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43135
  • 作      者:
    周长行著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采访乔羽期间,少有能放松的时候。每到饭时,我们就约老爷子随便进一个小饭店。操着地道的济宁话点几道小菜和一两瓶二两装的白酒。这个时候的乔羽总快乐得像个老顽童,喝酒挟菜,谈笑逗趣,招惹得邻桌“饭友” 们举箸忘情,先是睁大眼睛观察着我们这一边,继而是窃窃私语,指指点点,接着是一个个地走过来,请乔羽签字,或闪光灯一亮,又合起影来。小饭店因为乔羽的到来,笑语喧哗,热闹非凡。乔羽却没有半点名人气,要照相就照,要签字就签,总是微笑着伺候每个有求于他的人。此时,摄影师也最为忙碌,吃饭的事只能暂搁脑后。每顿饭对于摄制组和乔羽都不觉得是轻松。
  后记
  此书基本收笔后,接踵而来的一个心事,就是应该对关心、支持过这部书的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是我妻子和家人的一贯理解和支持,才使我完成了持续10年(其中大多是自费和利用业余时间)的采访,和两次比较大的写作活动:第一次是1998 年长篇纪实文学《乔羽恋歌》的写作;第二次是此书的写作。子女还充当了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第一读者角色。比如,“怎样让年轻人也爱读?”就是做记者的儿子和读文学研究生的女儿的一个期待。他们经常在网上对某些篇章反复斟酌,有几章是被他们“枪毙”了几次才得到复活。再比如,乔羽的一些生活照片,都是我儿子和他的朋友董龙波从我积攒的大量录像带里翻制出来的。
  乔羽先生在济宁的外孙女孙迁给了我特别的帮助。她不仅从亲属中挖掘到乔羽早年鲜为人知的故事,还收集到了不少独有的照片、信件等资料,在我写过乔羽家世部分之后,她又去知情亲属中逐字逐句地核实、更正,对关乎乔羽早年故乡生活的几处重要细节,提出了修改意见。
  乔羽先生的长子乔京在创作任务繁忙之际,通宵达旦、逐字逐句通读了书稿,对有些章节还看了多遍。对十几处唯乔家人才知道的生活细节和故事背景提出修改意见,为此书的独到之处添彩不少。
  乔羽先生的朋友更是鼎力相助。王昆、郭兰英、谷建芬、阎肃、李谷一、彭丽媛、徐沛东等艺术家,都向我提供过弥足珍贵的素材。
  该书中,我还运用了一些作品中与乔羽先生有关的部分资料,尽量都注上了出处。如有遗漏或疏忽,欢迎指正,以便再版时补充。
  团结出版社举全社之力,精心编辑出版此书。张宏儒社长对该稿首先给予了肯定,对出版该书给予了支持。副总编辑唐得阳和彭明哲等驱车千里到乔羽的故乡与作者商议出版事宜。唐得阳先生还多次与作者切磋编辑改动意见,终于使此书得以圆满出版。
  为了检验写作效果,尽量减少遗憾,我采取了边写边请人评头论足的办法,以便随时更正错误。在这方面给了我帮助的有:邵波、周晓湘、周幸、张润刚、张培昂、黄现中等朋友。在采访和整理素材的工作中,王海宁、韩伟、刘震、刘楠、谢畏伟等朋友都曾给予我各种帮助。“长行工作室”全体同仁对我全力以赴的支持,陪伴、参与了我创作的整个过程。周晓湘对封面设计拿出了创作的样本,被编辑采纳。
  综上所述,请让我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周长行 2007年5月20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周长行,共和国同龄人。生于山东济宁。19年农村生活、22年军旅生涯.后从事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至今。笔耕不辍40年,曾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片《大京九》总撰稿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鲲鹏腾飞的地方》、《赵忠祥写真》和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巷道雪洞》、《基石与高度》等迄今已在海内外发表报告文学、散文、小说、剧本、电视脚本三百多万字,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他是新中国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的主创者之一,是电影歌剧《刘三姐》、故事片《红孩子》的编剧和话剧《杨开慧》等剧作的主创者。