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领导力看做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特质,认识到在特定的情境中领导者具备相当的技术或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该方法的提倡者们还是为我们理解领导力这个课题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情境法的起源情境法实际上起源于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苏格拉底。你也许会好奇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我这么说的理由就是他的两个门徒柏拉图(Plato)和色诺芬的确有过著作。他们都用跟苏格拉底对话的形式写了多部著作,也就是说,他们的书是以一个或多个谈话者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方式撰写的,因此很难判断我们听到的声音是苏格拉底一方发出的,还是柏拉图和色诺芬一方发出的。但是,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中都提到了理解领导力的情境法的核心,即在任何情境下,人们往往都会追随或遵从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人,这都归因于他们的导师,因此说情境法起源于苏格拉底本人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柏拉图和色诺芬两人都采用了船长和船员的例子。下面是柏拉图《理想国》的版本:水手们正为由谁来掌舵而争吵……他们不明白,只有通过研究一年的各个季节、天空、星辰和风向,才能让领航员真正有资格指挥一艘船,这些都是他的专业技术;他们也不知道,有了航海学知识,通过指导或实践,他就可能获得掌舵的能力,不管他们中间的一些人是否愿意。
年轻骑兵指挥官的事例色诺芬告诉我们,某一天,苏格拉底与雅典军队新选拔的骑兵指挥官进行了一场谈话。由于色诺芬本人在23岁或24岁的时候也被选拔担任那个职务,因此人们倾向于认为这是他的一篇自传,而且这里他所描述的是他与苏格拉底的初次相遇,年轻人称这位智慧的良师和挚友为“思想家”。
在苏格拉底的诘问下,年轻人承认,他努力获得指挥官的职务应该不是因为他想要成为骑兵冲锋的第一人,因为正如苏格拉底所指出的那样,战斗中通常是弓箭手骑马跑在指挥官前面。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认识他——在苏格拉底的追问下,他承认连疯子都能做到这一点。他接受了苏格拉底的意见:他想当指挥官的目的一定是他希望改进雅典骑兵部队的状况,使它比原来更优秀。色诺芬(后来成为世界马术的第一权威,也是一本骑兵指挥教材的编写者)毫不费力地阐明了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什么。例如,年轻的指挥官必须提高骑兵装备的质量;他必须征募新生力量,包括马匹和士兵,训练他们的骑术,然后教会他们骑兵战术。所有这些要点都随着对话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那么你考虑过如何让你的部下服从你吗?”苏格拉底接着说,“不管你的马匹和士兵多么优秀、英勇,要是不服从命令,那也是无济于事。”“的确是这样,但苏格拉底,什么是促使他们服从我的最佳方法呢?”年轻人问。
“好,我想你应该知道,在任何情况下,人们总是最乐意服从那些他们认为最棒的人。所以,在生病的时候,他们最愿意服从医生,在船上服从领航员,在农田里听从农夫的话,他们认为农夫是懂得耕种技术的人。
“是的,当然。”他的学生说。
“那么在马术方面也是类似的,最明确地了解应该做什么的人,就最容易获得别人的服从。”在这里,色诺芬领悟了上文已经提到过的苏格拉底关于领导力教学的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非常独特。苏格拉底强调了领导力中知识的重要性,这与他其他的关于生活和政治(尽管声称自己一无所知,但实际上他有自己的思想)的实用哲学一致。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只会自愿服从那些他们认为更具资格或知识比自己更渊博的人。
26岁时,色诺芬接受他的朋友普鲁先努斯(Proxenus)的邀请,跟他一起做了一名“绅士志愿者”(也许可以这么说),前往巴比伦(Babylon)进行军事远征。想要夺取波斯王位的人雇佣了一支希腊军队,雇佣军人数达10000。普鲁先努斯是六个将军之一,最高将领是一个名叫克里求斯(Cleachus)的斯巴达人。不幸的是,他们和他们的雇佣者输掉了关键的一次战役:夺王位者丢了性命,军队也面临沦为奴隶的险境。但在克里求斯的影响下,希腊人决定行军800英里穿越敌人的国界,到达黑海,换取自由。启程没多久,波斯人就背信弃义地杀害了六名将军。色诺芬就是被士兵们推选代替这些将军职位的人之一,很快他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