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665432
  • 作      者:
    黄顺基著
  • 出 版 社 :
    广东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黄顺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现代逻辑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研究所顾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创新学会顾问。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逻辑问题上发表了与苏联学者不同的意见,受到毛泽东的重视和接见。90年代中期,在钱学森院士的建议与指导下从事第五次产业革命的研究。2003年受教育部社政司委托,主持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基本要求”与“国家示范教材”。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数理逻辑、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主要著作:《自然辩证法概论》(国家示范教材)、《大杠杆——震撼社会的新技术革命》、《科学技术哲学引论》、《大动力——科学技术动力论》、《大创新——企业活力论》、《信息革命在中国》等二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是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它不仅系统地探索和建构了独到的STS学科体系,而且对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对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有启发性的探讨和论述。这对于STS学科建设、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
目录
导言 科技革命与大国的更替
科技革命与社会形态的变迁
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前提与基本矛盾

第一篇 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回顾
第一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工业化阶段
第一节 世纪科学与工业的结合
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二、工业革命中劳动工具的两次变革
第二节 世纪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变革
一、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
二、工业社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第三节 工业化对社会的影响
一、对自然观的影响
二、对教育的影响
三、对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工业化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一、英国在**次工业革命中异军突起
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崭露头角
三、工业化把欧洲推向世界历史舞台
第二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信息化阶段
第一节 世纪科学、技术、工业与社会结合
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二、世纪劳动工具的变革
三、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世纪信息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变革
一、信息社会的生产方式
二、信息社会的流通方式
三、信息社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第三节 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
一、对教育的影响
二、对文化的影响
三、对国防的影响
四、对社会形态的影响
第四节 信息化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一、美国在信息革命中崛起
二、信息化与世界经济格局
三、信息化与世界政治格局
第三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模式的转变
第一节 工业化阶段的发展模式
一、二元经济结构论
二、国际依附理论
三、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
一、信息革命不同于工业革命的特点
二、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现代化与发展模式
一、现代化的含义
二、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科学技术革命是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节 生态化的发展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长远目标
二、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文明转型
三、生态化生产的发展模式

第二篇 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展望
第四章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向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一、科学、技术、生产、社会一体化
二、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
三、科学技术业成为振兴国家的战略产业
第二节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向之一
一、物质生产中的基本矛盾
二、环境科学技术
第三节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向之二
一、和平问题
二、发展问题
第五章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发展的基本前提
第一节 世界发展的基本前提
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
二、两种生产的矛盾运动制约着世界的发展
三、协调两种生产的比例是世界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关于物质生产的主导科技与产业
一、分子遗传学与生物工程技术
二、生态学与环境工程技术
第三节 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自身的生产
一、人口数量问题
二、人口质量问题
第四节 生物科学技术与物质生产
一、关于物质生产的生态化思想
二、物质生产中的生态经济问题
三、物质生产中的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
四、物质生产中的生态生产力
第六章 新科技革命与现代化模式
第一节 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考量
一、科技革命与现代化模式的转变
二、科技创新是推进现代化的基本动力
三、不同国家有不同特色的现代化模式
第二节 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二、高技术发展战略
三、技术引进战略
第三节 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一、研究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基本过程
二、从经验中学习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第三篇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第七章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旧中国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历程
一、晚清政府统治下现代化举步维艰
二、中国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
第二节 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关于现代化的理论探讨
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新中国领导人开创现代化的新道路
一、毛泽东论中国现代化道路
二、邓小平关于现代化的论述
第八章 世纪现代化遗留的问题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中遗留的问题
一、大部分国家的工业化任务没有完成
二、工业化带来全球生态危机
第二节 信息化进程中遗留的问题
一、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信息基础结构
二、信息化过程是信息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
三、信息化进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的成就及面临的新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成就
二、新世纪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新问题
第九章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新形势
一、新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内容
二、新科技革命引发的社会思潮
三、新科技革命推动知识社会的来临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
一、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
二、科学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节 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变革
一、科技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第四节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发展模式
一、新科技革命与发展模式的选择
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竞争力
三、科学技术知识是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第十章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与道路
一、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二、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新特点与新道路
一、经济体制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二、发展生产力——实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
三、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必须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结构
二、以人口与农业为核心开展生物科学技术研究
三、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目标加强思想文化教育

后记
参考文献
英文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