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史锡尧自选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68933
  • 作      者:
    史锡尧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史锡尧,男,1931年生于山东省台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学术顾问、中国修辞学会顾问。长期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学、修辞学、词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出版有学术著作《语法·语义·语用》(1999)、《鲁迅老舍作品语言艺术》(1996)、《常用词语漫话》(2000)、《名词短语》(1990)、《现代汉语》(主编,1980)、《现代汉语修辞》(合撰,1980)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史锡尧自选集》是史锡尧教授的语言学论文集,分现代汉语语法学、修辞学、现代汉语词汇学三大部分。语法学方面的论文,全面论述了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研究语言的原则,并对短语、复合词、语气词、副词及词语组合等从语义和语用方面作了具体考察。修辞学方面的论文涉及对鲁迅、老舍等名家作品语言艺术特色的研究,对古典诗词的句法结构特点也作了较深入的探讨。<br>    词汇学方面的论文对一些常用词语从语义和使用方面作了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语法学将全部词类划分为实词和虚词。据王力先生说这是中国人对语言学做出的贡献。实词、虚词的区分,完全凭的是语义。意义比较实在的是实词,意义比较虚灵的是虚词。实词虚词的区分有很大的价值。吕叔湘、朱德熙二位先生说:“实字的作用以它的本身为限,虚字的作用在它本身之外;用错一个实字只是错一个字而已,用错一个虚字就可能影响很大。”为什么是这样呢?我想,原因就在于实词仅指事物本身,而虚词则指事物与事物的关系。近年来出版的一本现代汉语教材,一反传统做法,不以语义虚实而也将全部词类划分为实词虚词,说“凡是开放类的词称为实词,凡是封闭类的词称为虚词”。殊不知“开放”、“封闭”潜在的根据仍是语义。实词指客观事物,客观事物几乎是数不完的,所以这类词是开放的,虚词指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客观事物间的关系是数得过来的,所以这一类词是封闭的。但是此书仍从语义上以“实”、“虚”命名,而没有径直称为开放性词类和封闭性词类。看来,开放性只是实词的一个特点,封闭性只是虚词的一个特点。<br>    词类的名称,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6]、叹词等的命名也是根据语义。如果有人想抛开语义,可以不用这些名称而改用数字编号,如1类词、2类词、3类词……,或用拼音字母编号,如A类词、B类词、C类词……。我认为那将给人们研究语法和学习语法带来很大不便,因为这样给各类词命名,不能使人从名称联想到这类词是些什么样的词。
展开
目录
我的观点(代序)<br>上编 现代汉语语法学<br>论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进行语言研究<br>论语义与语法的关系<br>词语组合确定结构和语义——汉语特点探索<br>论句义的表达和理解——兼谈汉语特点<br>词语组合的灵活性与表意的变异性——句法结构变换26种<br>在句子中研究词的组合功能——语法研究方法论之一<br>“介宾+动”向“动宾”的演变——语言的经济性原则<br>两种析句方法试评<br>语气词“了”、“呢”的表意作用<br>助词“了”在几个格式中的语法意义<br>结构助词“的”有时不表修饰限制<br>论副词“也”的基本语义<br>副词“才”的语法组合功能、语义、语用考察<br>副词“才”的一些特殊用法<br>副词“都”语义语用综合考察<br>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br>副词“才”与“都”、“就”语义的对立和配合<br>“不”否定的对象和“不”的位置——兼谈“不”、副词“没”的语用区别<br>“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br>副词与哪些语言单位组合<br>试论“只要”、“只有”和“无论”所表示的条件<br>从“球”看名词词义的动化<br>事物单位词的由来及使用<br>“人”与动性语素组合的语义<br>使用动性语素“上”、“下”的心理基础<br>动词后“上”、“下”的语义和语用<br>语文现代化的光辉先驱——纪念黎锦熙先生100周年诞辰<br>《新著国语文法》的历史贡献<br>《中国文法要略》与汉语语法研究<br>《提要》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尚需探讨的问题<br><br>中编 修辞学<br>准确地运用语言——学习鲁迅手稿得到的启示<br>鲁迅作品实词换用试析<br>虚词的选用——读鲁迅小说杞记<br>鲁迅对副词的选用<br>鲁迅对助词“了”的选用<br>词语的配合呼应作用<br>语言犀利 解析精辟<br>《阿Q正传》中谬误逻辑推理的运用<br>《骆驼祥子》的词语选用<br>《骆驼祥子》多样化的句式及其表达效果<br>论虚词的修辞效果<br>创新选词与词义变化<br>论艺术化词语的生成<br>论“相似点”及比喻的生成<br>名词比喻造句<br>动词、形容词的比喻造词<br>比喻对语言文化的贡献<br>借代造成语研究<br>虚实联系 蕴含深远——谈一种文艺修辞<br>时间表述的艺术化——谈诗词的语言<br>古典诗词中虚词的作用<br>古诗名作中词的避复与重现<br>诗句掩盖下的句法结构——古典诗词的诗句与一般句子的异同<br>古典诗词的组句——从“簌簌衣巾落枣花”说起<br>古典诗词的特殊句法结构——兼谈特殊结构诗句的表述效果<br>古典诗词特殊句法结构再探<br><br>下编 现代汉语词汇学<br>“口”、“嘴”语义语用分析<br>“心”族词语的语义、语用考察<br>说“龙”<br>谈“虎”<br>谈“天”说“地”<br>说“长”道“短”<br>古代诗词中的“云”——兼谈有语素“云”的词语<br>为什么说“打”——若干“打……”的语义联系探索<br>说“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