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瞧,这人: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1891-1927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69157
  • 作      者:
    邵建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让“胡适”重返历史前台(代序)<br>    第一部分  成长年代(1891-1910)<br>    一  “我是安徽徽州人”<br>    二  幼年失怙<br>    三  “我都得到感谢我的慈母”<br>    四  童学书目<br>    五  “穈先生”<br>    六  “僧道无缘”<br>    七  出山<br>    八  在梅溪学堂跳级<br>    九  思想的胎孕(一)<br>    十  思想的胎孕(二)<br>    十一  “为公学得了个好学生”<br>    十二  堕落时代<br>    十三  “我很挨近榜尾了”<br>    第二部分  负笈北美(1910-1917)<br>    一  路线图与时间表<br>    二  走向乐观主义<br>    三  “民有、民治、民享”<br>    四  “小叙事”、“大叙事”<br>    五  “吾对于政治社会事业之兴趣”<br>    六  模拟大选中的“激进”与“保守”<br>    七  民权政治的“初步”<br>    八  “天赋人权说之沿革”<br>    九  “第一次访女生宿舍”<br>    十  世界公民(A citizen of the world)<br>      十一  “自由政治者之大枢纽”<br>    十二  字句之争<br>    十三  “以人道之名为不平之鸣”<br>    十四  “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br>    十五  尼采的“遗毒”<br>    十六  消极和平主久<br>    十七  与韦莲司谈“容忍”<br>    十八  歌德的镇静功夫<br>    十九  “爱国癫”<br>    二十  从“不争”到“积极和平主义”<br>    二十一  舌战富山接三<br>    二十二  “波士顿游记”中的财产权问题<br>    二十三  “波士顿游记”中的美国独立战争<br>    二十四  危险的“国教”<br>    二十五  “拆房”之喻<br>    二十六  “舆论家”<br>    二十七  “论革命”<br>    二十八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br>    二十九  “理想”的迷途<br>    三十  “美人不及俄人爱自由”?<br>    三十一  导师<br>    三十二  管子的法治  孟子的民权<br>    三十三  自由国度里的非自由一幕<br>    三十四  袁世凯,还是威尔逊<br>    三十五  沁园春·新俄万岁<br>    三十六  杜威  哥大  博士(一)<br>    三十七  杜威  哥大  博士(二)<br>    三十八  杜威  哥大  博士(三)<br>    第三部分  海归以后(1917-1927)<br>    一  “如今我们回来了……”<br>    二  1:3的新文化运动格局<br>    三  与汪懋祖、钱玄同书<br>    四  张厚载和林纾<br>    五  反对“最后之因”<br>    六  无声的义举及北大教授的收入<br>    七  启蒙中的声音<br>    八  “五四”的态度<br>    九  质疑“根本解决”<br>    十  枕上炸弹诗<br>    十一  为周作人“作伐”和北大“某籍某系”<br>    十二  第一次谈政治<br>    十三  初试《努力》<br>    十四  舆论家的态度<br>    十五  “在一个共和的国家里,什么叫做悖主”<br>    十六  联邦之路(一)<br>    十七  联邦之路(二)<br>    十八  联邦之路(三)<br>    十九  “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br>    二十  “为了一个主张而来,为了主张的失败而去”<br>    二十一  “不过我说的话,我想定然是不合时宜的”(一)<br>    二十二  “不过我说的话,我想定然是不合时宜的”(二)<br>    二十三  “百尺竿头掉下来”<br>    二十四  “适之,你连帝国主义都不承认吗?”(一)<br>    二十五  “适之,你连帝国主义都不承认吗?”(二)<br>    二十六  1925年11月29日《晨报》奂(一)<br>    二十七  1925年11月29日《晨报》奂(二)<br>    二十八  “女师大风潮”和北大脱离教育部(一)<br>    二十九  “女师大风潮”和北大脱离教育部(二)<br>    三十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br>    三十一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二)<br>    三十二  两个人的莫斯科(一)<br>    三十三  两个人的莫斯科(二)<br>    三十四  两个人的莫斯科(三)<br>    三十五  两个人的莫斯科(四)<br>    三十六  两个人的莫斯科(五)<br>    三十七  “两个人的莫斯科”附<br>    三十八  “欧游”过了是“漫游”<br>    三十九  1927年的“博士”之迷<br>    四十  对国民党的态度(一)<br>    四十一  对国民党的态度(二)<br>    四十二  第二次过日本<br>    四十三  “这也可能意味着〔新文化〕运动的倒退”<br>    后记:理性思考  感性表达                    <br> <div class='right_blank'>

内容摘要

    《瞧,这人: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1891-1927)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胡适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和在公共领域中的表现。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胡适身处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