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治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0069709
  • 作      者: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经典通读:政治学》主张人类与生俱来的社会形式,让你我无法回避生活中的政治,但我们必须了解——国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展开
作者简介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所涉及的学术研究领域几乎涵盖了他所在时代已有的全部学科,并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有:《工具论》、《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三段论),并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他的思想对西方的文化取向和内容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治学》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这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也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在本书中,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十分广泛,涉及了国家(城邦)的目的、起源、产生、衰败及保全的原因,政体的分类、变革和维持,理想城邦及其构建,公民的教育等。概括而言,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有以下几点:(一)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开创政治学研究之先河。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对学科进行分类,他把各门学科按照知识的不同分为理论学科、实践学科和创制学科。其中政治学就属于他所谓的实践学科。在他看来,政治学是研究至善的学科,是一切学科中最高、最权威的学科,而那些研究战术、理财术、讲演术等的学科都隶属于政治学,都是为政治学服务的学科。政治学是其他学科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或者说人天生就要过城邦生活。人的向善本性,使得人不断追求善的生活。人参加各种层次的共同体,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对至善生活的追求。城邦是包含了一切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是生活的至善。政治学是研究城邦至善的学问。与之相对,伦理学则是研究个人至善的学问。要实现个人生活的至善离不开城邦,如果一个人离开了城邦还能生存的话,他要么是一个神祗,要么是一个野兽,总之,他很难像正常人那样活着。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学要高于伦理学,伦理学在本质上属于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对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划分、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确定,使政治学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因此他有了“政治学奠基者”的美誉。
  (二)重经验研究方法,把神学束缚下的政治学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政治学。
  与他的老师柏拉图注重抽象思维和神话论证不同,主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更注重经验。他毕生的大量精力都放在了开创性的、贴近现实的研究工作上。他所收集的当时希腊158个城邦的政治法律制度方面的资料,涵盖了这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他试图理清各个城邦的发展历史,然后对它们进行比较,最后找到它们兴衰成败的原因。
  在本书第二卷中,他分析批判了柏拉图等人以及别的时期的前辈关于政体的思想,阐述了历代政体的兴衰得失,为他后来关于政治的各种精辟观点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他首次在政治学领域突破神学观念的束缚,坚持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求国家产生的原因,第一次把匍匐在神学和哲学框架下的政治学转变为人的政治学,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政治“科学”研究的先河。他在《雅典政制》以及本书中所采用的这种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后来的政治学者,比如声名赫赫的西塞罗、托马斯·阿奎那、马基雅维利、布丹和孟德斯鸠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提出了理想的政体模式——中产阶级占主体的共和制。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城邦日益没落,社会混乱,贵族和平民、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日益激化。对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种社会动荡和混乱均起于非正义,而非正义就是不公道、不平等。在本来应该平等的公民之间如产生了不平等,必然导致不满,产生斗争。富人掌权的寡头政权,以压迫穷人为能事;而如果贫民掌权,他们也会不择手段地排挤富人。他认为,要想调和这种矛盾,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有一套适宜的政治理论。在他看来,这个理论就是中庸之道。这就需要找到一个能在穷人阶层和富人阶层之间起居间掣肘作用的力量,即中产阶级。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能包含较多因素的”“完善政体”,即共和政体(或称“立宪政体”、“混合政体”)。总之,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就是“中庸之道”。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中庸则是美德的特征。”善德就在于行中庸之道,过度和不及就会导致恶行。他认为这种善恶标准也同样适用于政体。