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牡丹之歌》、《思念》、《心中的玫瑰》、《人说山西好风光》、《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著名歌曲的词作者。他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歌坛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家。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无不是听着、唱着他的歌长大。
  他靠作品创造着伟大,却又用心灵固守着平凡。他是菜市场里,小餐馆里那些小商贩、农民工的朋友;他和几个忘年交将就着几个小菜,用酒瓶盖喝着小二锅头,可以聊得神采飞扬。在大学的讲坛上,他诙谐地侃起他的艺术人生:“那是我说的吗?我哪有那么高的智慧想出那样的句子:‘在男人眼里最美丽的风景是女人。’”
  他就是中国文艺界的一代奇才、著名诗人、词坛泰斗乔羽;他就是顺其自然地挥洒性情,洋溢情趣,真实地生活在百姓中间的乔老爷子。
  每当人们昕到郭兰英唱着《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每当人们听到李谷一唱着《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每当人们听到蒋大为唱着《牡丹之歌》,彭丽媛唱着《说聊斋》;每当人们听到宋祖英唱着《爱我中华》,毛阿敏唱着《思念》时;每当……人们总会想起这些歌曲的词作者乔羽先生……该书介绍了乔老爷子的艺术人生。
展开
精彩书摘
  1999年5月12日的晚饭,我们也就没有约老爷子到饭店里去。他老伴与他说好了的,晚饭一定要在家里吃。结束了在北京大学(乔羽给北大学生讲课)的采访后,我们兵分两路,他回了家,我们回到接待处的327房间。其实,我们的住处与老爷子家只一墙之隔。
  要放松,就得有放松的样子。我们累得都不想外出吃饭,只派最年轻的刘震外出采购。泡上乔老爷子送给我们的庐山云雾茶,我索性只穿一件背心和一条衬裤,脱了袜子,趿拉一双拖鞋。我和摄像韩伟仰脸八叉地躺在床上,不觉间已到了晚上8点钟。恍恍惚惚中,听到有人敲门,猜想是小刘震回来了。没曾想到进来的竟是乔羽,磁性般的嗓门开始问话:
  “吃饭了没有?”
  “还没呢!”
  我们不得不实话实说。想赶紧再穿点衣服,光膀子,光脚丫子,多不礼貌!他立即制止我们。
  “随便点好,随便点好,既然都没吃,咱们一块吃!”
  “到饭店里去?”
  “不,就在这里!”
  这个用一只小瓶盖喝着酒的小老头,就是那个在中国艺术界,在亿万百姓中大名鼎鼎的乔羽吗?
  老爷子通常不是一个斩钉截铁的人。他突然而至,提出就在这里吃饭,让我们感到既迷惑又尴尬。
  这是个窄窄巴巴的客房,不足6平方米的空间,放置有两张床,一张桌子,一张电视柜,一张台灯柜,还有凳子、椅子。这哪是招待老爷子的地方呢!
  我说换个地方,他坚决不肯。我说楼下就是餐厅,他说今晚哪里都不去,就是这里了。
  分手两个多小时了,他还没吃上饭,让我们感到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我们什么也没问,赶紧折腾,刘震从外面买回来三盒饭,三样菜,韩伟赶紧又出去买了盒饭,乔老爷子爱吃的花生米、猪头肉、小瓶装的二锅头酒。大约四五样凑在一起成了大杂烩。
  4个人在这么个小地方,转不开身,我只好盘腿坐在床上,让老爷子享受最高待遇,坐在一把椅子上。中间放一个高脚平板凳子,上面铺上报纸摆上菜,酒瓶放在老爷子身后的桌子上。一切摆放稳妥后,我们才发现没有酒杯。隔壁老爷子家里就有酒杯,他却不让拿。到楼下餐厅借几个酒杯,他也不让去借。他说只要有酒瓶,就不愁没有杯子。
  他拧开一个酒瓶,把瓶子交给我,他拿着小小的瓶盖子说,它就是我今天晚上的“酒杯”了!我说把茶杯拿来喝酒岂不更好。老爷子不答应,他说用泡过茶的杯子喝酒忌讳。
  我相信集体无意识的说法。那天晚上谁也没意识到,我始终掌握着老爷子喝“一瓶盖”就给他倒“一瓶盖”的主动权。从礼仪上讲,我不能让老爷子给我倒酒,他毕竟大我22岁啊!但是,我对着“瓶嘴”喝一口,就给老爷子倒一次,卫生问题可没法保证啊!
