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教育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经典命题,同时它也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崭新课题。说它“经典”,是因为对这个命题的提出和思考甚至可以追溯到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古希腊思想家的教育思想;说它“崭新”,是因为面对今天的世界,民主教育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价值。特别是面对今天的中国,我们重新审视与研究民主教育,正是希望在批判继承中外教育家民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反思中国传统教育,探索符合时代需要和中国国情的民主教育模式,让我们的教育发展能有力地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论无疑有着至今还闪烁着真理光芒的许多思想养料,但毋庸讳言,就教育的根本理念而言,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真正的民主思想是比较少的。尽管中国古代不少教育思想家也不乏具有某些民主色彩的论述,但从总体上说,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最缺乏的恰恰是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至少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
比如,虽然孔子早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这有点接近今天我们常说的“受教育权利与机会的均等”),但在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下,绝大多数人受教育的权利事实上被剥夺了。又如,在师生关系上,中国传统教育有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道尊严而没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平等观念。自“五四”以来的近一个世纪里,随着民主与科学理念的日渐普及,一大批中国教育家高举民主教育的大旗改造着中国的教育,今天,立志献身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中国教育者理应接过这面大旗,把中国的教育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尽管很早就有人提出民主教育的理想,但正如民主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必须与具体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相协调一样,在不具备民主教育的社会条件下,它只能是一种理想。
那么,在今天民主教育何以可能?
本文开篇提到的那一系列老师打学生的事件,之所以引起那么强烈的社会反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个人尊严的觉醒。实际上,从私塾时代开始,在中国,千百年来,都是“老师打学生”,没有人觉得不正常——直到现在,还有教师认为体罚是教育的必须手段,甚至也有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老师的话就该打”!但是,历史进入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天经地义”,甚至对这非人道的教育方式予以谴责。
正如前面所说的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唤醒了人的觉醒。于是,人们开始审视包括教育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道、个性、尊严、平等、权利等观念开始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并萌芽。越来越多的人对“老师打学生”现象的谴责,正是中国全社会“人的觉醒”在教育上的微观体现。
更何况在今天,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民主,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呼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200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又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新的展望。“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和所有关心“十六大”的人一样,我注意到江泽民同志在这里用了一个新的提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四个字第一次赫然写在了党代会的报告中,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并列,让所有国内外关注中国政治的人再次感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信息。
的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创新概念。尽管“政治文明”的提法,早在1844年马克思在其《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一文中就使用过,但江泽民论述“政治文明”,其贡献在于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概念。毫无疑问,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在我看来,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就是民主和法治。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关键,是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继续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将通过制度的设计和制度创新来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特别是作为公民的百姓对官员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这些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和必然要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