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正觉的道路:智者的足迹和开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239266
  • 作      者:
    释衍空编著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正觉的道路:智者的足迹和开导》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读者能从中领会到觉醒的道路,学到处理烦恼,寻找到生命的方向,有活力和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乐。
展开
作者简介
    衍空法师,出生于香港:于美国俄勒冈州州立大学取得电脑和国际商贸学士学位,1993年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宗教研究系取得硕士学位。2001年协助香港大学创办佛学研究中心和设立佛学硕士课程并担当教学工作。法师亦是觉醒心灵成长中心主持,并以“关怀你的心”为口号,呼吁及协助世人好好照顾至为宝贵的心灵健康,同时亦为香港医院管局员工提供心灵辅导。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了达至“契理契机”的两大原则,对教理的阐释,《正觉的道路:智者的足迹和开导》尽量以佛教原典为依据,务求契合佛陀说法的本怀;至于佛教历史和发展源流,则以可考据的历史事实为准绳。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智者的足迹、觉醒的指引和教化的源流。其中第二部分《觉醒的指引》再细分为:菩提道的基础、解脱菩提道、圆满菩提道。此细分之方法,乃参照宗喀巴大师、太虚法师和印顺法师对佛法的判摄,亦可说是佛陀为了契应众生不同的根机,而解说离苦得乐的三个层次。
展开
精彩书摘
    舍弃荣华,出家求道
    家族背景
    大约2600多年前,在现今尼泊尔中部的古印度,有一个小国——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城。虽然周围16大小邦国并立,纷争迭起,但城主的政治修明,人民生活得以繁荣安定。
    佛陀的父母亲,就是迦毗罗卫城城主净饭王和王后摩耶夫人。净饭王本姓乔达摩,又译作瞿昙,属于刹帝利种姓。摩耶夫人原是拘利城的公主。
    佛陀的出生
    依照印度当时的传统风俗,孕妇是要返回娘家分娩的。摩耶夫人也不例外,需要回到拘利城待产。可是孩子比预期早出生,在途中的蓝毗尼园内一棵无忧树下,佛陀诞生了。
    净饭王一直以来都渴望有个儿子继承王位,现在终于得偿所愿。他给太子取名悉达多,意即“成就大志者”。当时,一位隐居已久的修道者阿私陀特别到来为太子相命。他预言:太子如果在家,必是“转轮圣王”。;倘若出家,必成圣者。
    太子出生后仅七天,母亲摩耶夫人便去世了。悉达多自小便由他的继母,也就是王后的胞妹摩诃波阉波提夫人抚养成人。
    童年与出家
    悉达多太子自幼天资聪颖,领悟力特强,在各科目的学习上成绩斐然,文武两方面都有过人的表现。太子的品格高尚,心慈好静,喜欢思考默想。有一次,当他跟随父亲参加一年一度的春耕祭仪时,目睹农夫在烈日下耕作,汗流浃背;耕牛被农夫鞭打得皮破血流,拖着笨重的犁耙吃力地前进;在被翻起的泥土中挣扎的小虫,则被鸟儿争相啄食;而鸟儿却又被凶猛的大鹰追捕。这一连串弱肉强食的残酷场面,令太子感叹悲恻,并且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净饭王对太子的沉静性格十分忧虑,恐怕他会合家学道,所以儿子年届17岁,便立即给他迎娶了拘利城公主耶输陀罗为妃,更特意兴建了三个宫殿供于寒、暑、雨三种不同季节享用,又安排无数乐师与宫女歌舞玩艺,冀望太子纵情宫中繁华享乐。然而悉达多面对浮华,内心却常思索人生的意义。
    净饭王一直竭力使太子安住深宫,不见老弱残障,不解人间疾苦。但有一天,悉达多得以出城游历,成为他生命的转折点。首先,在东门他碰见一个曲腰驼背的老翁,颤抖而行,老朽不堪;到南门,又看到一个病危者在路旁痛苦呻吟,病态吓人;至西门,更惊睹一列送葬队伍,抬着死人哀哭无助。最后来到北门,太子遇到一位托钵持杖的修道人,安详独行。修道人告诉悉达多,他出家修道,为求解脱。四门的见闻激发起太子对人生问题有更深切的反省,老病死的苦况,深深触动了太子的心弦,令他兴起出家探求断除人生苦患之道的念头。
    独立思考,悟道成佛
    修行与证道
    悉达多寻思出家修道之际,正当29岁盛年,儿子初生未久。虽然刚为人父,但觉察到生死大患迫在眉睫,众生苦难亦无有了期,于是断然合弃宫中安逸,抛开慈父妻儿的爱恋,出家修学,寻求解脱之道。
    悉达多曾先后追随阿罗逻和郁陀罗两位当时最著名的大师学道,修习禅定,不久便能达到老师所教的最高禅定境界,连老师也自愧不如。但是悉达多发觉这种禅定的功夫只能获得短暂的精神宁静,烦恼并没有彻底止息,不能真正解脱,于是离开老师,另觅道迹。
    在寻师访道的路途上,悉达多曾经受到摩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的赏识,更邀请他一同治理国家,但他未有动摇初衷,只是答应得道之后,必会与大王分享他的证悟。
