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译文<br>我看美国(自序)<br>辑一 美国精神<br>美国的牛仔文化<br>美国的“寒山”<br>捐赠与审美<br>《耶稣受难记》在美国<br>辑二 美国文化新探<br>巧克力文化症<br>断背山与罗浮山<br>21世纪的“全球大学”<br>基督教与美国大学校园<br>“伤逝”的教育<br>辑三 美国男人<br>“童化”与“教化”<br>我所认识的迪克<br>布鲁姆访谈<br>一个外科医生的人文精神<br>我的美国学生在台湾<br>辑四 美国女人<br>爱情的化学化<br>“文字流”与“时间流”——论后现代美国女人的读者反应<br>两个美国女人的故事<br>性骚扰与《耻》<br>辑五 美国移民<br>卡内基的阅读精神<br>“快人”夏志清<br>美国学生眼中的张充和<br>我的耶鲁同事苏炜<br>移民精神——一个步行者的游思写作<br>附录 另一种文化精神的比较<br>蔡文甫现象<br>道德女子典范姜允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