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行刑与罪犯矫治社会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439881
  • 作      者:
    张峰,连春亮著
  • 出 版 社 :
    群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连春亮,男,汉族,河南省禹州市人。1987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劳改管理系,同年分配于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任教;1991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教师本科班,1993年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十几年来,先后出版的专著有《罪犯心理矫治策论》(独著)、《剖析罪犯心理的艺术》(合著)、《罪犯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合著)、《犯罪心理学教程》(合著)、《人文关怀下的罪犯心理矫治》(合著)、《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合著);主编和参加编写有《社区矫正概论》(主编)、《犯罪心理学》(副主编)、《服刑人员个案矫正技术》(副主编)、《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策论》(副主编)、《律师谈违约损害赔偿》(参编)、《狱政管理》(参编)、《来自监狱的报告》(参编)、《罪犯心理矫治》(参编)等书;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及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4个;先后发表专业论文五十多篇。现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司法行政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学报编辑部编辑,律师,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法学会法制心理学分会秘书长,河南省青少年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法制心理学、监狱学和刑事法学研究。
    张峰,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1985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于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任教;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刑法专业研究生班。先后出版的专著有《犯罪心理学教程》(合著)、《人文关怀下的罪犯心理矫治》(合著);主编和参加编写有《社区矫正概论》(主编)、《法学概论》(主编)、《新编刑法教程》(副主编)、《新编刑事诉讼法教程》(参编)、《当代中外性犯罪研究》(参编)、《外国监狱概论》(参编)、《罪犯教育学》(参编)、《民法教程》(参编)等书;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及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0个;先后发表专业论文三十多篇。现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刑事法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行刑与罪犯矫治社会化研究》在写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全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理论体系和结构体系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特点;另一方面又力求各个部分的独立性,使各部分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小体系,突出各个部分逻辑严谨、结构严密的特征。但是要做到二者兼顾实在太难,不可避免地出现前后内容的重复现象。“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遵循这一原则,当“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时,只好“舍鱼而取熊掌”。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刑罚人性化对刑罚理念的钳制
    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用来规范和调整人类行为和关系的法律越来越多,刑罚的方式方法也不断改进,但是犯罪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状况,从刑罚学的角度来说,需要重新建构人类的刑罚理念和刑罚的体系。在刑罚的价值取向上,要改变刑罚工具观,坚持公平、正义,力戒为求得预防犯罪而唯恐用刑不及的做法。
    对于刑罚的价值选择,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轻刑化说”。认为我国刑事立法所规定的刑罚体系具有重刑主义倾向,故完善刑事立法应当使刑罚趋于缓和。第二种“重刑化说”。认为我国刑事立法严刑重罚虽然未能有效地遏制犯罪的增长,但决不意味着它的失败。在当前犯罪活动十分猖獗的情况下,立法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从严惩办的政策;刑法的宽严程度以及刑法关于重刑和死刑的规定,大体应保持目前的水平。第三种“适度化说”。即主张在刑罚的设定上,既要反对重刑化说,又要反对轻刑化说,认为法定刑应该基于罪与刑的等价关系,以适度与协调为原则,使罪刑之间建立一种相当的对应关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行刑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再社会化与行刑社会化
(一)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二)行刑和行刑社会化
(三)关于行刑社会化内涵的分析
二、行刑社会化的人性化基础
(一)人性化与刑罚的人性化
(二)刑罚正义与刑罚人性化
(三)刑罚人性化对刑罚理念的钳制
三、行刑社会化的原则
(一)关于依法规范的原则
(二)关于积极稳妥的原则
(三)关于协调配合的原则
(四)关于改革创新的原则
(五)关于矫正为本的原则
(六)继承与吸收原则
(七)矫正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八)狱内执行与狱外执行并重的原则
(九)价值无涉原则
四、行刑社会化的意义
(一)行刑社会化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刑罚执行制度
(二)行刑社会化提高了罪犯改造质量
(三)行刑社会化是国际行刑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行刑社会化的动力基础
一、刑罚的发展趋势
(一)非刑化
(二)轻缓化
(三)自由刑的纯化
(四)非监禁化
二、行刑的发展与变迁
(一)从“报应刑”到“教育刑”
(二)从“教育刑”到“综合刑”
三、行刑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行刑个别化
(二)行刑合理化
(三)行刑人道化
(四)行刑法治化
(五)行刑专业化
(六)行刑社会化
四、行刑社会化的刑事理论基础
(一)行刑社会化思想的演变过程
(二)行刑社会化的理论依据
(三)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五、行刑社会化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一)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二)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三)模仿学习原理
(四)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
(五)精神分析理论
六、行刑社会化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一)标签理论
(二)社会互动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国外行刑社会化的现状
第四章 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制度构建
第五章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化
第六章 罪犯心理矫治与社会化
第七章 我国社区矫正的若干问题
第八章 我国社区矫正模式构建
第九章 社区矫正制度
第十章 出狱保护制度
第十一章 我国未成年犯处遇制度
第十二章 行刑社会化与监狱体制改革
第十三章 监狱体制改革的模式构建
第十四章 行刑社会化的价值分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