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新闻传播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1047307
  • 作      者:
    董天策主编
  • 出 版 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董天策,文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媒介批评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重点学科新闻学带头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特邀理事,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媒介文化、媒介批评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人文社科规划项目5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主要有:《传播学导论》、《新闻传播学论稿》、《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网络新闻传播学》、《公关理论导引》、《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仁智的乐趣:山水泉石》等多部,主编《中外媒介批评》学术集刊。先后获省部级成果奖4项,被表彰为暨南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8年先后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省级培养对象,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新闻专业网络传播教材:网络新闻传播学》由网络传播基础与网络传播业务两大方面组成。其中,网络传播基础方面包括网络传播史与网络传播理论。网络传播史的编写,是在电子媒介发展的历史背景下阐述网络的历史,探究其发展规律,分析其分展趋势。网络传播理论,则研究网络传播在计算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视野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加深学生对网络现象的理性认识,使他们能从理论的高度上来把握网络时代。网络传播业务方面包括了对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业务环节、业务领域基本技能的阐释。从新闻采写,到视音频技术,到网络广告和网站管理,一系列实务化教学内容的导入,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新闻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
目录
第三版修订说明<br>导言<br>一、网络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br>二、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名称<br>三、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学术定位<br><br>第一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br>第一节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br>一、计算机成为传播媒介的历史<br>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br>三、互联网的功能及应用<br><br>第二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产生<br>一、网络新闻的起源<br>二、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br>三、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br><br>第三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媒体形态<br>一、上网媒体<br>二、网上媒体<br>三、网络媒体的新近发展<br><br>第二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br>第一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特性<br>一、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海量性、多样化<br>二、网络新闻传播的形式:多媒体、超文本<br><br>第二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传、受主体特性<br>一、网络新闻的传播主体:多元化<br>二、网络新闻的接受主体:个人化、主动化<br><br>第三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特性<br>一、网络新闻的传、受速度:快捷性<br>二、网络新闻的传、受关系:交互性<br>三、网络新闻的传、受范围:全球化<br><br>第四节 网络新闻传播在整个新闻事业中的定位<br>一、辩证对待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与局限<br>二、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网络新闻事业<br><br>第三章 网络新闻价值的取向<br>第一节 新闻的双重价值: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br>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的双重价值<br>二、新闻价值的定义与要素<br>三、宣传价值的定义与要素<br>四、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关系<br><br>第二节 新闻价值取向的多样性<br>一、新闻价值本身的客观性<br>二、新闻价值判断的相对性<br>三、新闻价值取向的多样性<br><br>第三节 网络新闻价值的取向<br>一、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br>二、网络新闻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br>三、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作用与影响<br><br>第四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准则<br>第一节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br>一、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br>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在网络传播中面临的挑战<br>三、网络传播环境下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br>四、坚持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原则<br><br>第二节 网络新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br>一、什么是新闻的客观性原则<br>二、网络传播环境下凸显出来的新闻主观性或倾向性<br>三、坚持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br><br>第三节 网络新闻的雅正性和煽情性<br>一、网络传播环境下炽盛起来的煽情新闻<br>二、网络新闻要倡导雅正性<br>三、网络新闻应坚持雅正性,避免煽情化<br><br>第五章 网络新闻采访<br>第一节 利用网络进行新闻采访的依据<br>一、网络是新闻采访的辅助通讯工具<br>二、网络是获取新闻报道线索的一种途径<br>三、网络是进行采访准备时不可或缺的帮手<br><br>第二节 利用网络采集新闻信息的方式<br>一、WWW浏览<br>二、使用网络检索工具<br><br>三、查阅网上数据库<br>四、收发电子邮件<br>五、使用网络寻呼机和网络视频<br>六、利用网上论坛和聊天室<br>七、加入邮件列表或新闻组<br><br>第三节 对网上信息的搜寻和评估<br>一、如何快速寻找有用的信息<br>二、如何评估网上信息<br>三、不能过于依赖网上的信息、资料<br><br>第四节 网络媒体的新闻采访<br>一、网络媒体的采访活动与网络记者<br>二、网络记者采访的特殊性<br>三、网络新闻采访存在的问题<br><br>第六章 网络新闻写作<br>第一节 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性<br>一、网络新闻写作材料的价值多元化<br>二、网络新闻写作形式的多媒体化<br>三、网络新闻写作指向的模糊性<br>四、网络新闻写作过程的互动性<br><br>第二节 网络新闻写作的现状<br>一、网络新闻写作还没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br>二、网络新闻写作方式正在成长中<br><br>第三节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的探索<br>一、消息写作的可能<br>二、深度报道方式的变革<br><br>第七章 网络新闻编辑<br>第一节 网络新闻编辑概说<br>一、网络新闻编辑的定义<br>二、网络新闻编辑的特性<br><br>第二节 网络新闻编辑的职能<br>一、强大的信息汇总职能<br>二、艰难的传播把关职能<br>三、更巧妙的舆论导向职能<br><br>第三节 网络新闻编辑的原则<br>一、整合性原则<br>二、策划性原则<br>三、美学性原则<br><br>第八章 网络新闻专题<br>第一节 网络新闻专题的形成与特性<br>一、网络新闻专题的形成<br>二、网络新闻专题的特性<br><br>第二节 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与作用<br>一、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br>二、网络新闻专题的作用<br><br>第三节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设计<br>一、专题网页的内容策划<br>二、新闻专题的网页设计<br><br>第九章 网络新闻论坛<br>第一节 网络新闻评论<br>一、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br>二、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br>三、网络新闻评论的形态<br><br>第二节 网络媒体论坛<br>一、网络媒体论坛的分类<br>二、设立网络新闻论坛的意义<br>三、网络新闻论坛的特性<br><br>第三节 网络新闻论坛的策划与管理<br>一、网络新闻论坛的策划<br>二、网络新闻论坛言论的特点<br>三、网络新闻论坛的管理<br>四、版主的业务要求与职责<br><br>第十章 网络与公民新闻<br>第一节 公民新闻的产生与发展<br>一、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br>二、公民新闻的具体形态<br>三、公民新闻的发展进程<br>四、公民新闻勃兴的原因<br>五、公民新闻的特点<br><br>第二节 博客与公民新闻<br>一、博客的概念、分类与特征<br>二、博客的发展历程<br>三、作为公民新闻的博客<br><br>第三节 播客与公民新闻<br>一、播客的概念、分类与特征<br>二、播客的诞生与发展<br>三、播客与公民新闻<br><br>第十一章 网络新闻工作者<br>第一节 网络新闻工作者的内涵<br>一、网络传播工作者<br>二、网络新闻工作者<br><br>第二节 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特征<br>一、职能身份的多重性<br>二、业务手段的多样性<br>三、工作时间的自主性<br>四、与受众关系的交互性<br><br>第三节 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素质<br>一、网络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br>二、网络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论修养<br>三、网络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br><br>第四节 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br>一、新闻职业道德在网络传播中面临的冲击<br>二、网络新闻道德观的特点<br>三、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br><br>附录 网络新闻传播法规<br>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br>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br>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br>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br>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br>互联网视听节 目服务管理规定<br>后记<br>第三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