  那个场面,让我回忆一次,就出汗一次。我喝一口,就给他往瓶盖里添点酒,说一声:“来,喝!”当时我们三位记者仿佛进入了幻觉,这个用一只小瓶盖喝着酒的小老头绝对不是那个大名鼎鼎的乔羽,绝对不是词坛泰斗乔羽,绝对不是艺术大师乔羽。他也不是那个造过“星”“腕”的专家(唱着乔羽的歌红起来的“星”不是一两个、两三个)。韩伟悄悄拣起“掌中宝”,来了个彻头彻尾的全程拍摄。
  在那个不足6平方米的小客房里,乔羽手夹烟头,品着小瓶二锅头,和我们侃得神采飞扬
  现在再回放那个晚上的录像,恍若隔世,又近在眼前。
  开始阶段,是我拿着酒瓶劝老爷子,渐渐的我酒力不支。他反客为主,就一个劲地劝我“喝点,喝点”。他也“率先垂范”,小瓶盖往唇边一靠一仰脸,随即把瓶盖翻举起来,意思是喝光了,正等着呢!我曾经与他多次暗自较过劲,都因酒量不及而败北。他是古稀老人,而我尚在壮年,在酒量上却不得不倒过来重新界定年龄。
  酒过“三巡”,老爷子道出了他今晚不在家吃饭的原委:刚一进家,就接了两个电话,一个是版权问题,一个是请写歌词的。打电话的人说起来没完没了,老伴准备好的饭菜是热了凉,凉了又热。他不得不让老伴先吃,自己把电话接完。等电话接完了,已到晚上8点。第一个电话弄得他心情很郁闷;第二个电话弄得他很难为情。“对方说,像你这样的大家,写首歌词还不容易,唰唰唰,一会儿工夫不就出来了?”
  乔羽与众不同的是,他不是愤怒型诗人。他认为“愤怒出诗人”对他不灵。心情不好时,写不出半个字。他的许多流传既久又广的歌词,都是在国家逢盛世、个人有喜事时横空出世的。他的上千首歌词,没有一首是激发仇恨,拨弄是非的,也很少有让人伤心落泪的,大都是欢欢喜喜,温温馨馨,祥和祝福的。以善为本,以和为贵,是乔羽艺术的灵魂。中国老百姓喜欢乔羽,喜欢乔羽的作品,其奥妙大概就在于此。
  心情不好时他写不出歌,却极喜欢聊天。夜间是最宜于聊天的时候。白天聊天似乎缺乏夜间那种魅力。再有了酒,都是可以无话不谈的家乡人。真可谓“天时、人和”都具备了。至于聊天的地点,乔羽认为无关紧要。
  这个被老爷子主动送上门的“夜晚”,对于一个采访者,真是天赐良机。这个晚上老爷子借助酒力长达近9个小时那一夜的碰杯,让我们开始走进一个凡人气十足的乔羽
  的谈话,加上其他时候的谈话,将会在“不醉不说”这些章节里得以比较详尽的披露。
  “没有功利之心,生活的波纹就能变得平静;
  “没有常识,没有理智,大小便宜都想贪的人,不要说做作家,做一个平常人也是困难的;
  “别小瞧跑龙套的,那些人是无名的英雄,没有跑龙套的,你这条龙是舞不起来的;
  “不管是名人,普通人,咱们都是两只耳朵,一双眼睛。”
  他几乎谈到了我们想提问的一切。
  老爷子并不多么在乎上不上媒体,于是,我就发现,他在几个栏目中,有点玩耍的意思,弄着弄着,不是主持人左右他,而是他左右着主持人,还能让他们浑然不觉。
  久而久之,在大众的目光里,乔羽不只是有趣,好玩,逗人喜欢,而且是诙谐、幽默,说话颇令人玩味的老爷子。
  因此当我写乔羽的传记每写完一章,就有种难言的失落梗在心头。回味评点,一些生动有趣、“原生态”的东西,被丢掉不少。穷其原因,毕竟还是“说”与“写”有所区别。乔羽原本“说”出的生动鲜活,让笔者写来却有些失色。有写作功力的原因,也有“说”与“写”难以调和的问题。出口成章与笔下生花是两类土壤里长成的“庄稼”。
