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需要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25632
  • 作      者:
    彭柏林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彭柏林,男,1965年出生,湖南平江人,湖南省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1982—1985年就读于湖南省岳阳师专(现湖南理工学院)政治专业,获得专科学历。1985—1997年在湖南省平江县第四中学任中学政治教师。1986—1989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读函授班,获得本科学历和学位。1997—2000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历和学位。2000—2003年在湖南理工学院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伦理学、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3—2006年就读干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历和学位。现为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原理、道德心理学和应用伦理学。至今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2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3部。
展开
内容介绍
    《道德需要论》对道德需要的论述,从《道德需要论》看来,是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道德需要这个问题本身需要进行多学科地综合研究,要求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基因学、人类学等多方面加以考察。作者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反映了作者知识面较广,视野较开阔,也有较强的独立研究的能力。 《道德需要论》逻辑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资料较丰实、分析较深入,做到了言出有据、持之有理、理论联系实际,且文笔流畅、写作规范,反映了作者基础理论扎实、治学态度谨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展开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道德需要的概念
一、道德需要的界定
(一)已有界定辨析
(二)道德需要:人对道德的依赖性和倾向性
二、道德需要的特点
(一)超功利性和功利性的统一
(二)个体性和交往性的统一
(三)他律性和自律性的统
(四)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统一

第二章 道德需要的结构和功能
一、道德需要的结构
(一)要素结构
(二)主体结构
(三)存在结构
(四)性质结构
(五)层次结构
二、道德需要的功能
(一)道德活动发生的主体动力
(二)道德积极性的内在源泉
(三)衡量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
(四)需要系统的调控阀

第三章 道德需要的人性根据
一、若干观点辨析
二、人存在的二重性
(一)人存在的二重性:个体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
(二)人存在二重性的根据
三、人的需要或利益的二重性
(一)人的需要或利益的二重性:个体性和整体性
(二)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的对立与统
四、道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道德的必要性
(二)道德的可能性

第四章 道德需要的属系发生
一、道德需要属系发生的生理前提
(一)进化论观点辨析
(二)“社会性”本能:人类道德需要发生的生理前提
二、道德需要属系发生的心理动因
(一)从恐惧感到归属感
(二)归属感、敬畏感与人类道德需要的发生
三、道德需要属系发生的社会基础
(一)生产劳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使人成为道德的主体
(二)生产劳动促成了人类道德需要的发生

第五章 道德需要的个体发生
一、个体道德需要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二、道德内化与个体道德需要的发生
(一)道德内化的含义及其特点
(二)道德内化与个体道德需要的发生
三、个体道德需要发生的方式
(一)观察学习
(二)图式加工
(三)角色扮演
(四)自居作用
(五)自我强化
四、个体道德需要发生的影响因素
(一)外在因素
(二)内在因素
五、个体道德需要发生和发展的阶段
(一)他律阶段
(二)自律阶段
(三)自由阶段

第六章 个体道德需要的培养
一、个体道德需要培养的方法论要求
(一)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相结合
(二)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相结合
(三)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二、个体道德需要培养的具体途径
(一)“注错习俗”
(二)制度支持
(三)教育灌输
(四)道德自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