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探求充满活力的特色南京发展之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09677
  • 作      者:
    程茂吉,周岚,苏则民编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第2辑)(共6册)》为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第二辑),共六册,分别为: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与社会和谐、现代城市的产业前沿、城市经济和谐发展的新视野、区域和谐与南京城市空间发展、探求充满活力的特色南京发展之路、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与社会和谐: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弱势群体的新期盼,创新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颇具时代性和挑战性。《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第2辑)(共6册)》立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对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进行了类型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价值基础、基本目标,重点讨论了新时期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结构模式、目标模式和运行模式,并提出以建立健全六大机制、着力完善六大体系为内容的对策建议。《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第2辑)(共6册)》可供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等社会各界的读者学习参考。
    《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第2辑)(共6册)》还包括现代城市的产业前沿--服务业创新与发展,城市经济和谐发展的新视野,区域和谐与南京城市空间发展,探求充满活力的特色南京发展之路,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展开
精彩书摘
    前言
    
    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逐步“破题”并日益走向深入。从执政理念到政府职能转变,从健全民主法制到致力改善民生,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到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从创建和谐文化到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和谐社会建设大格局正全面展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发展进军号角中的最强音。实现科学发展,共建共享和谐,关键在于落实,关键在于将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逻辑与实践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把和谐社会的理念、目标具体转化为策略行动与政策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历史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也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此,十七大报告中也做出了明确的指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我们当前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城市现代化的战略,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也正是我们这套“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 丛书编写的宏观宗旨。
    在当今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城市已成为最重要的舞台,有人曾这样形象地描述城市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现代社会一旦由抽象概念变成现实,那么,它的血肉之躯就是城市”。从城市的发展来看,在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等也将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景式转换与全方位变迁,在这种转变与变迁中,传统与现代、神圣与世俗、乡村与都市、身份与契约、封闭与流动等各种要素将多元流变并不断交织、碰撞、融合,由此,因城市及其现代化两大主题双重变奏而成的城市现代化势必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突出旋律,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和谐及其衍生的城乡和谐等问题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会城市,南京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一直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在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加快“两个率先”进程中,南京市努力追求“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积极探索与实践社会和谐,并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率先提出建设“和谐南京”战略构想及规划,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和突出亮点的发展路径,成为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先行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先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区。自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后,南京市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总要求,努力建设“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特色打造、更加注重整体和谐。南京市城市经济正逐步进入工业化后期,人民生活水平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这不仅标志着南京的城市发展正在转入以城市现代化、国际化为主导,以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为主要任务的新阶段,同时也标志着南京市和谐社会建设达到了一个新起点,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展开
目录
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第二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与社会和谐
前言
第一章 从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看和谐社会的深度构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 弱势群体的理论与现状
第一节 弱势群体的界定及相关理论
第二节 我国弱势群体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章 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与现状
第一节 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历时性分析
第三节 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现状剖析

第四章 残疾人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一节 残疾人群体的生存现状
第二节 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支持

第五章 进城务工群体与社会支持
第一节 进城务工群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进城务工群体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进城务工群体的社会支持

第六章 失业群体与社会支持
第一节 失业群体的构成与规模
第二节 失业群体的基本特征及生活方式
第三节 失业群体的社会心态与社会流动
第四节 失业群体的社会支持

第七章 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
第一节 新世纪新阶段弱势群体社会支持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理论基石
第三节 价值基础和基本目标
第四节 模式选择
第五节 机制与体系创新

第八章 弱势群体的政府支持
第一节 弱势群体政府支持的现状
第二节 弱势群体政府支持的理论支撑
第三节 强化政府在扶持弱势群体中的职能

第九章 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
第一节 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概述
第二节 弱势群体的NGO支持:以南京市为个案分析
第三节 完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体系的对策

第十章 弱势群体的个体支持
第一节 弱势群体个体支持系统的内涵和现状
第二节 创新弱势群体自我支持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第二辑):现代城市的产业前沿
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第二辑):城市经济和谐发展的新视野
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第二辑):区域和谐与南京城市空间发展
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第二辑):探求充满活力的特色南京发展之路
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丛书(第二辑):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