只有山门和天王殿尚存。
  2.6.2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始建于金代(1153~1215年)。初 名西刘村寺,元代更名为报恩洪济寺,元末毁于战火。明英宗天顺年间 (1457~1464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赐名“弘慈广济寺”,为 京师一大寺院。1931年寺毁于火灾,1935年又按明代格局重建。1953年,全 国佛教协会成立,择此地为会址。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北京古城
1 辽南京城
1.1 南京的城垣
1.2 南京的皇城
1.3 南京的寺庙道观
2 金中都城
2.1 中都的大城
2.2 中都的内城
2.3 中都的宫城
2.4 中都的卢沟桥
2.5 中都的离宫别苑
2.6 中都的寺庙道观
3 元大都城
3.1 大都的外城
3.2 大都的皇城
3.3 大都的宫城
3.4 大都的寺庙道观
4 明、清北京城
4.1 北京的内城
4.2 北京的外城
4.3 北京的皇城
4.4 北京的祭坛
4.5 北京的寺庙道观

第二篇 北京故宫
5 紫禁城
5.1 城墙与角楼
5.2 护城河与内金水河
5.3 紫禁城四门
5.4 午门史迹
6 外朝三大殿
6.1 太和门
6.2 太和殿
6.3 中和殿
6.4保和殿
7 外朝东翼宫区
7.1 文华殿
7.2 文渊阁
7.3 内阁与内阁大堂
7.4 上驷院与箭亭
8 外朝西翼宫区
8.1 武英殿
8.2 浴德堂与南薰殿
8.3 咸安宫与成安宫官学
8.4 仁智殿与内务府
9 内廷后三宫
9.1 乾清门广场
9.2 乾清门
9.3 乾清宫
9.4 交泰殿
9.5 坤宁宫
9.6 御花园
10 内廷东路宫区
10.1 斋宫
10.2 毓庆宫
10.3 奉先殿
10.4 景仁宫
10.5 承乾宫
10.6 钟粹宫
10.7 延禧宫
10.8 永和宫
10.9 景阳宫
10.10 乾东五所
11 内廷西路宫区
11.1 养心殿
11.2 永寿宫
11.3 翊坤宫
11.4 储秀宫
11.5 启祥宫
11.6 长春宫
11.7 咸福宫
11.8 中正殿佛堂建筑群
11.9 建福宫花园
11.10 重华宫
12 内廷外东路宫区
12.1 宁寿宫前朝宫殿区
12.2 宁寿宫后寝中路宫区
12.3 宁寿宫后寝东路宫区
12.4 宁寿宫花园
12.5 南三所
13 内廷外西路宫区
13.1 慈宁宫
13.2 寿康宫
13.3 寿安宫
13.4 慈宁宫花园
13.5 英华殿

第三篇 北京皇家御苑
14 西苑三海
14.1 北海沿岸
14.2 北海白塔山
14.3 北海团城
14.4 中海沿岸
14.5 南海瀛台及宝月楼
14.6 景山
15 万寿山颐和园
15.1 宫廷及东山景区
15.2 前山景区
15.3 后山及后湖景区
15.4 昆明湖景区
16 玉泉山静明园
17 香山静宜园
18 圆明园遗址
18.1 圆明园南部景区
18.2 圆明园后湖景区
18.3 圆明园福海景区
18.4 长春园景区
18.5 绮春园景区
19 畅春园史迹追忆
主要参考文献
主题检索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