  我必须寻求保全生动鲜活的方式,让作者和读者在同样的愿望上达于和谐。思来想去,作者拟在每一章之后,安排与该章内容相关、相融而又不能重复的“乔羽访谈录”。这既是对正文内容的拾漏补缺,吸纳、保留生动鲜活之气息,丰富信息量和合理的游离,又能切换调节阅读情绪,缓解阅读疲劳。这或许也是人物传记写法上一个新的尝试。
  “不醉不说”的题目,是笔者对于乔羽先生表达特点的一个发现。在中国文化艺术界,乔羽的能喝善饮是出了名的。然而,我从来没见到过,也没听说过乔羽醉酒;很难想象不喝酒的乔羽,会把话题弄到极精彩的程度。酒,仿佛是他灵感、激情、言辞的“燃烧剂”。许多话题,不借助酒力,乔羽谈话的精彩度就有打折扣的可能。在我们十余年的交往聊天中,尤其是酒喝得微醉时,乔羽往往是“独揽”聊天大权,灵光四射,妙语连珠,谈锋更健。这个时候,我就记录下了许多匆匆来去的采访者“求之不得”的东西。
  因此,有来由的“不醉不说”,将使本书贯串着两条“结构线”:乔羽的人生足迹与心路历程。足迹,靠写出来;心路,要说出来。它们将互相依存,互为印证,相得益彰。
  说实话,我至今依然不喜欢屏幕上的乔老爷子。确切一些说,不喜欢人为的光环。自那天晚上之后,我知道还有一个真实的乔羽存在着。这就是我坚持10余年采访不中断,为老爷子写一部书的念头没有泯灭的原因之所在。
  知道乔羽的人很多,不知道乔羽的怕是更多;喜欢乔羽艺术的人很多,不知道乔羽的作品的人也很多。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度的每个人,知道或不知道某些知识,都不值得大惊小怪。因而,我写作乔羽的目的和依据,不是别人知道不知道,而是自己知道不知道。
  老顽童偶遇小顽童
  因此,我只写我所认识的乔羽,仅以我的观察、观点、思考、猜测,告诉人们我心中的乔羽。
展开
目录
序章 那一夜,这部书
第一章 我家就在岸上住
大运河岸边的乔家小院
家变不离其岸
“困共两党”与“皇亲国戚”
“兔子”的厄运
第二章 遥看草色近却无
诗词之父
故事之母
“躺下”的智慧
“土山儿”常客
第三章 中西中学的日子
一条半腿走路的“魔鬼”
唯一做不起校服的学生
“合唱”母校情
第四章 河魂湖韵
第五章 走上太行山
穷则“思走”
风雨中“改名”
梁山遗风
那个时代的大学教授
“党尔砦”报告
会喘气的“道具”
人生命运的“坐标”
“这一切”与“那一刻”
第六章 小船儿远航
从童话到童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
“奶奶,您怎么哭了?”
第七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没有标志的河流
八千里路云和月
“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我是不敢掉以轻心的”
谜面是“水”,谜底同样也是“水”
沙蒙哭了,乔羽笑了
浪宽吻岸
第八章 伴随总理写“史诗”
周总理的建议
难忘的两个月
“总理总是这样”
两首“总理歌”
第九章 艺友同道风雨中
月饼中秋识王昆
少小便知郭兰英
周扬发话:“团结”李谷一
被蒙在“鼓”里的萧乾
笔哭郑律成
为“孤女”消灾避难
乔羽和苏里:影视界的“黄金搭档”
第十章 心中的玫瑰
第十一章 “乔老爷”别传
第十二章 收藏着的思念
第十三章 我们永远是孩子
第十四章 云蒸霞蔚见彩虹
乔羽年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