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理账戶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63972
  • 作      者:
    李爱梅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包括7项实证研究:(1)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2)心理账户的认知图式和评价维度;(3)心理账户的本质特征;(4)不同人群的心理账户特征差异;(5)不同财富来源的支配模式;(6)相对值优惠与绝对值优惠效应; (7)心理账户的薪酬激励效应。在三次大规模调查(范围覆盖全国9个城市共 5057个有效样本)和三次实验研究(1075人参与)的基础上,一得出以下结论: 1.经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发现,中国人的心理账户存在一个“3—4—2”的内隐结构:收入账户包括工作常规收入(RIA)、投资经营收入(IIA)、非固定的额外收入(WIA)3个账户;开支账户包括生活必需品支出(CEA)、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DEA)、享乐休闲开支(HEA)、情感维系支出(REA)4个账户;存储账户包括安全保障型(SSA)和风险投资型(RIA)2个账户。心理账户的分类从本质上反映两个层次的心理需求——功利实用型需求和情感享乐型需求。<br>    2.采用多维尺度法(MDS)和语义差异量表法,揭示了各个心理账户的认知图式和潜在的评价维度。人们从“临时一固定”和“重要一不重要” 两个维度评价收入账户,从“必需一享乐”和“重要一不重要”两个维度评价开支账户,从“保障一投资”和“安全一风险”两个维度评价存储账户。<br>    3.采用探索性凶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探讨了心理账户特征的三因子模型,即:非替代性、心理预算和灵活性。其中,非替代性是最本质的特征。<br>    4.不同人群在心理账户的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心理预算高于女性;年龄与灵活性特征呈明显的负相关;学历与心理预算特征和灵活性特征呈正相关,而与非替代性特征呈负相关;经济水平与心理预算特征和灵活性特征呈显著的正相关。知识工作者心理账户的灵活性较强。<br>    5.研究揭示:由于人们对不同心理账户的认知评价不同,不同的财富来源有不同的支出结构和支配模式。意外之财倾向于人情开支、娱乐休闲和储蓄;正常收入倾向于日常必需开支、储蓄以及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br>    6.在消费领域的应用研究发现,人们对相对值优惠与绝对值优惠的心理感知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相对值优惠与绝对值优惠效应。在薪酬激励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发现了预期参照点效应、得失强度效应以及价值形式效应。<br>    通过以上研究,探讨了中国人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本质特征和内在心理机制,揭示了心理账户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的内在规律及其实践应用。
展开
目录
1 导论<br>1.1  研究问题的提出<br>1.2  研究主题界定<br>1.3  研究内容与整体设计<br>2 认知偏差=情绪与有限理性决策<br>2.1  经济理性到有限理性——对经济理性<br>2.2  原则的质疑<br>2.3  认知偏差与有限理性<br>2.4  情绪与有限理性决策<br>2.5  有限理性的局限与发展<br>3 非理性决策行为研究<br>3.1  不确定条件下的直觉启发式<br>3.2  前景理论<br>3.3  生态理性<br>3.4  社会理性<br>3.5  非理性决策行为的几个关键概念<br>4 心理账户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br>4.1  “心理账户”概念的提出<br>4.2  心理账户的运算规则(mental arithmetic)<br>4.3  心理账户的应用研究<br>4.4  对心理账户研究的简要评述<br>5 中国人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研究<br>5.1  问题的提出<br>5.2  研究程序和方法<br>5.3  研究结果<br>5.4  分析讨论<br>6 中国人“心理账户”的认知图式分析<br>6.1  研究目的<br>6.2  研究程序和方法<br>6.3  研究结果<br>6.4  讨论与分析<br>6.5  小结<br>7 “心理账户”的特征探讨与模型验证<br>7.1  研究目的<br>7.2  研究程序与方法<br>7.3  正式调查<br>7.4  研究结果<br>7.5  讨论与分析<br>7.6  小结<br>8 不同人群心理账户特征的差异分析<br>8.1  研究目的<br>8.2  研究程序与方法<br>8.3  研究结果<br>8.4  分析讨论<br>8.5  小结<br>9 财富来源影响资金支配结构的实验研究<br>9.1  研究问题提出<br>9.2  实验1:不同财富来源是否有不同的资金分配顺序和支配结构<br>9.3  实验2:在支配不同来源的财富时,成人是否与大学生一样有不同的消费结构和财富支配方向<br>9.4  讨论<br>9.5  结论<br>10 相对值优惠与绝对值优惠对价格感知的影响研究<br>10.1  问题的提出<br>10.2  实验研究<br>10.3  问卷调查研究<br>10.4  讨论<br>10.5  结论<br>11 心理账户与薪酬激励效应的实验研究<br>11.1  问题提出<br>11.2  实验1:薪酬激励的预期参照点效应<br>11.3  实验2:薪酬激励的得失强度效应<br>11.4  实验3:薪酬激励的价值形式效应<br>11.5  总的讨论<br>12 总结与展望<br>12.1  研究的主要结论<br>12.2  研究的创新之处<br>12.3  需要继续探讨的问<br>附录I  调查研究问卷<br>附录Ⅱ 情境实验材料<br>附录Ⅲ 数据分析表<br>附录Ⅳ 方差分析结果<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