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族群政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084436
  • 作      者:
    关凯著
  • 出 版 社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关凯,1969年出生于吉林市,满族。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法国语言文学,1990),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社会学,2002),香港科技大学哲学硕士(Mphil,社会科学,2006),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人类学,在读)。
    1990年7月至2007年5月,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2007年5月至今,任中央民族大学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族群政治》讲述了关凯具有远比一般学者更为宽阔深入的国际视野、理论厚度和实际的实践经验。 因此,他积多年的思考和经验,主要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角度,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族群政治”为题撰写本著作,对族群问题的本质进行了十分深入的讨论,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与结果产生的逻辑过程。其书结合国内外的各种关于民族问题进行的陈述和分析,都与国际学术界相关的各种前沿理论和观点进行了对话,其思路清晰,语言犀利,对各派理论理解准确,分析鞭辟入里。而且他的分析并没有停留于固有的这些理论,还提出了很多个人的见解,给人以启发和更开阔的思索余地。可以看出,作者在族群政治问题上的阐述力图全面完整,这个目标应该说已基本达到,但由于全书篇幅之限制却影响了在一些较重要问题上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他在这些问题上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社会斜学中的族群研究
    什么是“民族”?
    民族问题研究的科学基础
    对比政治学与社会学
    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
    族群研究的基本概念
    [专题]西方理论:“陷阱”还是“先进”?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什么是“民族”?
    在西方的语境下,特别是在二战以后社会科学的学术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之后,学术界在描述“民族问题”的时候,关于“民族,,这个概念本身的叙述,有一个明显的演变线索,从人(people)、种族(race)、民族(nation/nationality)演变到族群(ethnicgroup)。今天,在西文中讨论和“民族”有关的命题,已经渐渐规范为使用“民族”(nation)和“族群性”(ethnicity)这两个不同概念。
    “民族”(nation)指称的人类共同体往往同时包含着人口及其传统居住地——即“人和地域”这两种要素。这两种要素如果再加上“政府”,就成了“国家”(state)。实际上,基于欧洲的社会发展经验,“民族”(nation)和“国家”(state)是分不开的,“民族一国家”(nation-state)是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典型的正常的国家形式”(列宁语)。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原因,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除了农民和土地的依附关系,当传统的封建帝国覆灭之后,帝国子民无法再向皇帝效忠,于是他们要转为向国家效忠,由“臣民”变为“公民”,民族一国家就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在现代民族一国家中,社会成员国家认同的基础是“民族一致性”,包括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共同的历史经历和共享的语言与文化等。而国家反过来又推动这种国民意识的产生和固化,增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塑造国家内部凝聚力,完成国家建构(nation-building)。
    “族群”(ethnicgroup)更多地指称现代社会中有着共同的背景与认同(出身、文化或故乡等)的人口集团。这个概念与“民族”(nation)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再紧密地强调地域性因素和政治统治的因素,于是可以用来描述那些跨地域(甚至是洲际的)、跨社会阶层和政治态度(如不必相互指责为“民族败类”等)而保持群体认同的人口集团。这个概念关注特定人群在族裔背景和文化特征上的一致性。换句话说,与“民族”(nation)相比,“族群”(ethnicgroup)含义宽泛得多,尽管二者在概念上的分野并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关系。
    ……
展开
目录
序言一:探索民族问题的本质
序言二:开拓民族研究的学术视野
序言三:族群政治:政府之本土化与实践之全球化
引言美索不达米亚
第一章 社会科学中的族群研究
什么是“民族”?
民族问题研究的科学基础
对比政治学与社会学
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
族群研究的基本概念
[专题]西方理论:“陷阱”还是“先进”?

第二章 国家建构与族群性
文明、国家与民族
国家建构
民族-国家中的民族问题
“想象的共同体”
族群认同:自我认同和外部认同
族群关系模式:接受与排斥
[专题]孟加拉的小石城

第三章 族群政治
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
公民民族主义
族群民族主义
族群冲突
族群精英与草根社会
公民身份与族群认同
[专题]罗莎·帕克斯

第四章 国家政策与族际关系
民族政策的理论逻辑
国家战略、族群性与公共政策
民族优惠政策
文化与教育政策
民族国家的“外部行动者”
[专题]解读前苏联民族理论政策

第五章 多元文化主义
同化路径的改变
制度的起源与演进
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公正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多元共存与人的发展
多元文化与中国未来
[专题]制度性种族主义

第六章 自治
自治为谁而设?
自治的概念
国际法中的自治
少数人权利
土著人(或译“原住民”)
自决权
自治:地域的还是文化的?
自治的风险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专题]伊通满族自治县田野调查笔记

第七章 全球化
全球化浪潮
现代性与认同危机
国际法中的人权
全球化与美国霸权
全球化选择:顺应还是抗拒?
[专题]南斯拉夫,一个历史上的国家

第八章 中国经验
“华夷之辨”与“大一统”
从“羁縻政策”到“改土归流
清朝往事
革命时期的民族动员
1950年代:国家建构的飞跃
民族关系的二元结构
多元一体格局
[专题]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

第九章 社会转型中的民族问题
历史叙述、革命性话语与路径依赖
社会转型与族群政治
重塑价值规范
国家干预的模式
公民社会的角色
构建和谐社会
[专题]中国崛起
结语:在社会科学的视野里发现民族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