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与大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728873
  • 作      者:
    胡孟祥著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为迎接港澳回归祖国,孤身进行“情系港澳神州万里行”文化活动,历时八载,行遍神州,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拜访了数百位文化艺术界的名流,其中包括赵朴初、关山月、俞振飞、侯宝林等文化艺术大师,征集了数百件堪称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书画、影像、集邮等珍品。《我与大师》即是作者20年之经历进行”苦旅文化”的真实记录。
展开
作者简介
  胡孟祥,祖籍山东,艺术研究员。上世纪60年代初考取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70年代初转业地方,从事新闻文化工作。80年代初为搜集解放区说唱文学、艺术资料,奔赴江西、江苏、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革命老区。编著出版《韩起祥评传》、《解放区说唱文学作品选》等。90年代初为迎接港澳回归祖国,孤身进行”情系港澳神州万里行”。历时8载,行遍神州。香港回归前夕,相继在济南、青岛、北京成功举办”情系港澳神州万里行艺术珍品展”,主编《情系港澳名家艺术珍品丛书》,拍摄电视专题片《夙愿》。2000年4月21日,作者创意实施的”港澳归来”地理艺术图卷,作为国家珍贵文物无偿捐赠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国家博物馆)收入典藏,并在京举行了由廖汉生、雷洁琼、任继愈、彦涵、方成、张守义等先生参加的捐赠式。先后编著出版文集27卷,近期有新作《胡孟祥诗文书画集》、《大师情缘一胡孟祥珍藏书画集》问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记叙了作者与我国文化艺术大师们的交往,展示了大师们的风范,内收影像、书画等插图50余幅。书后并记下了作者收集大师墨迹时的详细情形。方成为此书作序,乔羽、邓友梅题词,张守义设计封面,并为作者画肖像一帧,舒乙说这“是本了不起的书;是本好看的书;是本有实货的书;是本下了功夫的书;是本丰富的书;是本有个人体验的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巴金一面<br>  1993年,我请画家、翻译家高莽先生为巴金先生画了一幅半身像,画后我想,如何请巴金先生在画像上签名呢?首先想到的是冰心先生,因为冰心先生与巴金先生是“世纪之交”的朋友,假设冰心老人能在巴老的画像上题词,然后再去找巴老签名,不就容易多了吗?想到此,我从山东奔赴北京,在中央民族大学的一栋公寓内,拜访了世纪老人冰心先生。自1990年始我连续三年为冰心老拍摄肖像,其中有三幅影照还留下了先生的亲笔题字。这次造访,我向冰心老的家人说明来意,先生很快就为巴老的画像题写了赠言。<br>  先生题书的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际当以同怀视之赠巴金。”落款处写几行小字:“冰心一九九四年一月三日。”这本是鲁迅先生当年题赠瞿秋白先生的两句话,冰心老人只是把“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中的前两字改为“此际”,赠予她“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的巴金老人。由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四位文化大师,两对最纯真、最知己的朋友就这样被联在了一起,为文坛又添佳话。<br>  时隔两个多月,即:1994年3月上旬,我携带巴老的画像与冰心老人的题字,兴冲冲地赶赴上海,去请巴老在画像上签名。我先去上海作家协会,去找巴老的女儿李小林。小林同志看到画像与题词后热情接待,特派一名摄影师陪我前去巴府。在上海市区的一座老宅内,我见到了久负盛名的巴金先生。老人坐在客厅沙发上,穿一件紫灰色的夹克上衣,外套一件蓝色坎肩,满头银丝白发,目光深邃,脸庞红润。原以为只能仰视的“一座高山”,如今却很平易、很自然、很随和地坐在了我的面前。我取出巴老的画像与冰心先生的题字,老人看罢,只听他轻轻地说声:“大姐为我题过字,高莽为我画过像。”我把一支笔递了过去,巴老在画像右下角用力签上了“巴金”二字,并写上日期:“一九九四年三月十四日”。写毕,老人又拿过一枚印章,加盖签名处,并说:“印章是高莽刻治的。”就在此时,我手举相机为先生拍下了肖像照。<br>  回鲁后,我把巴老的肖像照彩扩放大,精心装祯在册页上。时隔8个多月,我携带册页中的巴老肖像再次赶赴上海,请先生为港澳回归在肖像旁题字。经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徐钤先生代劳,巴老在他的肖像旁题写了“人民的愿望一定要实现,也一定会实现”的贺词,这一天,是1994年11月1日,巴老九十华诞。<br>  巴老的影像墨宝在香港回归前夕,曾随“情系港澳神州万里行艺术珍品展”在京、鲁等地巡展,并被编入《情系港澳名家艺术珍品丛书》出版。