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商界集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6682670
  • 作      者:
    杨耀健编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br>    《商界集萃》为其中一册,以历史事件为主线,重点描写国民党官场的公众案件、奇闻异事、利禄争斗等内容,并配以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
展开
精彩书摘
    包玉刚“借鸡孵蛋”<br>    包玉刚191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根据当地天一阁收藏的“包氏宗谱”所载推溯,他确为北宋名臣包拯的第29代玄孙。其父包兆龙在上海开过钱庄,兄妹七人,包玉刚是老二。早年他曾就读于上海吴淞船舶学校和交通大学,抗战爆发后才投身金融界,做了银行职员。<br>    中国工矿银行是一家川帮银行,总部设在重庆小什字。包玉刚出任该行衡阳分行经理,别看他年纪轻,搞金融却很有头脑。战争年代不太平,币值也不稳定,衡阳虽有多家银行,但是都不敢承做“押汇”业务。包玉刚却独具慧眼,利用有限的资金,专营这一项目,短短两年多时间,工矿银行衡阳分行不仅获得预付贷款利息和汇费的双重利润,还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受到总行的器重。<br>    1944年夏季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衡阳失守,包玉刚辗转来到大后方,被任命为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力图重整旗鼓。<br>    日军还在进攻,报上尽是些坏消息,包玉刚把乡愁埋在心底,接过前任留下的账簿,把注意力放在资金市场上,开始了困难重重的拼搏。大后方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一日三变,资金投放要冒很大的风险,有好几家前几年曾红火过一阵子的银行,在那个年头都像沙砌的房子那样坍塌了。此外,设在陪都的银行众多,竞争对手林立,有的实力雄厚,非同小可。<br>    包玉刚既审慎又大胆,只要一旦摸准行情,他就舍得下注。他那敏捷的头脑,好似金融机器上一只设计精良的齿轮,运转起来得心应手。一坐进写字间,数字便开始在他的脑海里闪现:资本、利息、税的延期、下一步的几桩生意。<br>    当陪都某些倒霉的金融家,聚在一起抱怨着没有机会时,年轻的包玉刚却在改写着工矿分行的历史。他的确很在行,差不多每个部门都能插手。他的风格是工作认真,有条不紊,手头总是掌握着详尽可靠的信息。他的经营嗅觉相当灵敏,投资很少有过失误,犹如一位成竹在胸的船长,绕过了一处处激流险滩。<br>    包玉刚还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尝试把银行业、保险业、仓库业连为一体,拓展业务。<br>    工矿银行代办保险业不难,难在无力自建仓库。于是包玉刚想出“借鸡孵蛋”的办法,在朝天门附近联系租用一些库房,作为囤货的场地。这样,此后凡是向工矿银行申请“押汇”或贷款的客户,其货物必须在该行保险和存放,即便客户破产,其所存货物也能保障工矿银行少受或不受损失。同时,此举还可获得利息、汇费、保险费和仓库租金四重利润,财源滚滚而来。<br>    在川帮银行里,员工绝大部分是四川人,包玉刚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原因在于他合得让利。保险公司送来的回扣,他自己要拿一点,也要分给大家作福利,这在万般艰难的抗战年代是难能可贵的。<br>    在有限的公休日里,人们可以在浙江同乡会馆里看到包玉刚的身影,他往往谦逊地站在一旁,聆听老辈子的高谈阔论。上班时他则变了模样,精明果断信心十足,惯于发号施令,善解难题。<br>    有一次,工矿总行的大老板要来视察,分行的职员都犯了愁,因为大老板不懂新式会计法,就连阿拉伯数字也不熟。<br>    包玉刚了解到这些情况,暗暗作了准备,不慌不忙的恭候着。大老板来的那天,包玉刚除了口头汇报外,还向其递交了两份近期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损益表》。这下使在场的高级职员都着了慌——大老板看不懂这本账,你包玉刚不是存心要他老人家出洋相么?完了,你这个分行经理干不长了。哪知,大老板对报表看得津津有味,对每项开支都有印象,看过后还作了指示,说得头头是道。<br>    事过之后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围着包玉刚问长问短,他却笑而不答。多年之后,方才有知情人士披露,包玉刚当时针对大老板的理解水平,提前叫会计人员“翻译”了那两份报表,完全按照传统的旧式簿记方法,连数字也改成汉字,大老板自然一目了然,满意而归。<br>    一位曾跟包玉刚共过事的人说:“我敢发誓,如果他后来不去搞航运业的话,他准会成为一流的金融家。”<br>    1946年包玉刚返沪,他在重庆卓越的经营,已给上司留下深刻印象,因而下车伊始便成为接收人员,参与接收上海日本帝国银行的财产。随着美货的倾销和内战的爆发,国统区的物价又成了脱缰的野马,见天狂涨。钞票越发越多,银行越办越滥,搞得不可收拾。1948年他辞去公职,与其父合办了一家纸厂,解放前夕又出走香港。<br>    年历翻到1955年,包玉刚37岁,他突然被开办航运业的念头迷住了,四处申请贷款。在好友郑炜显帮助下,他从日本神户银行贷款70万美元,买进一条已有20年船龄的烧煤旧货船,命名为“金安”号,迈出了第一步。<br>    当时的一般船东,眼见航运吃香,纷纷将自己的船用以单程租用或散租,急功近利。包玉刚则不然,他的“金安”号只愿中、长期出租,收入虽不怎么令人激动,然而赢利却十分稳定。一年之后他还贷及时,树立了良好声誉,令各家银行刮目相看,都愿借钱给他。他采用“借鸡孵蛋”的老办法,借到一笔款项就买一条船,短短两年便成为拥有七条船的大船东,在香港脱颖而出。<br>    1962年包玉刚与桑达士合作,成立起“巴哈马世界海运有限公司”,实力大为增强,他已不屑于购买旧船,而愈来愈多地问津新船。60年代末期中东战火弥漫,西方人士避之不及,包玉刚却认定这是天赐的良机,从日本订购了八条超级油轮,专跑中东石油运输,收入直线上升,股东们乐不可支。<br>    1970年他与桑达士再度携手,创办了“环球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争先恐后前来人股的有香港汇丰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和环球航运集团,包玉刚出任董事长。公司的船队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截至90年代初期,他的资产超过40亿美元,被誉为“东方船王”。他多次向大陆捐款和设立“包玉刚奖学金”,受到各方好评。<br>    1991年9月,包玉刚病逝于香港,终年73岁。 <br>    ……
展开
目录
总序 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br>川江之星<br>红色老虎闯世界<br>爱国实业家胡子昂<br>“火柴大王”刘鸿生<br>“铅笔大王”吴羹梅<br>“机器之友”胡厥文<br>“味精大王”吴蕴初<br>“化工先导”范旭东<br>大后方的荣氏企业<br>包玉刚“借鸡孵蛋”<br>能源专家孙越崎<br>“冠生园”异军突起<br>李岳阳与“凯歌归”餐厅<br>赵春咏与“永新皂”<br>金融巨子康心如<br>胡仲实与中国兴业公司<br>“林汤圆”其人其事<br>陪都市招琐谈<br>抗战餐饮轶闻<br>水流沙坝旧市场<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