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族理论通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569644
  • 作      者:
    金炳镐著
  • 出 版 社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是探讨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的学术专著,也是探索完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材体系的教科书。作者以自己20年的大学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方面教学经验和大量的民族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撰写了这部学术著作。
展开
作者简介
    金炳镐,男,黑龙江延寿人,朝鲜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列主义学院院长、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从1993年开始享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两次(1989、1995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3年获首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称号、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称号,成为全国民族院校首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004年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首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从事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外出版学术著作32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论著中获国家部委级奖17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民族理论通论》是探讨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的学术专著,也是探索完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材体系的教科书。作者以自己20年的大学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方面教学经验和大量的民族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撰写了这部学术著作。
    《民族理论通论》出版已12年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民族理论学科长足发展的时期。《民族理论通论》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教科书作用,在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这门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教改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书作用,在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学术探讨和理论建设构的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 民族理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传播的途径
    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但是,大量地、自觉地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正如毛泽东所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①其中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中国的老一代革命者,特别是我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到法国、德国和俄国(后为苏联)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民族理论,回国后在实践中研究和传播了民族理论。一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民族理论的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得以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出现了首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前已经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已进一步发展成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运动。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李达、恽代英、蔡和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早期的共产主义者组织革命团体、创办革命刊物,广泛地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开始传到中国。
    1906年已有《共产党宣言》部分章节的中译文发表。1908年,留学日本的一些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在东京创办的《天义报》上译载了《共产党宣言》和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各一部分。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第一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第四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性质
第五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针
第六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重点
第七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
第三节 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发展
第五节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发展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的发展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民族理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科的诞生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民族理论的全面研究和发展
第五节 中国民族理论的理论突破和发展
第六节 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经验与问题
第七节 中国民族理论在新世纪的发展展望

第二编 民族实体论
第四章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产生
第一节 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历史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运用和发展
第四节 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时间
第五节 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和一般规律
第六节 民族形成的特殊途径和特殊规律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形成理论的统一性

第五章 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民族基本属性
第二节 民族基本特征
第三节 民族意识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民族识别的依据和过程
第五节 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第六节 民族实体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
第七节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第六章 民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素质
第一节 民族结构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民族结构的特点
第三节 民族结构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 民族素质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 民族素质的特点
第六节 民族素质的社会作用
第七节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第三编 民族发展论
第七章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第二节 民族经济发展
第三节 民族政治发展
第四节 民族文化发展
第五节 民族社会发展
第六节 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第七节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八章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第一节 民族属性与民族发展
第二节 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第三节 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第四节 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第五节 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第六节 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第七节 社会发展与民族发展

第九章 民族消亡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第一节 民族同化及其类型
第二节 民族同化的特点
第三节 民族分化、组合
第四节 民族融合及其特点
第五节 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第六节 民族消亡的时间、条件
第七节 民族消亡的途径、一般规律

第四编 民族关系论
第十章 民族关系概念
第一节 民族交往
第二节 民族矛盾
第三节 民族关系的含义
第四节 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 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
第六节 民族关系过程
第七节 民族关系类型

第十一章 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第一节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第二节 民族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
第四节 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轨迹
第六节 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七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十二章 民族关系调控
第一节 民族关系调控及其类型
第二节 民族关系调控原则
第三节 民族关系调控政策、措施
第四节 民族关系调控机制含义
第五节 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类型
第六节 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完善
第七节 民族关系调控与民族平等和谐和发展繁荣

第五编 民族问题论
第十三章 民族问题概念
第一节 民族问题的涵义
第二节 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
第三节 民族问题的发生范围
第四节 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 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第六节 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第七节 民族问题的存在时间

第十四章 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第一节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关系的理论
第三节 列宁主义对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关系理论的继承发展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关系理论发展的贡献
第五节 民族问题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六节 民族问题与无产阶级革命
第七节 民族问题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十五章 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第一节 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问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第五节 中国民族杂散居地区民族问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第六节 中国城市地区民族问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第七节 中国农业地区民族问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第六编 民族纲领论
第十六章 民族纲领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民族纲领含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的基本指导思想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首例基本内容
第五节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第七节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总方针

第十七章 民族问题的解决方式
第一节 民族自决的政治形式
第二节 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形式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民族问题解决
第五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与民族问题解决
第六节 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与民族问题解决
第七节 社会主义时期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问题解决

第十八章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
第二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
第六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
第七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族纲领政策

第七编 民族政策论
第十九章 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民族政策定义
第二节 民族政策基本特点
第三节 民族政策基本类型
第四节 民族政策基本依据
第五节 民族政策基本原则
第六节 民族政策基本功能
第七节 中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

第二十章 民族政策的总政策和基本政策
第一节 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原则
第二节 民族平等团结的总政策
第三节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第四节 民族平等团结与民主法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策
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七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第二十一章 民族政策的具体政策
第一节 民族干部政策
第二节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第三节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第四节 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第五节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第六节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七节 民族人口政策
原版后记
修订本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