<br>  曹禺三探拜访曹禺先生不是件易事,这倒不是因为先生身兼中国文联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要职,而是由于先生的晚年病魔缠身,医院成了他的“家”。即使这样,先生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在医院接待来访客人。他关心社会,珍惜生活,爱戴朋友,是一位纯真、善良、温和的老人。<br>  到底有几次去拜会过曹禺先生,连我自己也记不清了。按照我珍藏的照片资料推算,最少不下六次,因其他三次印象不深,也只好拦腰砍半,就说说“曹禺三探。”第一次去拜会先生,是适逢我原所在单位《石油管道报》创刊十周年的1987年之春,我奉命请在京的先生为之题词。北京的春天阳光明媚,鲜花吐艳,我迎着阳光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先后拜访了楼适夷、廖沫沙、臧克家、陶钝、魏巍、谢添、石祥、曹禺等先生,他们相继为《石油管道报》题词。楼适夷先生的题词是:“流金铄石,泽被万方。”廖沫沙先生的题词是:“祝贺石油工业飞速发展。”臧克家先生的题词是:“发掘地下宝藏,丰富人民生活。”魏巍先生的题词是:“为开发物质能源与精神能源而努力。”谢添先生的题词是:“油龙腾飞映彩霞。”石祥先生的题词是:“沟通油海之渠,连接日月之光。”最后,就数曹禺先生的题词实在:“《石油管道报》创刊十周年。”那年,曹禺先生虽说七十有八,但身体还算硬朗。我是在先生的寓所拜会先生的。他个头不高,方方的脸膛,’大大的眼睛,宽宽的肩膀,走起路来稳健而沉重。这就是曹禺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br>  在拜访曹禺先生之前,我对先生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久负盛名的戏剧大师,曾编著《雷雨》、《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剧目。有些剧目还曾观看过演出。至于曹先生的其他情况就知之甚少。后来,拜读了田本相、刘一军撰写的《名家曹禺》一书,才对曹禺先生有个大概的了解。书中告诉我,就在1987年春我去拜访曹禺先生的前四个月,该书作者曾采访过先生。先生向作者透露,他对解放后的创作有一种“难言的苦闷和痛苦”,他不是那种“沉迷于掌声中的人”,他觉得他写的东西“太少了”,他确实“有许多懊悔”。曹禺先生直言不讳地向作者吐露真言:我是真想在80岁的时候,或者是80岁之前,写出点像样的东西来!曹禺先生到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回顾创作,回顾学习,回顾他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心中有多少话要倾诉啊!他想在他的晚年“写出点像样的东西来”!可是,我们的作家不久便被病魔缠身,很难再拿起笔来进行创作了。<br>  1990年6月16日,我去北京医院拜会曹禺先生。先生穿一件白色衬衫,带一副亮晶晶的眼镜,看上去精神还好,但心中的苦痛只有他自己知晓。先生是个热心人,就是在医院治病期间,也备一套文房四宝放在桌上。我请先生题写他的人生格言,他写下两句话: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临别前,我与先生合影留念。后来,这一合影放大,曹禺先生在放大的合影照上题写了一句鼓励我的话:“好好写人物。”时隔近三年之后,即1993年2月15日,我第三次拜会曹禺先生,那天去为先生拍照。先生上穿一件杏黄色的毛衣,下穿一条白色秋裤。我请先生为港澳回归题词,先生沉思片刻在册页上写下八个字: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题词的落款处,先生又写行小字:“贺港澳回归曹禺。”我趁先生题词之际,抓拍了先生的一幅肖像照。后来,曹禺先生的影像墨宝,被收入《情系港澳百家名人影像墨宝集珍》一书。<br>  为便于给先生拍照方便,那天,我用的是日本理光自动照相机,曹禺先生看了后觉得很稀奇,就把照相机要过去,拿在手中左看看,右瞧瞧,还按一按焦聚的启动按钮,说声:“这东西真好玩儿,真是高科技!”他那种天真、爽直劲,至今仍历历在目。<br>  哦,好奇,先生对生活充满了爱;好奇,先生焕发了青春的活力!<br>  ……
展开
目录
巴金一面<br>曹禺三探<br>俞振飞的遗墨<br>黄佐临的笔谈<br>方成的漫像<br>侯宝林的格言<br>三访关山月<br>初识沙孟海<br>六龄童的来信<br>梁上泉的诗赞<br>费新我的手书<br>黎雄才的画卷<br>季羡林先生<br>王亚平诗人<br>赵朴初佛家<br>欧阳山尊导演<br>马三立的幽默<br>韩起祥的评传<br>说马季<br>谈何迟<br>歌古元<br>记彦涵<br>十见臧克家<br>难忘陈大羽<br>结交罗工柳<br>拜会汤文选<br>阿甲的手稿<br>罗哲文的题跋<br>胡一川的楹联<br>艾青的拐杖<br>溥杰的庭院<br>走进端木蕻良的家<br>跨过华君武的门槛<br>附录:胡孟祥走近大师编年史话节选<br>第一章&nbsp;双脚踏遍曲坛路<br>唯向说唱歌红缨<br>第二章&nbsp;八载春秋千日功<br>万里江山一路通<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