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督教文化学刊.第17辑?2007春,汉学与神学,Sinology and theolog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239617
  • 作      者:
    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编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作为一种有关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人文学科的汉学,和作为对神性之言的倾听、回应、阐扬、演绎的基督宗教神学之间,究竟能存在着何种精神关联?如果这种关联存在,那么又是如何历史地发生的?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在何种历史语境中可以把此二者置于某种特定关联中加以讨论?《汉学与神学:基督教文化学刊(第17辑·2007春)》回答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
    “世界汉学大会2007”的主会场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我们深感荣幸。而在我看来,“明德堂”之于这次大会的主题,或许也是别有意味的。“ 按照《大学》的说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明德”之始,应——当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最终修、齐、治、平。①用现在的话说,天下太平的基础在于推己及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在操守,由此才有文明的对话;通过文明的对话,才可以期冀世界的和谐,才有望“明德于天下”。这是古人的遗训,是中国的智慧,也是本次“世界汉学大会”的题中应有之意。 
    在一定意义上说,谈论“汉学”有如谈论“国学”,即使方家宿儒也未必没有分歧。比如章太炎先生称国学为一国固有之学术,吴宓先生称国学为中国学术的总体,钱穆先生则将中国文化概括为人统、事统和学统。然而无论“国学”是什么,无论“国学”的边界怎样模糊,它的内核始终是清晰的,它也必然成为汉学所关注的对象,并且与汉学相互激荡。 
    ……
展开
目录
编者絮语:汉学与神学
《基督教文化学刊》简介暨征稿启事
“世界汉学大会2007”特稿
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

一、 道无常名:理论与经典解读
利类思、万济国和神学术语的翻译
人生痛苦“分别”始——佛教与基督宗教的一个共同立场

二、 法浴水风: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对话
礼物给予的“汉语一神学”
卫礼贤的传教方法
试论墨子与基督教
从丁韪良的传教失败看基督教在中外文化
交流中的影响

三、 浑元之性:基督教思想家研究
汉语神学对巴特神学的接受

四、 法流十道:汉语基督教研究史料研究
试论遣使会传教士的在华活动
利玛窦的“人贩子”形象——论肇庆和广州反对者的想象移植

五、 化通玄理:基督教与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美国学生海外传教运动与美国早期汉学的转型

六、 镜观物色: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研究
19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土笔下的中国形象

七、 罄集明宫:学术动态与研究资料
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神学进路——第三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研讨
班综述
汉学、神学与文化研究——第四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讨论班综述
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世界汉学大会2007”综述一组
汉学他者宗教
西方的中国形象之镜——“世界汉学大会2007”的中国形象研究述评
意义之思:汉学何为?——“世界汉学大会2007”的汉学自我定位
讨论述评
中国基督教史的新史证——新发现的《景教宣元至本经幢》

八、 书殿翻经:书评及新书介绍
无法被分析的精神——弗洛伊德的《摩西与一神教》
论信仰与知识的关系——读《亚历山大的克雷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