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从里到外就是这样一只旋盘。让“静止”的画动起来,让一个个不动的形象在瞬息的翻动之中,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造成仿佛“动”起来的幻觉。这如动之画本身就是一个互相依存的整体,环环相扣,一环也不能缺。动画发明的接力棒几乎穿越整部文明史。远古洞穴中晃动多腿的野兽壁画;埃及神庙中传递女神身姿动态的柱画;古希腊陶罐上的旋转反复的瓶回。这些人类童年的运动幻像在1824年皮特·马克·罗杰特那里获得“视觉暂象”的心理学依据,又在近代光学试验中大胆地舞动旋转起来。那些走马灯、皮影戏、透明薄膜的实用镜,持续地开发着人对动之像的好奇和感知,每个人的手边,那“拇指书”挑逗着童年的嬉戏和想象。1896年,当发明家爱迪生与漫画家布莱克顿在纽约工坊中相遇,一场肖像的速写被演变成图画与胶片的结合。然而爱迪生这张机敏而幽默的世纪肖像真正动起来与大众见面,却已经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历史在这里翻开新的一页。人类的文化从这里开始了一个返童时代,人类的感知由此处溯回、重生了一份持续的童稚和欢乐。那以后,动画世界制造出了一批批伴随、进而影响一代代人成长的时尚形象:从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到大力水手、汤姆猫和基瑞鼠、兔八哥再到樱木花道、小丸子、柯南侦探。它们挽起手,成为人们记忆中最为炫目的光环,照耀着一个个时代的心智和想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