  他还指出:“凡离中庸之道(即最好的形式)愈远的也一定是恶劣的政体。
  理想政体之所以理想,就在于这种政体的主体一一被亚里士多德看作是中庸的化身的中产阶级,能顺从理性而不走极端,能保持共和政体的“中间形式”和“中间性格”。总而言之,他的政治主张是兼容贫富,平衡“ 质”和“量”。既主张考虑自由出身、财富和门第,又坚持照顾多数人的利益。
  根据中庸之道,他提出“国家有调和阶级矛盾的职能和责任”的思想,即“一切政治组织总是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相合成”。统治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以统治者为中心的所谓专制统治,即主奴统治;另一种是以被统治者利益为基础的“自由人统治”。他赞成后一种统治而反对前一种统治。因为城邦是自由人组成的平等的、符合正义的社会组织,所以大家都有平等的权利。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应该“轮番为治”。亚里士多德坚持要把中产阶级当作组建共和政体的依靠力量。因为,在他看来,中产阶级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财物,也不像富人那样容易引起别人的觊觎。他们过着无忧无惧的平安生活,易具中庸美德,适于作贫富两级间的仲裁者。
  这样,就可以减少城邦内的竞争和内讧。
  (四)主张通过公民教育和培养实现城邦生活的完善与和谐。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有三种途径可以使人变得善良,即本性、习惯和理性。本性毫无疑问是首要的。也就是说,他首先必须是人而不是动物。
  动物主要靠自然本性生活,很少受习惯的影响,而人的生活除了受本性的影响,还要受习惯和理性的影响。习惯和理性是人所独有的。本性、习惯、理性三者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特别是当理性能够统御本性和习惯的时候,人才可以过上至善的生活。而对于最优良的城邦而言,公民的善和城邦的善是一致的。所以最优良城邦中的立法者可以通过立法和教育,来培养或培训公民的德性,使公民灵魂的这三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对城邦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
  在本书中,亚里士多德关注了公民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婚配、生育、儿童教育的科目设置、教育阶段的划分、如何度过闲暇生活等(他对闲暇生活的见解时至今日都耐人寻味)。在他看来,和平是战争的目的,闲暇是劳动的目的,勇敢和坚韧适用于劳作之时,智慧适用于闲暇之时,要在闲暇时培养自己的德性。优良城邦中的好公民应当既勤劳勇敢又善于追求闲暇,要在闲暇中追求那种不以实用为目的的高尚行为。而对于这些重要的道理,公民要通过接受教育,使自己在儿童时期就明白。
  以上只是概括了亚里士多德的这本经典著述的几个方面的贡献和主张,他在本书中所表达的关于国家和政治的真知灼见远不限于此。例如,他的人的政治本质思想、政体分类思想、政体变革思想等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政治生活以及各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不同的读者会对他的观点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对于有志于研究政治理论或实践的人而言,回避或忽略亚里士多德以及他的《政治学》都是不明智的。
  当然,在我们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作为奴隶社会的思想家,他的生活和思想都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他在《政治学》中表露出的思想观点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他从抽象人性论出发,得出了赤裸裸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奴隶”这样的结论。对此,我们既不能以今天的视角去苛求前人,也不能不加辨别地全盘吸收。
展开
精彩书摘
    五 财富追求的适度原则 至此,我们已经把上面所提出的问题论述得很清楚了。政治学并非制 造人,而是自然地处理人和使用人,就像自然也是这样为人们提供了大地 、海洋以及作为食物之源的所有东西一样。家务管理者的责任的起点就在 于自然所赋予的这一切,他必须料理自然所提供的一切事物。我们可以把 家务管理者比作不制造但使用羊毛的织匠,他必须了解哪一类羊毛质优而 且耐用,哪一种质劣不耐用。否则,人们就难以明白,为什么致富术属于 家务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医疗术就不属于呢?虽然家庭成员也需要健康,就 像需要生存或需要其他生活必需品一样,但健康问题是医生而不是他们必 须考虑的问题。同样,一方面家务管理技术应当考虑财富问题,另一方面 它又不必去考虑,只需要次要的技术来考虑这个问题就行了。 我们知道,自然必须预先提供生活的手段。因为自然的任务就在于为 生下来的东西准备食物,幼仔的食物在其出生地一直维持着。这就是为什 么通过耕作和狩猎所得到的财富总是自然的。总之,有两种致富方法,一 种是家务管理的一部分,另一种是零售贸易;前者是必须的、体面的,而 后者则是应受到指责的、不自然的。顺便说一下,最为可恶的是高利贷, 人们之所以讨厌它是极有道理的,因为它是通过金钱本身而不是通过金钱 的自然目的来牟利的。它获利的形式是利息,利息意味着以钱生钱,这种 繁殖金钱的方式是最违背自然之道的。 六 哲学家与致富术 我们已经说了很多有关致富的理论了,但理论离不开实践,下面让我 们来论述一些有关致富的实践的问题。让我们以家畜业和耕作业为例吧。 