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26813
  • 作      者:
    (美)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1992)是尼尔·波斯曼媒介批评的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是《童年的消逝》(1982)和《娱乐至死》(1985),2004年已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个三部曲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技术对人类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技术垄断》警告世人,美国正在进入技术支配文化的一个新阶段,正面临失去传统、失去驾驭技术能力的危险。
展开
作者简介
  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媒介理论家和批评家,生前任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横跨教育学、语义学和传播学。弘扬了麦克卢汉、伊尼斯开创的媒介环境学,并推动该学派进入北美传播学主流圈子。 波斯曼存世的著作共25种,要者有:《美国的语言》、《发现你的语言》、《探索你的语言》、《语言与现实》、《疯话、蠢话》、《作为保存活动的教学》、《作为颠覆活动的教学》、《教育的终结》、《构建通向18世纪的桥梁》、《认真的反对》等。其中,《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和《技术垄断》是他著名的“媒介批评三部曲”。1986年,他获得美国英语教师學会授予的“乔治·奥威尔奖”,1988年获纽约大学杰出教授奖。他曾在世界各地讲学,被授予世界若干著名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已经并将继续在中国学界产生持久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1992)是尼尔·波斯曼媒介批评的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是《童年的消逝》(1982)和《娱乐至死》(1985),2004年已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个三部曲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技术对人类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技术垄断》警告世人,美国正在进入技术支配文化的一个新阶段,正面临失去传统、失去驾驭技术能力的危险。
  《技术垄断》认为,人类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使用、技术统治和技术垄断三个阶段;人类文化大约也分为相应的三种类型: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和技术垄断文化。
  和其他学者一样,波斯曼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但他死死地盯着技术的阴暗面,以免技术对文化造成伤害。他认为:在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服务、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文化阶段,技术向文化发起攻击,并试图取而代之,但难以撼动文化;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形,技术垄断就是集权主义的技术统治。
  《技术垄断》认为,“信息革命”经历了印刷术、电报、摄影术、广播和电脑等五个阶段。在技术垄断到来之前,信息控制机制帮助人驾驭技术,这些机制有:法庭、学校、家庭、政党、国家和宗教。到了技术垄断阶段,抵御信息泛滥的多重堤坝和闸口土崩瓦解,世界就难以驾驭、难以把握了。
  《技术垄断》揭示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的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它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的异同,它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它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去拼死抵抗技术垄断,并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展开
精彩书摘
    有的时候,各种机器呈现出人的一面,甚至是超人的一面。也许,我听见过的最荒唐的话是我的一位学生说的话。有一天天气闷热,我们的教室没有空调。有人告诉他,温度计显示华氏98度,他应声说:“难怪这么热!”这句话使天气脱身,于是天气对室内的温度就不承担责任了。只要温度计规规矩矩地工作,我们就觉得舒服。但电脑的“人性”远远超过温度计,且几乎胜过任何技术。和大多数机器不一样,电脑不是进行工作,而是指导工作。正如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所云,电脑是“指令和控制”的技术,如果没有可供电脑控制的东西,电脑就没有价值。电脑对官僚主义者至关重要,其原因就在这里。
    官僚主义者拥抱技术,这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技术制造的错觉是,决策似乎在官僚主义者的掌控之中。表面上看,电脑有智能,且不偏不倚,所以它几乎有一个充满魔力的倾向:把人的注意力从履行官僚主义职能的人转移到它自己身上,仿佛它就是真正的权威源泉。用电脑武装起来的官僚主义者是我们这个时代未获承认的立法者,成为我们可怕的负担。我们不能够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倘若阿道夫·埃希曼当时说,把犹太人送进焚化炉的不是他,而是一批电脑,他就可能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了。
    在我的学术生涯里,虽然(或由于)我做“行政工作”比较晚,我还是常常感到惊诧,人们竟非常顺从地接受如下的解释:“电脑显示……”或“电脑断定……”。这就是“此乃神意”的翻版,就是技术垄断论的语言。两种版本的效果差不多。你们不会感到奇怪,我很少诉诸这类骗人的把戏。但有时我被逼到墙角无路可走时,也不得不让步投降。至今无人回答说:“(电脑搞的是)垃圾进,垃圾出。”这种完全不设防的态度有一种卡夫卡式的荒诞味。在他的小说《审判》(The Trial)里,主人公约瑟夫.K(Josef K.)被控有罪,至于什么性质的罪,谁提出指控,他本人却浑然不知。电脑把我们太多的人变成了约瑟夫.K式的人。电脑常常成为不知名的原告,这位原告不会透露指控的信息源,法官也不会要求它提供信息源。电脑已经做出宣判,表面上看似乎就足够了。至于谁给电脑输入数据,为何输入这样的数据,为谁提供方便,以什么预设为根据,所有这些问题都被省略掉,无人去关心了。
    不仅个人事务里有这样的情况,公共决策里也有这样的情况。五角大楼、税务署和跨国公司等大型机构告诉我们,它们检测的依据是电脑生成的答案;一般来说,这足以使我们心安理得、安然入睡。无论如何,这样的决策过程使我们不至于抱怨或控诉。电脑强化了官僚机构,压抑了追求重大社会变革的冲动,至少是产生这种结果的部分原因。魏泽堡写道:“人们已经多次宣告电脑革命的来临和电脑时代的成立,然而如果用革命胜利产生的社会变革来衡量革命胜利的话,那就可以说,没有发生过电脑革命。”
    电脑使政治、社会和商务机构实现自动化运行,在这个过程中,电脑未必使这些机构提高效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们使人不注意这些机构是否必需以及如何改进这些机构。大学、政党、教派、司法审理、公司董事会并不会由于自动化而改进工作。它们只不过更加吓唬人、更加技艺化,或许还多了一点点权威,然而它们的预设、理念和理论里的缺陷却会原封不动。换句话说,在生成激进而重大的社会、政治和宗教思想上的威力方面,计算机技术尚未接近印刷机的水平。如果印刷机像大卫·里斯曼(David Riesman)所谓的“思想炸药”,那么电脑只不过是思想的滑石粉而已,因为它的性能仅仅是掩饰我们不令人满意的机构和思想。
    我不想走魏泽堡那样远;他说电脑仅仅是完成非重要功能的精巧设备,电脑革命是胡说八道的大爆发。也许,他这个评判将来需要修正,因为电脑是有无数用途的技术,用西摩尔·帕珀特(Seymour Papert)的话说,电脑是像海神普罗特斯(Proteus)一样多变的机器。比如,你必须注意电脑生成的图像在虚拟现实里的意图。如果你布置一套微型的眼睛般的屏幕,你就可以屏蔽真实的世界,到模拟的三维世界里去移动,这个世界的景观会随着你脑袋的动作而变幻。蒂莫西·利尔瑞(Timothy Leary)热衷于虚拟现实,这并不意味着,虚拟现实有一个建设性的未来。然而谁知道呢?也许,对那些无法对付真实世界的人来说,虚拟现实提供的治疗胜过“伊莉扎”软件吧。
    ……
展开
目录
译者前言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塔姆斯法老的评判
第二章 从工具时代到技术统治时代
第三章 从技术统治时代到技术垄断时代
第四章 难以把握的世界
第五章 崩溃的防线
第六章 机器意识形态:医疗技术垄断
第七章 机器意识形态:电脑技术垄断
第八章 隐形的技术
第九章 唯科学主义
第十章 符号大流失
第十一章 爱心斗士
参考书目
索引
译者后记
译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