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愈见迷离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高规格推出一本诗集?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是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而拜伦、雪莱、济慈更是其中翘楚。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
穆旦的诗歌被推崇为“白话以来最值得阅读的”。穆旦的翻译因为是“诗人译诗”,更被推崇为绝对的权威译本。
选编精良 中英文对照 填补市场空白
王小波在谈到穆旦先生译作时曾说:
“对我来说,他们的作品是比鞭子还有力量的鞭策。提醒现在的年轻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读他们译的书,是我的责任。”
拜伦、雪莱、济慈:英国诗坛的浪漫主义大师。王佐良先生说:“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是浪漫主义的创始者,拜伦使浪漫主义的影响遍及全世界,雪莱透过浪漫主义前瞻大同世界,但他们在吸收前人精华和影响后人诗艺上,作用都不及济慈。”
穆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战爆发后,随校长途跋涉,进入西南联大。1940年由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助教。 1942年2月,参加“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1949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2年底携夫人周与良女士一同回国。1953年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4年至1972年隔离审查,这18年间,穆旦的诗歌创作几近停止,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了大量的英文和俄文诗歌翻译。其中包括普希金、拜伦、雪莱、济慈、布莱克、丘特切夫等多人作品,穆旦由此从一位著名的诗人转变为著名的翻译家。1977年2月26日,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结束了诗人坎坷却瑰丽的一生。
“使用现代的语言达到旧诗的简洁”(周钰良语),用敏感、真诚、丰富、深刻的心紧紧地把握住了诗行的脉动。王小波在谈到穆旦先生译作时曾说“对我来说,他们的作品是比鞭子还有力量的鞭策。提醒现在的年轻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读他们译的书,是我的责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