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1 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滑过”现象
安庆市岳西县天堂初级中学马敏
自从我校《数学教育中的“滑过”现象》课题组成立以来,课题组成员在数学组全体教师的支持和配合下,对我校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通过分析作业、试卷,与其他教师一起座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并交流课后反思,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滑过”(即浅尝辄止)现象。
一、学生预习中的“滑过”现象
开学初,我通过对所授的702、703两个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而那10%预习的同学,他们也只是将课本看一遍,将课本上的结论记一下,并不真正知道预习的方法和目的。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的重心和出发点在于学生,因为教学中的探究是学生的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能力。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中添加了大量如“思考”“操作”“讨论”“数学活动”等内容,目的就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借此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获取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预习经历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思考”“操作”“讨论”“数学活动”等内容不屑一顾,他们关注的只是课本上的结论,对需要认真动脑思考的内容没有认真思考,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没有动手操作,需要与他人讨论和交流的内容没有进行讨论交
流。学生认为自己在预习中记住了结论,在上课时老师问到能很快答出结论就说明自己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恰恰因为学生的这种肤浅认识,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的做法,导致了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和探索中失去深刻感受的经历。
采用上述预习方式的同学,他们只注意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由于上课需要与他人讨论和交流时,他们没有认真讨论并与他人交流,从而没有真正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使得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够深入。久而久之不仅造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养成不良的预习习惯,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提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