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者李零带你走进孔子内心,走进真实而精彩的论语世界。众学者力挺《丧家狗》:钱理群、吴思、刘梦溪、秦晖、王学泰、王焱、余世存……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村,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的一个班。我花了两个学期,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
继2005年度十大好书《花间一壶酒》、2006年度十大好书《兵以诈立》之后李零又一部振聋发聩之作《丧家狗——我读论语》
孔子是个什么人,《论语》到底讲什么
李零说:
《论语》要拆开来读
纵读之一,历览孔子的一生;
横读之,深入孔子的内心。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史记·孔子世家》
展开
李零先生是国内少见的特立独行的学者,他之前的著作,《中国方术考》,是最近三十年里最沉甸甸的学术专著之一,而2005年出版的随笔集《花间一壶酒》以及稍后的《兵以诈立:我读孙子》,则为他赢得了更广泛的读者群。李先生文字漂亮,学问精深,道理明白,读他的文字,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享受。上海的学者江晓原就曾经有一个很俏皮的说法:现在人们都不爱读《读书》了,因为李零先生不在上面发文章了。由此足见李零先生的文字魅力。
《丧家狗》是李零先生端出来的又一道大餐,味道如何,争论很大。最大的争论来自“丧家狗”这个书名。与会学者大多都表示,这个书名很醒目,也很让人吃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焱有趣地总结说,先前于丹写了一本很粗陋的书(《于丹<论语>心得》),但起了一个很冠冕堂皇的书名;而李零写了一本很严谨的书,却起了一个很不严肃的书名。
“丧家狗”书名之争,其实质是人们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孔子。与会学者对这个问题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老学者刘梦溪发言说,历史上有两个孔子,一个是思想家的孔子,一个是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孔子;也有两个李零,一个是学问严谨、造诣精深的李零,一个是文字中带有解构性的李零。前一个孔子是真孔子,后一个孔子是假孔子,前一个李零让人佩服,后一个李零尖锐、有趣。刘梦溪认为,李零解读的孔子是《论语》中的孔子,这个解读与描述是符合实际的。这个温和的意见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学者秦晖也表示,“丧家狗”的书名有些吓人,但李零虽然没有把孔子奉作圣人,却也不是像“五四”时候一样要打倒孔子,这是比较公允的一种态度,也是符合孔子自己的一种态度。
不过反对声也很强烈,学者陈明直接斥之为“愤青心态”,他把李零这部书称之为“作家的文采、训诂家的眼界、愤青的心态”,“丧家狗”这个书名,表现的正是作者自己的一种境界。学者刘东也有同感,他认为,李零这本书除了其学术价值外,体现的也正是作者的夫子自道。刘东说,“丧家狗”不是完整的孔子,仅是“丧家狗”的孔子,是成不了圣人也成不了中国文化的大师的,讲孔子和《论语》,我们可以更多地讲讲其中的文学、音乐和享受生活。
与以上两种态度又不同的是,吴思和余世存等学者则持更为超然的态度,他们对“丧家狗”这个书名表示出了很大的欣赏和喜欢。余世存说,他喜欢李零的这种“野”,这部书是目前看来对孔子最好的还原。而声誉很高的老学者钱理群,积极地称自己也是“丧家狗”,立场鲜明地支持李零。
孔子和李零都是愤青?
陈明说,《丧家狗:我读论语》是“作家的文采、训诂家的眼界、愤青的心态”,直指李零是愤青,归入王小波和王朔一类,认为这是部以愤青心态写成的书。
对于这个评价,多数学者都不赞同。王焱、王学泰、雷颐、唐晓峰、张国刚等都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不过学者秦晖有一种别样的解释,他说,孔子本来就是愤青,根本就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孔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梦想恢复西周时期贵族的价值体系。孔子对当世有很多的批评,而且批评得特别厉害,“愤青”起来的时候言论也是非常的惊人。
孔子不是一个歌功颂德的人!秦晖先生强调说。
作为本场研讨会的主角,李零先生一直很安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快结束的时候,李零先生以少有的坚决的语气说,如果批判社会就是愤青的话,如果年龄不影响“愤青”这个称呼成立的话,那我就是愤青!
传统经典真的可以有很多种读法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人人耳熟能详。不过,王得后先生对此提出了强烈的质疑。王先生说,我们承认一部原典存在不同读法的事实,但不能肯定所有不同的读法。传统经典应该怎么读?比较合理的读法是什么?还是有标准的。学者王焱对此也有近似的意见:读书先学识字,不识字就忙着发表,就是胡说八道了。大家都认为,虽然事实上我们认可、容许有不同的读法,但并不是就应该肯定所有的读法。吴思先生更以李零论语和朱熹《四书章句》中的论语作了详细的比较,认为李零解得比朱熹高明,李零的书是为今天的大众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让人觉得踏实的读本。
关于应该怎么样来读传统经典,钱理群先生有一段激情洋溢的演说。钱先生说,年轻时读鲁迅,觉得太费劲,后来出来一个姚文元解注鲁迅的书,于是就读姚本,当时觉得很亲切,再到后来,才感到大错特错,越读越歪了。所以,最好的阅读传统经典的方法,就是读原典,一字一句地读,而今天的学者要做的,就是引导人们来读原典。李零的这部书,对当下是一剂很好的清醒剂。
清华历史系的张国刚教授也指出说,国学热、论语热,不同群体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学者应该怎么做,李零的这部书做出一个很好的榜样。
另外,与会学者就《论语》一书在当下的意义也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学者易中天因事未能出席,特地托人送来了贺词,以不能与会为憾,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嘉宾名单
秦晖 学者
王学泰 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孙郁 鲁迅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王焱 社科院研究员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学者
刘梦溪 学者
刘东 北京大学教授、学者
吴思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
刘军宁
刘苏里 万圣书园总经理
雷颐 社科院研究员
陈明 学者
王得后 学者
钱理群 学者
李学军 读书主编
朱伟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谢如光 百家讲坛总编导
易中天 学者
唐晓峰 北京大学教授、学者
李亚平 学者
秋风 中国新闻周刊主笔
张国刚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余世存
等
马克等三位汉学家也出席了会议