    其后,悉达多来到伽耶山的苦行林中,尝试以当时盛行的极端刻苦方式修行,以期超越身心的束缚。他每天长时间端坐沉思,仅食一麻一麦来维持生命。这样经过了6年,只换得蓬头垢面,瘦骨嶙峋,但仍未能断除生死轮回的束缚。后来他觉悟到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便毅然放弃。他先走到尼连禅河沐浴整洁,跟着又接受牧女的供养,进食乳糜。当时因仰慕他认真修习苦行而追随他的五个同修,看见他不再坚持苦行,都以为他的道心已退,于是便一起离他远去。
    悉达多放弃了苦行,却没有放弃修道。他重新整顿身心之后,更坚定地在一棵毕钵罗树下,铺草为座,发大誓言:若不成就正觉,誓不起座。然后端身跏趺而坐,在树下一心思维正观,最后终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为真正圆满的觉者——佛陀。
    大悲济世,弘法度生
    佛陀成道之后,观察到缘起法理甚深,世人执迷亦甚深,实难以证悟,无从解脱。后来遍观芸芸众生中,亦有善根成熟能闻法得度的。因而起悲悯心,决意尽以方便力化度,帮助他们成就正觉,体证涅架。
    初转法轮
    佛陀首先前往摩揭陀国的鹿野苑,寻找曾与他一起修习苦行的侨陈如等五人,作为第一批教化的对象。他给五人讲说四谛法,令他们都得开法眼z,证得初果圣者的境界。接着,佛陀又为他们讲解五蕴无常、无我的道理。不久,他们便证得阿罗汉的果位,解脱了生死烦恼。
    这次鹿野苑的说法,名为“初转法轮”,在佛教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除了是佛陀第一次宣讲灭除生死苦的修行方法之外,侨陈如等五人听佛教化后,亦皈佛出家,遂产生了雏形的僧团。因此,佛、法、僧三宝,也都在这次说法时,一并出现于世上。
    化度耶舍
    耶合是摩竭陀国一个富商的年轻儿子。虽然他在物质生活上非常丰足,但奢侈放纵的生活方式,使他感到厌倦,心灵上觉得非常空虚。一夜,笙歌酒宴之后,他感到异常苦闷,独个儿闯进了鹿野苑的森林徘徊。刚巧佛陀也在那里禅坐,听到有人嗟叹苦恼,于是便与他倾谈起来。
    佛陀为耶合讲解布施、持戒、生天等理论,又给他解释为何欲乐是痛苦的根源。耶合听后,明白了因果和无常的道理,顿时感到一片清凉,闷气全消,心中也安稳过来。接着,佛陀又给他讲说四圣谛,令他得开法眼,成就初果。耶合喜获法益,决定出家追随佛陀;而耶合的父亲,也因为这个机缘,得闻佛法,成为佛陀第一个在家弟子。
    化三迦叶
    在摩揭陀国众多的外道之中,拜火教的迦叶兄弟在当时备受尊崇,尤以优楼频罗迦叶最负盛名,有五百徒众之多。一次,佛陀前往拜访他,并在他那里暂时住下来,与他互相切磋论道。最后,优楼频罗迦叶被佛陀的精妙见解说服,得以破除执迷妄见。佛陀讲解的法理,除了令他五体投地,更促使他带领五百弟子追随佛陀出家修学。他的两位兄弟知道后,也都带同他们的弟子,一起转投佛陀门下。摩揭陀国人民对佛陀的信心,也因此而大大增加起来。
    度频婆娑罗王
    佛陀并没有忘记他初出家时对频婆娑罗王的承诺,他专程前往王合城见频婆娑罗王,向他讲说自己已证悟的解脱之道。频婆娑罗王听过有关无常、无我、缘起之法,欣喜不已,便联同一众大臣皈依三宝,并为僧团兴建寺院。这所竹林精合,便成了第一所佛教寺院,而频婆娑罗王的皈依,更使佛教的声誉提升,远播四方。
    舍利弗和国犍连的度化
    合利弗和目犍连,是王舍城著名的外道弟子。他们聪明豁达,非常受人尊重。他们又是很要好的同修,彼此互相承诺,谁先证得解脱之道,都必须要告诉对方。
    一天,合利弗在路上遇到马胜比丘,被他高雅不凡的仪容所摄。于是,合利弗便上前问他的导师是谁,马胜比丘告诉舍利弗他的导师是佛陀。但当合利弗继续追问有关佛陀的教理时,马胜比丘仅以一首偈语作答:“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合利弗听后,当下便得开法眼。他立刻通知好友目犍连,然后一起前往求见佛陀,成为佛陀的弟子。他俩不久便证得圣果,并且成了佛陀得力的大弟子。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智者的足迹
佛陀出现的时代背景
觉者的生命历程

第二章 觉醒的指引
佛法的判摄
菩提道的基础——人天乘导论
业报与轮回——苦与苦的生起
相关经文
《优婆塞戒经》:《净三归品》选
《杂阿含经》第一○四四经:“四不坏净”
《南传法句经》:双品
解脱菩提道——声闻乘导论
四圣谛——佛法的根本
缘起法的根本含义
十二因缘——离苦的根据
五蕴无我——生命的本质
相关经文
《杂阿含经》第二经:“五蕴”
四念住——自觉觉他
圆满菩提道——菩萨乘导论
缘起法的思想发展
六度四摄
相关经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选
《妙法莲华经》:“火宅喻”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选

第三章 教化的源流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概况
今日的佛教——南传佛教
今日的佛教——汉传佛教
今日的佛教——藏传佛教
今日的佛教——西方佛教
佛教在香港的发展
多元化的香港佛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