家畜饲养和经营会涉及什么是最有利可图的,在何处饲养以及怎么样 才能获利这样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马或羊或牛或其他动物最容易让人 们受益。人们应当了解,哪些动物更为合算一些,哪些家畜在某个特别的 地方最有收益,因为某些家畜在某处更合算一些,而有些家畜在别处更合 算。耕作业包括农耕和种植,还有养蜂、养鱼以及养殖家禽和其他对人们 有用的动物。这些是最早产生的正当致富的基本部分。在其他由交换构成 的部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致富方法是商业。 商业又分为三类:首先是船舶供应、商品运输以及商品展售,它们彼 此各不相同,有的比较安全,而有的利润更大;其次是高利贷;再次是雇 佣业,有的人受雇于机械行业,有些人则只提供非技术性的体力劳动。商 业属于家畜业和农耕业的中间形式,也是一种自然的方式。不过,严格而 言,它只是部分地符合自然,因为它与交换有关,即这些行业帮助人们从 土地中盈利。虽然商人并没有从地里收获蔬菜瓜果,但那些从土地中生长 出来的东西仍然是有利可图的,例如伐木和采矿,采矿技术本身又有许多 分支,因为从地下挖掘出来的东西是各种各样的。 现在,我们可以对致富的几种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对身体伤害 最大的职业就是最下贱的,最需要体力的职业是最卑微的,最不需要德性 的职业是最无耻的。 其实,关于这些问题已有许多论著,例如帕洛斯岛人嘉里斯和利姆诺 斯人阿波罗多洛等,他们对农耕和种植作过论述,而别的人则对其他一些 分支作过研究;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查阅他们的著述。如果我们 将人们成功地聚积财富的零星故事汇集起来,那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所 有这些对于那些评价致富术的人是很有帮助的。有一则故事讲的是米利都 人泰利士致富的方法,其包含的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由于泰利士因智慧 出名,人们将这个故事归于他名下。 故事是这样的:泰利士因贫穷而备受指责,人们因此也嘲笑哲学毫无 用处。据说,还在冬季时他就能运用天象学知识,了解到来年橄榄将大获 丰收。由于无人和他竞争,他只用很少的押金,就租用了开俄斯和米利都 的全部橄榄油榨房。当收获季节来临时,人们急需很多榨房。这就使得他 尽可以用他所高兴的价钱将榨房租出去,因此赚了一大笔钱。他以自己的 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只要哲学家愿意,他们要致富轻而易举,只不过他们 的理想并不在此。 泰利士的成功利用的是垄断,而关于垄断造就的暴利还有一个著名的 例子。有位西西里人用手头握有的一笔存款,把铁矿的所有铁全部买进。 后来,当各地商人前来购铁时,他便成了唯一的售主。即使不用过多地抬 高价格,也能获得200%的利润。城主狄奥尼修斯知道此事后,当即让此人 离开叙拉古城,因为城主认为这个人发现了一种赚钱方法,而这种方法有 损于城邦的利益。显然,这个西西里人和泰利士一样,都通晓以垄断的方 式谋取高额利润的奥妙。城邦的政治家是否需要掌握这种奥妙呢?答案是肯 定的。因为国家常常比一个家庭更需要金钱,更需要这种获取金钱的妙方 。有些政治家之所以致全力于理财,原因就在于此。 P12-14
展开
目录
编者的话
诉说政治生活真谛的奠基之作
——《政治学》导读
第一卷 人与城邦
一 家庭——城邦的起点
二 家庭要素
三 家务管理与财富获取
四 致富术
五 财富追求的适度原则
六 哲学家与致富术
七 家庭统治与国家统治
八 几种特殊群体的政治特性
第二卷 公民与政体
一 城邦的至善不在于公民共有一切
二 公民共有一切是不现实的
三 财产宜私有公用
四 《法律篇》所主张的政体的不足之处
五 均分财产型政体
六 希波达莫斯的政体设计及不足之处
七 斯巴达政体
八 克里特政体
九 迦太基政体
第三卷 公民与政体理论
一 公民的本质
二 城邦的本质
三 良好公民与善良之人的区别与联系
四 特殊阶层的公民身份问题
五 再论人的政治性及统治方式
六 政体的分类及其疑难
七 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正义观
八 城邦最高权力的归属及其疑难
九 相对较好的最高权力安排方式
十 政治正义及其疑难问题
十一 君主制的种类
十二 论君主制与法治
十三 几种政体的适用条件
十四 最优秀的人应该统治
第四卷 政体的种类
一 政体研究概述
二 政体为什么具有多样性
三 再论政体划分的标准
四 平民政体的种类
五 寡头政体的种类
六 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产生的原因
七 贵族政体的种类
八 共和政体及其产生方式
九 僭主政体
十 最优良的政体——中庸政体
十一 政体构建与城邦要素的“质”和“量”
十二 政体吸纳各种阶层的方式

十三 政体的议事要素
十四 政体的行政要素
十五 政体的司法要素
第五卷 政体的变更与保全
一 政体的变更与人的平等诉求
二 政体变革的心态因素
三 引发政体变更的另外几种原因
四 权贵相争:城邦内乱的导火索
五 平民政体的变更
六 寡头政体的变更
七 贵族政体的变更
八 政体保全概说
九 政体的维持与官员的素质
十 君主制与僭主制的保全
十一 苏格拉底的政体变革思想及其不足之处
第六卷 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的构建
一 概说
二 平民政体的原则和目标
三 平民政体的平等原则
四 最优秀的平民政体
五 政体的构建要着眼长远
六 寡头政体的构建
七 城邦的构建与部队的组成
八 城邦的构建与官职的设置
第七卷 通过教育实现理想城邦
一 概说
二 个人的幸福与城邦的幸福
三 对两种幸福观的评价
四 理想城邦诸条件
五 理想城邦的市民的秉性
六 理想城邦的组成部分和必要条件
七 理想城邦各个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八 城邦阶层划分制度的起源
九 理想城邦的选址及城市设计
十 理想城邦的共餐点的设置
十一 理想城邦的公民的德性
十二 理想政体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德性
十三 再论理想城邦的公民的德性
十四 理想城邦公民的婚配及生育
十五 理想城邦的儿童的抚育
第八卷 城邦青少年的培养
一 概说
二 对城邦青少年的教育的内容要适当
三 对城邦的青少年的音乐教育
四 教育的内容要全面
五 再论城邦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