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副刊的正式诞生<br> 现在比较一致认定的第一张正式副刊是隶属于《字林沪报》的《消闲报》。从1897年11月24日开始,《字林沪报》出于和众多以消闲、游戏、趣味为主旨的小报的竞争,率先把副刊类文字印成单张,取名为《消闲报》,随正报赠送。这个“附张”不仅有正式的刊名,而且有固定的刊期和版面,有基本稳定的编辑人员(第一任主编为高太痴)和作者队伍,具备了较为独立的编辑形态和编辑方针,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报纸副刊。<br> 创刊时期的《消闲报》开宗明义地宣称该刊的目的在于“遣闷排愁之助也”,为读者提供一种调节业余生活的方式。但是,和一些无聊小报的游戏文字比起来,《消闲报》已经注意到“启其聪明”、“开其智窍”的知识传播功能。同时,《消闲报》打破副刊仅在文人之间流传的局限,开始重视读者面的普遍性,以“诙谐易入”、通俗活泼的笔调,希望赢得更多人的喜欢。其文体包括诗词、笔记、掌故、传记、笑话等,还登载一些有趣的新闻背景材料和名人轶事,“上自国政,下及民情,以至白社清谈、青楼丽迹……希奇开笑、艳冶娱情”,无一不备。无论官吏名士、走马王孙、深闺才友、童蒙学生、男女老幼都是他们的目标对象,这就使得副刊在更大层面上得以拓展,受到重视。到后来,《消闲报》还加入了讥讽时政、鼓励爱国的内容。吴趼人、唐才常、容闳等社会名流都曾经参与过《消闲报》的编辑工作。在《消闲报》的影响和带动下,到20世纪初,很多报纸都已经设有专门的副刊了,副刊的影响越来越大,终于逐步实现了从边缘到主流的演变。<br> 虽然说第一张正式的副刊是《消闲报》,但“副刊”这个名字却直到1925年才出现。当时在北京拥有较大影响的《晨报》从创刊开始就将第七版设为刊发小说、诗歌、小品及学术演讲录的副刊版面,由孙伏园接编第七版后,在鲁迅的指导和支持下,《晨报》于1921年10月12日对第七版进行了改革,宣布独立,改出四开单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